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赵凯编著的《扛住(倒下还能站起来)》这是一个特殊人的自述,他的特殊在于他的身心是透明的,而且具有折射阳光的特质:他把一些光留在体内,营养身心;还有一些光,他折射出去,让一些处在阴影角落的人也感受到光亮。虽不是科幻传奇,却足以让人惊诧不已。
这个瘫痪整整十八年的人,不仅扛住了命运的戏谑,走长城、登泰山,还用高超的文笔把自己的际遇描绘成一条溪流:我比别人留得弯曲坎坷,但也吸纳了很多的阳光,河流淌,就活了,折射阳光的河流,耀眼的美……
他已经用生命之美和文字之美打动了很多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扛住(倒下还能站起来)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赵凯 |
出版社 | 华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赵凯编著的《扛住(倒下还能站起来)》这是一个特殊人的自述,他的特殊在于他的身心是透明的,而且具有折射阳光的特质:他把一些光留在体内,营养身心;还有一些光,他折射出去,让一些处在阴影角落的人也感受到光亮。虽不是科幻传奇,却足以让人惊诧不已。 这个瘫痪整整十八年的人,不仅扛住了命运的戏谑,走长城、登泰山,还用高超的文笔把自己的际遇描绘成一条溪流:我比别人留得弯曲坎坷,但也吸纳了很多的阳光,河流淌,就活了,折射阳光的河流,耀眼的美…… 他已经用生命之美和文字之美打动了很多人。 内容推荐 一个瘫痪整整十八年的人,实现命运逆袭,重新站起来学会走路,登上了长城和泰山; 一个初中只读了一半的农村最底层残疾作者,在乡村小屋中写作的长篇小说《马说》发表在高端大型文学刊物《中国作家》上,并且被《中华文学选刊》选载; 一个少年时期因病失学的人,通过自学获得了文学创作专业副高职称,荣幸当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的全国十大读书人物,被聘为辽宁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一个长期以来依赖亲人照料、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病残人,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大爱救助下,获得康复治疗,做到了自食其力,成为在城市从事文化打工的特殊农民工。 —创造了这奇迹的人,就是本书作者赵凯! 《扛住(倒下还能站起来)》全书紧紧围绕作者艰辛而痛苦的人生经历,展现了特殊而不普通的个人生活史,从有梦想追求的贫病少年,到以文学为翅膀挣扎起飞,被社会大爱关怀实现康复自立,个中辛酸、凄苦以及血泪,穿透纸面,直击心灵深处,字里行间浸泡着不屈的精神,弘扬着人世间爱心的伟大。作者在“黑夜”与“阳光”交替中,扛住命运里一切沉重的苦难,开启了生活和事业的新天地,这恰恰是我们时代把梦想变成现实的草根英雄所蕴含的巨大力量。 目录 序一滴水完全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 序从阴霾满天到阳光灿烂 引文折射阳光的人 一、生命的成功 二、爱情的名字 三、被病魔关照的家庭 四、瘫痪在十八岁的炎炎夏日 五、珍宝般的初恋记忆 六、为了亲情与梦想,活下去 七、大洪水教我正视残疾 八、肢残者,心有疾 九、父亲没有等到我重获“健康”的日子 十、文学之神来到了我面前 十一,大爱拯救我在瘫痪十八年后重新站起来 十二、《老人与海》:捕获大鱼,但鲨鱼来了 十三、腿脚能走了,心却走不出去 十四、爱心搀扶我走出家门,回归人群 十五、独自出门 十六、由小村庄直达北京 十七、农民作家代表:从五保户到纳税人 十八、拄拐上长城 十九、从母亲到四嫂,女人是我们家的坚实支柱 二十、文学院和医院:陌生人变亲人 二十一、长篇小说《马说》:为家乡唱爱情歌谣 二十二、辞亲人,走出家乡 二十三、特殊的农民工 二十四、读书励志·感恩回报 二十五、登泰山:爱心是最伟大的医生 后记:中国梦里有我,正能量在我心中 试读章节 小时候,喜欢拿碎镜片折射阳光到屋子里,高兴地看到黑暗的角落照亮了,仿佛我心里也亮了。暴风雨后,透过水灵灵的翠绿树叶仰望阳光折射在蓝天中的彩虹,幼小的我总想沿着那道桥走到天上去—— 人不是玻璃,不是水,不是晶体,不是镜面的金属,不具有折射阳光的特性。但,我要说,我是特殊的人,具有折射阳光的品质。这样说时,我就感觉自己身心像是透明的,阳光穿透我的肌体,我的骨骼血肉都通亮了。有一些光,我留在体内,营养身心;还有一些光,我折射了回去,让一些处在阴影角落里的人也感受到光亮,是我这病残生命最大的愿望。 沐浴阳光中的人们,常常忽略阳光的存在,我想提醒大家深刻地意识到阳光,正视阳光,感受阳光。试想:一个在阳光下行路的人,若是止步静下来,眯闭着眼,像体会微风流过自己肌肤,感受阳光照耀自己,体会阳光通过毛孔沁入我们的血肉里,沿着血管流布周身,血肉中浸泡了阳光,那是多么美好的瞬间。我四十年的人生,被病魔亲亲热热地爱恋了三十年,而且必然要终生厮守,不离不弃。我在瘫痪十八年后,被大爱拯救重新站起来;与世隔绝二十多年后重新回归社会,走入人群,见到我的人都惊喜地说我很阳光,一位女诗人说我是“阳光制造厂厂长”。其实,我只是一个折射了阳光的碎镜片,之所以能展现出阳光般的笑容,是因为人间大爱照耀到我心灵里。 我庆幸自己淡忘了很多痛苦,只牢牢记得关爱的温暖:涌泉之恩,滴水难报!当时经历的巨大痛苦与孤独,我现在很难描摹出来,好了伤疤忘了疼,我觉得这样是对的,还是忘了好,我和其他残疾人兄弟姐妹说起这个话题,他们也是一样的心思,不愿意回顾痛楚。我更深刻地明白,一直以来不愿意详细地写“自己”,就是我不太情愿写自己过去的疼痛和苦难,不愿意重温那伤痛的情境和刺心的细节,不想再把伤疤揭开端详、细看,有时甚至故意忽略、空白化,仿佛一切没有发生。然而,痛苦却是我绕不开、回避不了的话题。 当然,酷夏正午毒辣辣的阳光也会灼伤皮肤,甚至令人中暑身亡。阳光是天地间最博爱的,哺育万物,可它也有两面性,何况人呢?和所有人一样,我自身也有另一面,是不想说、不可以示人的,只能和少数人共有,或者只有自己才知,亦或普天下只许两人可知。《忏悔录》也要在作者卢梭故去后才出版,我遵循规则,说我暂且能说的,阳光向上的。阳光过度热情了也会带来伤害,绿叶在似火骄阳下也会枯蔫,但毕竟在大多时候,春秋冬,阳光都是讨人爱,是爱人的,那么,我就写这温暖的大多数时候,让他人和我一起感受人间爱的温暖。 伫立在家乡的大河边,眺望阳光下闪烁闪烁的耀眼金波,满河跳跃流动的星星,让河水发烫,镀了颜色。这是大辽河的支流,浑河和沈水。我的心顺流漂到了黄河、长江,也洄溯到了远方森林冰川的源头。回望小时候,恰似探寻山林中的小溪,从滴水萌芽到奔流喧哗。我自小在河边长大,后来病囚家屋里,与河分别二十多年,但我在文字中常常想念河,与河流很亲近,也愿意将来就葬于河边,回归水中。我从母亲的泉源来,我向大海去:一滴水,走过了多少岁月,经过了多少岸,拒绝停留,才会拥抱海洋。 想掬一捧流水,却弯不下腰去,用拐杖轻轻撩拨波浪,我的身影散碎了,和星星摇晃搅拌在一起,我就是这河中的一滴水。我的生命就是汇入这条大河的一条小溪,曲曲折折地在岁月的两岸间从阴霾流淌到晴朗;我曾经是一洼死水,如同暗哑在深井中,只能仰望阳光星河,因为众多爱心润泽,我才没有枯涸,而且一点点向前流动了,在无数的漩涡里沉没浮起,终于从村庄流淌到城市;我比别人流得弯曲坎坷,但也吸纳了很多的阳光,河流淌,就活了,折射阳光的河流,耀眼的美。 P1-P2 序言 文学从来不嫌贫爱富,文学青睐的是人生的酸甜苦辣,仰慕的是对自己的执着坚守与仰望。在这个问题上,古往今来、王子与贫儿,从来都是平等的,在圣洁的文学祭坛面前,高低贵贱,都要看一个人的努力与付出。赵凯就是个一滴水折射太阳的生动例证。 赵凯用自己的写作,用自己对文学的那份痴迷放弃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当然,这些收获付出的是灵魂的深切托付、是体力的奋力搏斗、是与时间的昂扬赛跑。他与文学在一起的日日夜夜让他彻底忘记了身体的病痛,他以乐观的心态看待家境的窘迫、肢体的伤痛,但对生活的希望从来未曾熄灭。 所有这一切的开端是热爱——赵凯对文学的热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与生俱来的”。上帝狠狠地咬了他身体一口,但又牢牢地把文学种在了他的心里。而自从有了这份热爱,他就有了目标、乐趣、动力与幸福。他没有放弃过,也不可能放弃;他没有远离过,也不会远离——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要对得起自己遇到的苦难”,这是幸福的人们永远不会想到的啊!幸福的人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福的人却可能有种种人们难以想象的不同,病痛的折磨、生活的考验,对赵凯而言从来都是痴迷于文学的动力,对文学的虔诚,才是他的宗教。 他对文学是多么的痴迷啊!看着他细致的回顾,我的吃惊实在不小——十四、五岁开始投稿,经历长期默默的写作、投稿、失望、写作、投稿的轮回。对一个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的人来说,文学的启蒙带给人的,最可能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一种是由歪作品引向的歪路子,一种是好作品通往的正路子。赵凯接受的文学熏陶是优良的,他至今对在20世纪80年代刊物上登载过的作品如数家珍——赵本夫的《卖驴》、孟伟哉的《一座雕像的诞生》、陕西作家王篷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借来的《红与黑》、《呼啸山庄》,广播里的《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所有这些确实能够带领着他一探文学之幽径,也能够升腾他的文学梦想。 如果说当我读到他的《马说》的时候,我只是为他的想法,他的叙事能力、结构作品的能力有了一些好感的话,这次读到这本心灵自述之书,读到这样一些段落,我对他在文学上自信的敬意更为深重了: “人不是玻璃,不是水,不是晶体,不是镜面的金属,不具有折射阳光的特性。但,我要说,我是特殊的人,具有折射阳光的品质。这样说时,我就感觉自己身心像是透明的,阳光穿透我的肌体,我的骨骼血肉都通亮了。有一些光,我留在体内,营养身心,还有一些光,我折射了回去,让一些处在角落阴影里的人也感受到光亮,是我这病残生命最大的愿望。” 这是让人肃然起敬的倾诉,这里面有力量、有阳光、有温度。他战胜了那么多、那么多,病瘫十八年后重新站起来,实现了生命的奇迹,在思念、哀痛、跋涉之外,他登上了泰山,“站在泰山极顶,我心里还有一座泰山!” 我相信他不会停止自己的攀登。 深深地祝福赵凯。 后记 这是一部感恩之书。这是一部梦想之书。这是一部励志之书。这是一部康复之书。这是一部热爱生命的书。 一株小草期盼长成大树;贫瘠的梦想少年,偏远乡村的残瘫青年,枯黄的小草,心怀康复的绿色梦想,依然不放弃对树的仰望。 我之所以能够实现康复,是因为我拥有梦想:一个瘫痪病人,怀有康复梦想,怀有文学梦想,以文学为途径,实现了康复。我那一奶同胞的二哥、三哥,我们患有相同的疾病,他俩一定也有康复的梦想,可是,他俩没能拥有文学梦想这条拐杖,所以,三哥瘫痪十八年后病故了,我瘫痪十八年后重新站起来学会走路了;二哥瘫痪三十六年,在六十岁上病故了,我到六十岁时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比二哥和三哥幸运,也是因为我比他们经受了更多的波折,在我一次次连续高烧四十多度忽冷忽热、大汗淋漓而又寒战打抖的时候,老母亲含泪心疼却又无助地感叹:你咋遭这么多罪?老姐姐来看望我时也附和说:你二哥、三哥也没像你这样呀,他们俩人也没赶上你一个人的事儿多。的确,二岢和三哥在瘫痪后,病就成型了,数十年没有什么变化,而我却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一直在承受病魔刑罚之罪。我想:或许二哥和三哥在病魔眼里是合格的囚徒,顺从地一心默默受刑,而我却是叛逆者,挣扎着总想越狱,于是就必签加重刑罚。面对苦难,每个人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卑微地低下头等待死产或者抗争以求精彩高傲地活着。 在辽宁文学院长篇小说创作研讨班,结识了两位同宿舍兄长:许金生和贾玉普。许金生大哥了解我的经历后,立刻就建议我把自己的事情写出来,贾玉普大哥也赞同。然而我摇头,我不想写自己,我说自己这点成绩还不到功德圆满写自传的份儿上。刘兆林老师来给我们讲课,在点评我的创作时,说:你写这个写那个,你自己的事都感动我们了,你就是不写。我苦笑了。恩师说的写自己,我懂,就是以自己为原型写小说;但我琢磨来琢磨去,比较参照中外多部同类型作品,就是不想采用那种把自己虚构成另外一个角色名字的形式来写了,我愿意接受以前叫纪实、现在叫非虚构的写法,给读者提供一个真实的自我。著名作家周大新老师来讲课,课后,我们在操场上唠嗑儿,因为周大新老师讲授作家与苦难的关系,他刚刚在《当代》发表悼念病故爱子的长篇小说《安魂》,郑亚环大姐就向周老师简单介绍了我的情形,说我这些年走过来很不容易,许金生大哥接过话说:我建议他写自己,他还不愿意写。周大新老师郑重地对我说:应该写,趁你现在还有体力,毕竟你的身体和别人一不样,或许将来你想写了,但却写不动了。我不苦笑了,而是严肃地点了点头,我必须认真看待这件事了。长篇小说班结业前,我们又谈起这个问题,我还是怀有对写自己的排斥心理,我征求刘丽华大姐的看法:姐,对我的过去,你想详细了解吗?刘丽华大姐认真说:我想了解。之后,在我的长篇小说《马说》研讨会上,刘兆林老师在发言中又提起了这个话:你写这个写那个,你自己的事都感动我们了,你就是不写。恩师讲述我过去的情形时,我流泪了,我心里说:老师,我写,我写!宋欣大哥的一句话更推动了我对写自己的认可:你把这当做一部对社会感恩之书来写。 我把自己的独特经历写出来,把自己被社会大爱拯救的生命奇迹告诉给更多的人,歌颂梦想,激励鼓舞他人,以回报之心折射给人间更多的阳光。这两年来,我在省内外大中小学为同学们做“读书·励志·感恩”报告,以自己的生命奇迹唤起大家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我告诉同学们,我的生命成功,不是我一个人努力就能做到的.虽然基础是源于我的自强,但真正改变我命运的拯救力量是来自社会的大爱,若不然,我再自强,依然还是躺在农村家里读书呢。有位老师说我的自强努力,就像磁石,把社会上的爱心吸引过来了。我非常赞同这说法,其实,这世间有很多爱心,潜伏在我们心中,需要我们自己表达出来,我们有时会需要别人帮助,我们也时时想帮助他人,我们不是一个人,我们是我们,我们是一个整体,人类是一个大家庭。还有好多给予我帮助的领导、老师、朋友,甚至是陌生的同路人,我得到的好多关爱,没有在书中一一说及,没有提到他们的名字,但我并没有忘记;比如在地铁上,一位兄弟站起来给我让座,他拉住扶手站着,等他到站下车时,我才从他的步履上看出他是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残疾哥们儿。还有,我乘坐出租车时,司机师傅们看上车下车我行动艰难,常常热心地问我身体怎么了?我总是感叹说:我这一生是活了两次。有的司机师傅听了我的情况后,就不收我的打车费了。我认真付款,但司机师傅热诚婉拒,把车开走了。感恩每位关爱我、给予我微笑的人,我能做到的,是以阳光般的笑容来回报这个充满爱与温暖的人世间。 我还想到高海涛老师的话:康复,是文学乃至生命的最高主题!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就是向古希腊、古罗马那种原初的生命力回归,寻求一种康复;当今都市人,向往田园之美,那也是在寻求一种梦想的家园、精神的康复。虽然我此生不能完全恢复健康,但我原本是等待人照料日常生活的病人,现在我是能自食其力为社会做一些回报事情的残疾人,这就是康复的奇迹、生命的成功。回顾自己走过来的生命历程,印象最深刻、最触痛我的就是自己在病肢好转之外的心理康复!原本我心理有因肢体瘫痪带来的扭曲,如今,我身体上残疾是永远的,但我的心灵真的康复了。当风华歌舞团帮助我时,我因为自己有了工作,而把爱心转赠给聋哑孩子们,我真的康复了。当我把稿费捐赠给患骨病的孩子,在心理感受帮助人的快乐时,我真的康复了。看到我现在的人,想像不到我过去病得那样严重,我常常笑说自己这人不诚实,总给人一种假相,一位初相识的老师轻拍我的肩膀笑说:你已经没有身残志坚式的说服力了,别人看你就是好人儿一个。他说的“好人儿”,就是指健康人。很多人对我说:不知道你有病的,真看不出来。我要说:这恰恰是生命康复的大成功!我的康复不仅仅是身体上站起来,重新走人人群;而是心理上康复,敢于融人社会生活中了。是爱,让我身与心都得到了康复,在寻梦、追梦的奋斗历程中,我身上凝聚了多少爱,我的笑容就是爱心的聚焦。爱心是这世间最伟大的医生,最神奇的良药。愿天下人人都健康,世间不再有疾病。常常听闻有青年人因为减肥增高或者美容而造成身心伤害的事情,所以,我总是向热衷于节食减肥和美容手术的女孩子说:无论胖瘦,你和我比,健康就是美!我更是不厌其烦地强调: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会总是风平浪静的,必会经历这样那样的痛苦,比如高考不理想,工作不顺心,还有爱情上可能失恋,或者遭遇重大伤病,但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能放弃希望,更不能放弃生命,坚持下去,时间会说话,当熬过去,回过头,从人生的角度看,任何阶段的重大痛苦,和生命比,其实都是小事。我总是与听我报告的朋友们约好一个承诺:感恩生命,热爱生活!曾有一个少女告诉我,因为和父母生气了,一时想不开,当她站在高楼窗台上,面对夜色中的灯火,想起了我说过的话—— 从青春到中年的病瘫岁月,我是因为怀有文学梦想和康复梦想,才能够苦苦地坚持过来,是梦想支撑了我的生命!如今中央提出鼓舞人心的“中国梦”概念,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让每个人都享有梦想成真、人生出彩的机会,其实我的生命奇迹就很好地体现了“中国梦”精神:我的人生梦能够实现,得益于努力自强、得益于社会大爱,更得益于祖国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中国梦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是十几亿华夏儿女共同拥有的期盼,我的梦想是伟大的中国梦的一点一滴;中国梦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的梦呢,要以残疾的身体努力追求精神健康、实现有意义的人生;中国梦是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够幸福生活,我们就天天生活在中国梦里,中国梦里有你、有他、也有我! 我满怀对党和政府及社会的感恩之心,可是曾经在做报告时我不太好意思说出口,同沈阳市委宣传部的李娜姐姐交谈时,我说:现在,人们虽然有时会冠冕堂皇地说一些感谢党、感谢政府的话,但其实真正的心理好像是不太爱听这种官话、套话,总觉得一说感谢党、感谢政府就好像有点假。李娜姐姐说:政府给你做手术是真的吧,政府给你安排工作是真的吧。我诚恳地点着头。李娜姐姐说:那你在做报告时就实实在在地说,对党和政府的感恩是出于自己的真切感受。宋欣大哥也对我说:你对党和政府感恩,不仅仅是因为市委书记特批给你做手术治疗,也不仅仅是因为政府市长和残联领导给你安排工作,你还感激作协和残联,对吧?这是党领导的社团组织;你总说感激恩师对你的关怀扶植,可是你要认清一点,何启治老师、刘兆林老师还有艾克拜尔·米吉提老师,他们都是党派来的文化干部,你感谢师恩,就应该感谢党恩,感谢政府恩。我连连点头说:对,对呀,我的老师们都是党员。现在,我要在这本书中把列党和政府与社会的感恩大声说出来! 诚挚感激人间大爱给予我新的生命,我心里盈满了爱心转化成的正能量,再没有任何苦难能在精神上打倒我了。读到这部书的朋友们,希望我微笑的阳光能折射到您心里,在您生活顺风顺水时,想到这世间还有处于困境中的人,恳请您把幸福折射给他人一些,在遭遇顶风难行时,不要绝望,相信社会上有潜在的巨大爱心等待着你告诉他你需要帮助。爱是人世间永不沉落的太阳,会驱散所有的乌云,在苦难与幸福之间架设一道彩虹桥,这是风景之上的风景,蓝天中最美的仰望,沿着这彩虹桥,我们越走越向上! 病萎的小草没有枯死,在爱心阳光下终于长成了一株小树,叶片缀满雨露映耀阳光;我是一个折射阳光的人,我是一棵折射阳光的树,我是一条折射阳光的河流: 一条河着“火”了! 书评(媒体评论) 病瘫十八年后重新站起来的生命奇迹,是证明文字力量的真实故事。 读《扛住》,会获得非同寻常的精神激励。 ——陈忠实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鹿原》作者 他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美丽的梦想和顽强的意志。赵凯是不会向命运低头的人,令人感佩。 ——艾克拜尔·米吉提《中国作家》主编 这是一部苦难之作。但赵凯下笔非常克制,呈现了苦难本身,也写出了人面对苦难时的超凡能量,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让作品显示其力量。 ——王洪波《中华读书报》“书评周刊”执行主编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人的太阳。 ——刘兆林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辽宁作协名誉主席 阅读赵凯的生命传奇,相信你也不会把书合上。这里没有恳求,只有生命不屈不挠的康复与成长,以及真正男人的梦想和感动。 ——高海涛茅盾文学奖评委 赵凯的阳光与快乐非常真诚,就像废墟上长出的花朵,《扛住》这本书能令人品味到生命与生活的独特芳香。 ——王多圣辽宁文学院院长 赵凯是所有青年人奋斗进取的典范。 ——朱林爱心人士、沈阳好利来副董事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