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读史与观心(从心读资治通鉴)(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张元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选自张元老师公众号“张元谈历史话教学”中有关《资治通鉴》的文章,共计30篇左右(以及张元老师曾在中华书局学术论文集中的学术论文一篇)。每篇文章都对《资治通鉴》中某些耐人寻味的历史镜头进行了细节解读。作者主张以《通鉴》为线索,去阅读正史等相关历史文献。本书作者在解读《通鉴》中的具体事件时,本着胡三省的解读主张“因事观心”,深入事件人物的内心世界,从细节中思考历史问题。
作者简介
张元,1943年生于重庆市。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博士。曾任东吴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兼主任,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台湾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现为台湾清华大学荣誉退休教授。
张元老师长期从事《资治通鉴》的研究、教学与普及工作,亦关心历史教学,创办了刊物《清华历史教学》,参与编写高中历史教科书多种。
目录
周勃的恐惧
袁盎直言不讳谏文帝
“真将军”周亚夫驻细柳
是母系背景,还是宫闱斗争?
汉廷第一直臣汲黯
忧国奉公的儒将祭遵
黄沙遮不住英雄血泪——记东汉名将耿恭
陆逊心目中的刘备
王祥的憾恨
刘弘眼中的陶侃——匹夫、大丈夫、君子
悲剧英雄杜弢
古之所谓名臣,谢弘微当之
北魏重臣崔浩、李顺的争斗与太武帝的摇摆
算无遗策的北魏第一谋臣崔浩
南朝宋文帝家书嘱其弟
一场战争尽显天理与人伦
齐梁之际,萧衍褒扬忠良
宇文泰与苏绰的完美合作
开皇之治的缔造——以赏良吏而成
隋初执法公正的官员——赵绰
死神的召唤与降临——隋炀帝之死
李世民战胜窦建德——以寡击众之战例
因言贾祸——谏臣刘洎之死
李璀自杀全忠孝
从陆贽的献策看策略的拟定
县尉徐晦因何被保荐
从李吉甫和李绛看君臣关系的两型
《通鉴》胡注的启示二则(卷一三一、一三二)
《通鉴》胡注中关于“心”的意义
序言
一个七岁男孩在街上听
说书人讲故事,听得津津有
味。回家讲给大人们听,讲
得清清楚楚,仔细生动,十
分精彩。家人大为讶异,小
小年纪,只听了一遍居然都
能记得,而且讲得如此动听
。这个男孩就是司马光,讲
的故事出自《左传》。他的
这一表现,比起另一则著名
的幼年逸事——砸破大缸,
救出溺水小童,似乎与他日
后的史学成就,更有关联。
《左传》记载的是东周
时期史事,人物众多,事件
亦繁;可以见到兴盛者有其
原因,衰灭者不无理由。而
嘉言懿行,足为典范者,更
是所在多有。我们读《左传
》,见到人物的德行表现特
别受推崇。今天,我们熟知
的“三不朽”:立德、立功、
立言,也就是说的不朽之事
,“最高的是树立德行,其
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是树
立言论”,即出于《左传·襄
公二十四年》。对德行的重
视,为后代史家所继承,已
是史学传统中的核心理念。
北宋之时,司马光在三
位杰出史学家刘分、刘恕、
范祖禹的协助下,以“十七
史”为基础,搜集大量史料
,用十九年时光,完成了二
百九十四卷的皇皇巨著——
《资治通鉴》(以下简称《
通鉴》)。司马光在全书首
卷,议论三家分晋,智伯丧
身,写道:“才德全尽谓之
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
之小人。”虽然南宋朱熹指
出这样的才德之辩,不无语
病,但也可以看出司马光对
德行的重视与肯定,或许来
自他所熟悉的《左传》。
到了南宋,《通鉴》读
者已多。有一位张仲隆氏,
独辟一室,置《资治通鉴》
一部,每天焚香阅读几卷,
就以“通鉴”为室名,请朱熹
撰文记其事,这就是《朱子
文集》中的《通鉴室记》。
朱熹写道:“予闻之,古今
者,时也;得失者,事也;
传之者,书也;读之者,人
也。以人读书,而能有以贯
古今、定得失者,仁也。盖
人诚能即吾一念之觉者,默
识而固存之,则目见耳闻,
无非至理。而况是书,先正
温公之志,其为典刑总会,
简牍渊林,有如神祖圣诏所
褒者,是亦岂不足以尽其心
乎!”大意无非是:史书记
载,在于事件之得失。读史
之人,能够以古鉴今,有所
体会,即可明白根本道理。
读者若能专心一志,有所感
悟,必可增长见识,存于心
中,所见所闻,都是道理所
在。再说,司马光编著的这
部书,内容十分丰富,所以
,大家阅读之时应该尽已心
力,方有所得。
朱熹与陆九渊相会于江
西,讲论学问,就是文化史
上著名的“鹅湖之会”。朱熹
在前往之时,吕祖谦来访,
两人在寒泉精舍月余,商定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颖、
程顾、张载四人的学说要旨
,编为《近思录》。现代学
者指出,这应是世界第一本
哲学选集。吕祖谦是一位怎
样的学者?朱熹说:“伯恭
(吕祖谦字)于史分外子细
,于经却不甚理会。”又说
:“向见(吕伯恭)说左氏
之书,极为详博。”可见吕
祖谦以擅长史学,尤其精于
《左传》,享誉同辈学者。
吕祖谦说:“大抵观古人
事迹,于事上看不足以知他
心,须平心看他心之所存;
以他迹考他心,以所载考所
不载,以形现见考所不形见
。”(吕祖谦:《左氏传说
》卷十七)。意思是读史看
古人所作所为,不能只在事
件上看,而是要用心探索,
看到他的思虑意念。从他的
作为探索他的心意,从文字
记载考察没有记载的部分,
从事件表面追究事件背后的
内心活动。这样读史,得到
什么?吕祖谦说:“人要心
使事,不要事使心。”(《
宋元学案·东莱学案》)意
思是,做事应本于正心诚意
,不可随着事件而引起各种
欲念。当然,这还是理学家
的本色。
在历史认知方面,事件
经过与人们心意之间,应该
呈现怎样的关系?浅见以为
,胡三省给我们提供了最好
的解说。胡三省是《资治通
鉴》的注者,其父亲胡钥很
喜欢《通鉴》,认为“四史”
都有很好的注释,唯独《通
鉴》没有,总是大憾,期待
年少的三省将来为《通鉴》
作注。胡三省十五岁,其父
亲去世,为《通鉴》作注的
嘱咐长在心中。他准备科举
考试,不废史学;进士及第
,各处做官,总是带着《通
鉴》。历经亡国之难,书稿
尽失,再买一本,重新做起
。此后隐居二十余年,屏谢
人事应酬,专心致力于注释
《通鉴》,亲手抄录,不假
他人。年纪渐渐大了,诸子
请勿过于劳累,三省回答:
“完成《通鉴》注本,死而
无憾。”
清末民初,章钰在天津
以清胡克家覆元刻《资治通
鉴》为底本,搜集宋、明各
种刊本,比对校勘,写出校
记七千余条,编为三十卷,
目前已列入中华书局标点本
各卷之中,作为注文。章钰
对胡注详加研读,指出:“
胡氏注此书,极为严谨。”
又说:“颇疑胡氏掇拾各残
本汇集成部而注之;躬遭国
变,苦学如此,前修在望,
不禁奋起。”钦敬感动之情
,流露无遗。
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
注》,功夫极其绵密,内容
至为丰富,而且卓识高见,
灵心善感,所在多有,可以
视为带领我们进入《通鉴》
密林的指路明灯,引导我们
在这片苍莽之中探索前行,
非但不致迷失方向,还能得
到丰硕收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5: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