![]()
内容推荐 该书对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商业与文化、教育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设计思维与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设计与教育在中国的状况与面对未来发展的愿景出发,带领学生系统学习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教材内容由三章构成:第一章从认识设计思维开始,对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思维模式进行梳理与介绍。第二章主要针对问题发现与定义的思维过程,进行理论阐述以及思维工具的认识与体验。第三章讲授设计实现的过程,主要包括构思过程、创建原型以及设计方案的测试与优化,书中配有丰富的二维码数字资源,可供师生拓展阅读。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设计专业学生,也可供相关专业爱好者参阅。 作者简介 郭晓晔,北京服装学院教授。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设计思维与方法”主讲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视觉传达设计”建设负责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设计思维与方法”主讲人,北京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汉字设计”主讲人。 曾获全国书籍设计最优作品奖、红点设计奖与中国设计师先锋人物等奖项,曾任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等6所场馆形象景观设计团队负责人并获突出贡献奖。 近年来主要教学与研究领域为字体设计,设计思维与方法,城市识别与社会设计中的视觉传达。 目录 第一章 原理与基础 第一节 设计思维是什么 一、设计、思维和方法 二、确定正确的问题 三、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广义的设计——创新方法论 五、设计向善 小结 案例:被炸毁的获奖建筑 案例:可饮用的书,为众设计还是商业噱头? 思考与交流 第二节 设计思维的过程 一、设计思维宏观周期 二、设计思维微观周期 三、两种描述设计思维的模型 四、操作指南 小结 案例:IDEO给教育者的设计思维工具包 思考与交流 第二章 思维与方法 第一节 初识设计问题 一、设计问题的复杂性 二、设计问题由何而来 三、设计问题的约束 四、设计约束的影响 五、设计问题的模型 小结 案例:为新住宅设计一个冬季花园 案例:打开话匣子的榨汁机 思考与交流 工作坊(一)选择议题、案头研究 第二节 探究问题 一、以人为本地探究问题 二、探究问题的方法 小结 案例:Windows用户和iTunes用户在查找音乐时的行为差异 案例:日本房屋改造中的共情与关怀 工作坊(二)观察、访谈与沉浸 第三节 定义问题 一、分析与综合 二、组织信息,提炼主题 三、发现关联,创建模型 四、洞察问题,寻找机会点 小结 案例:婆媳的色彩喜好差异对谷物早餐销量的影响 案例:深层洞察——雀巢经典营销 工作坊(三)提炼主题,形成洞察 第三章 成功与路径 第一节 创意构思 一、图式对创意的作用 二、突破思维定式,获得更多的创意 三、筛选创意 小结 案例:不建长方体,改建筒形楼 思考与交流 工作坊(四)头脑风暴 第二节 原型与反馈 一、在行动中反映 二、原型不是结果,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三、原型的方法和种类 四、测试与反馈:设计不是自说自话 五、迭代——设计过程的新起点 案例:IDEO创新的艺术——5天设计超市手推车 案例:物业的原型设计——为解决电动车入户安全隐患问题 小结 思考、交流与练习 工作坊(五)用故事板表达解决方案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