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少女时期,有位老妇人对我们说过,年轻人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觉得自己渺小无力,无足轻重,觉得人们都生活在一个被强大机器控制的世界。谁都不应该觉得自己渺小无力。她说,记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每一个人的力量和勇气。” 84岁的莱辛,不见老迈,只见睿智犀利,点评简·奥斯丁、托尔斯泰、伍尔芙,发掘被埋没的佳作。除了文学评论,本书亦收录她谈论世事,展现洞见的文章。在这位一生斗志昂扬的女作家眼中,时代变迁,时光吞噬,很多事物已无踪影,唯在文学中仍留有遗迹。不妨随莱辛一起,通过文字来重新理解这个世界。 目录 简·奥斯丁 D. H.劳伦斯的《狐狸》 《卡莱尔的屋子及其他速写》——新发现的弗吉尼亚·伍尔芙作品 聊聊托尔斯泰 《爱孩子的男人》 《卡里来和笛木乃》——《比德佩寓言》 2002年在比戈获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感言 盖伊·萨杰的《被遗忘的士兵》 詹姆士一世版《传道书》序 写自传 《令人刮目相看的维多利亚人:乔治·梅瑞狄斯传记》 布尔加科夫与《不祥的蛋》 走近穆丽尔·斯帕克 司汤达的《一个自我中心主义者的回忆录》 《失落的文明:石器时代》 亨利·汉德尔·理查森 《金色笔记》之再版 安娜·卡万 菲利普·格拉斯 《追寻羽人》 威廉·菲利普斯,逝于2002年 书籍 尼克诺·图齐的《在我之前》 传记 说说猫 《麦米的信件》 奥立芙·施莱纳 当我年轻时 《2003年作家与艺术家年鉴》之序言 西蒙娜·德·波伏瓦 我的房间 改变我一生的一本书 尼拉德·乔杜里的《一个不知名的印度人的自传》 老年 《马顿斯教授的离去》 今非昔比 《纳粹童年》 《知晓如何致知:苏菲传统中的实用哲学》 非洲最重要的书 《苏菲之路》 《冰宫》—冰冻在瀑布中的秘密 问题、神话与故事 “9·11”事件之后 克丽斯特贝尔·比伦贝格的《熬过黑暗》 海的故事 苏菲的哲学和诗学 道路 在海德堡的一周 阿尔玛·基杰尔摩普里耶多的《与古巴共舞》 小议读书 沃尔特·德拉梅尔的《三只忠心的猴子》 德斯蒙德·莫里斯的《猫的故事》 《英国人的手记》 A. E. 科珀德 伊德里斯·沙赫的《纪念文集》 猫的九种情感生活 《穆克瓦:非洲的一个白种男孩》 《克拉丽莎》 概述:写在伊德里斯·沙赫离世之后 歌剧 序言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伍尔夫之后又一世界级女作家。不 屈的“自由女性”,硬核的“文坛女斗士”:我自由了 ,我终于完全成为我自己! 导语 透过书房的窗子远眺时光,“自由女性偶像”写在黄昏的阅读札记——《时光噬痕:观点与评论》是诺奖女作家84岁高龄时的评论文集,也是中文版莱辛作品集中唯一的非虚构作品。莱辛生于伊朗,长于非洲,栖于欧洲,见识之广鲜有人能及,她独立于主流之外,从不俯视“低贱”,也拒绝仰视“伟大”;她平视着世界,无滤镜地观察并质疑光环下的人和事、既定的规则与价值。与莱辛一起阅读思考,能帮助我们获得另眼看世间的能力。 书评(媒体评论) 多丽丝·莱辛:我被贴上过一切可能的标签, 而我自己却从未有过任何改变。 莱辛绝对是一个高级的解读者、高级的两性关 系的观察者,也是一个爱者。 ——文珍 作为女人,她经历坎坷,但仍旧开朗豁达,对 世界对生命,充满了好奇心……她一直在创造,一 直在尝试,八九十岁了,仍像年轻作家一样热情地 写作。她作为作家和女人两方面,都让我钦佩。 ——西门媚 她是那种很自信的、理想的作家,她的作品里 有很多理念,有反复进退的思考。 ——梁文道 莱辛是诺贝尔奖的理想赢家。毕竟,这个奖是 关于理想主义的,并且是建立在作家能够让世界变 得更美好的信念之上的。 ——《每日邮报》 她是极少数天才的文学预言家之一。 ——A.S.拜雅特 莱辛有一流的批评头脑,她对社会和政治的观 察犀利无比。 ——《迈阿密先驱报》 “1945年以来英国的伟大作家”莱辛排名第五 。 ——《泰晤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