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前线谍影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水草 |
出版社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为历史背景的长篇小说。小说反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207工作队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作为情报侦察部队,多次截获敌军重要情报,为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小说所描述的群体是一批战斗在情报战线的战士,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反映在朝鲜战场上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为使小说情节更具吸引力,作者从专业情报员的角度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上惊心动魄的情报战和隐蔽战,丰富的内容和曲折的情节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作者简介 水草(范波),1933年4月生,河北献县人。抗美援朝入伍,1955年入军校,1958年参加金门炮战,1982年转业,1993年退休。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集结 第二章 出国 第三章 巧遇 第四章 驻扎 第五章 转移 第六章 空战 第七章 节日 第八章 和谈 第九章 防空 第十章 视察 第十一章 突变 第十二章 牺牲 第十三章 到职 第十四章 搬迁 第十五章 晚会 第十六章 反特 第十七章 缘分 第十八章 停战 第十九章 尾声 后记 序言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百 年征程中,经受了历次革命 战争的锤炼,不断发展壮大 ,从胜利走向胜利。尤其是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 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谱 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 歌。 70多年前,当帝国主义 者的铁蹄即将踏入我国边境 之际,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下,数百万志愿军将士义无 反顾地挺身而出,跨过鸭绿 江入朝作战;广大热血青年 走出校门,告别亲人,离开 家乡,拿起武器跟随大部队 奔向了战场。笔者曾经是其 中的一员,亲历了战争的艰 辛,也感受到了胜利的来之 不易。 在现代战争中,除了正 面开展军事行动外,谁占据 了情报斗争的制高点,谁就 控制了战争的主动权。在朝 鲜战场上,美国动用了几乎 所有的国家与军事的情报机 构。当然,在这方面我们并 不滞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隐蔽斗争就是我军重要 的斗争手段,传统情报手段 在朝鲜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取得了一系列战绩。 时光荏苒,自1950年10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 已逾70年,但那血与火的岁 月在亲历者的心中留下难以 磨灭的印迹。为了追溯那令 人难忘的年代,讴歌为捍卫 和平而浴血奋战的战友们, 缅怀血洒疆场的烈士们,也 为了广大群众铭记历史,笔 者以亲身经历为素材,描写 了情报战线这一特定群体在 战争乃至和谈中所发挥的特 殊作用,并通过记述神秘的 隐蔽斗争——情报战线上的 故事,激励和鼓舞人们充满 自信地坚决抵御一切敢于来 犯之敌。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 利,向全世界宣告:在中国 海岸边架上两门大炮就能征 服一个民族的时代,已经一 去不复返了! 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 以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打破了 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 从而创下了震撼世界的丰功 伟绩。他们身上彰显出来的 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 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革命忠诚精神、国际主义 精神,必将永远鼓舞着我国 人民奋勇前进! 导语 在战火风飞的抗美援朝战场隐蔽着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队,他们用传统手段与美军最先进的情报机关针锋相对,被美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回顾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追溯鲜为人知的情报斗争虚构的人物,真实的场景,朴素的文字和忠于内心的情感,带您沉浸式体验硝烟背后惊心动魄的情报战! 后记 “一个大国如果没有一支 精明强干的情报队伍,则必 然遭到失败。”(见理查德· 迪肯著《英国谍报史》,世 界知识出版社,1983年10 月版,第2页)我国土地革 命时期,中央红军之所以能 够转战自如,取得胜利,情 报战线隐蔽斗争在其中发挥 了重要的作用,就像夜间的 灯笼一样指引着革命队伍前 进的方向。笔者对当年战争 中隐蔽斗争的情况不甚了解 ,仅出于一种向往和敬佩的 心情,把所看到、听到过的 一些信息,经过综合而构思 了这么一个看似离奇却又确 实存在的战斗故事,用以歌 颂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 的友谊,歌颂在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战争中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无名 英雄们。 世上本无秘密可言,时 间会把一切都告诉你。本书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抗美援 朝战争中的历史事实,并以 历史的发展脉络为轴心,在 其基础上加以创作。书中所 涉及的史料、时间、地点、 参加停战谈判的人和事都是 真实、有据可查的。虽然有 些故事是虚构的,但不少人 物都是有原型的,其中的苦 乐情节,如与朝鲜阿妈妮的 交往、吃饼干喝汤、吃罐头 泻肚、惨遭敌机轰炸、冬天 露营等则为笔者的亲身经历 。尽管笔者也曾亲历了那场 战争,但对全局的了解难免 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为 尊重历史的真实则需要参考 与借鉴一些史料。在此,特 向有关史料的持有者、大力 支持本书写作的胡谟璋、孙 沭、廖荣圣等战友,以及在 本书出版过程中,曾给予热 情帮助、耐心指导与修改的 军事科学院副研究员包国俊 老师,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 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安全形 势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大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一员, 应该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美 援朝精神,即祖国和人民利 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 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 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 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 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 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 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 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 主义精神,时刻警惕并消灭 敢于来犯之敌,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 砺前行,英勇奋斗! 2022年12月10日 精彩页 美丽富饶的朝鲜,是我国的友好邻邦,仅一江之隔。那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盛产水稻、苹果和金达莱;人民勤劳勇敢,男女老少乐观向上,人人能歌善舞。可是,由于惨遭战火硝烟的蹂躏,一个好端端的国家却失去了往日的繁荣景象。 朝鲜的冬天格外寒冷,雪下得特别大。一场大雪过后,满目皆白,远处一片迷茫,连绵起伏的山峦披上了一身白袍,广阔的稻田里也铺上了一层洁白的地毯,阳光映照在雪地上发出耀眼的光芒,让人睁不开眼睛。 1950年12月初,冰天雪地,炮声隆隆,空中不时传来飞机的轰鸣声和远处炸弹落地的爆炸声。此时,在新(义州)平(壤)公路上,有一支仅三四十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小分队,正以单兵为伍沿着车辙的一侧,不时地绕过炸弹坑,迈着艰难的步伐向着前方开进。 这个小分队是一支特殊的队伍,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虽然其中有不少人也背着乐器,看上去与文工团相似,但并非文工团。每人的装备几乎都是一样的,但与志愿军的其他部队明显不同的是头上戴着有檐栽绒帽,身穿白里儿朝外的棉大衣,背包也是白被里儿朝外打起来的,右肩斜挎着鼓鼓囊囊已褪了色的黄布挎包,腰间都扎着真牛皮的宽皮带,皮带上还别着一支小手枪;每人的枪套不同,有大的也有小的,有的还用彩色绸布包裹着,有的带着快枪套,枪管与枪把全裸露在外面;每个人的手上都拎着一个绿色的小木箱,而且大都穿着干部服,棉裤腿是马裤式的,棉大衣的后面带有开衩。由于帽子都压得很低,所以很难分清男女老少,只能从个头大小、走路的姿态辨别。一个个趔趄着走在雪地上,虽然走得并不整齐,但队伍里没有人说话,只有棉大头鞋踩在雪地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在队伍的前边有十来个身背匣子枪(装在木盒里的驳壳枪)或胸前挎着苏式转盘枪的人,那是在前边开道的警通排的战士们。 当这一支小分队走过去之后,没过多久,又有两支队伍相继从远处走来,这两支队伍的人数和着装与前一支都差不多,只是在这两支队伍中间都夹杂着一部分穿战士服的,棉裤腿不是马裤式的,而且大衣后边也没有开衩,手拎绿色小木箱的人也没有几个。第三支小分队的人数比前两支略多一点,也有十来个身背匣子枪和胸前挎着苏式转盘枪的警卫战士走在队伍的最后面。其实,这3支小分队,是由几个营级单位组成的同一个行军序列,他们同属于一个团队。指挥机关的首长赞誉他们是党的耳目、军队走夜路的灯笼,友邻部队说他们是一支神秘莫测的群体,老百姓说他们是个保密单位。敌人却把他们看作眼中钉、肉中刺,对他们恨之入骨,千方百计地防着他们并视为不共戴天、最可怕的仇敌。然而,他们却说自己“是在黑暗中探索光明的人”。这支部队,入朝以来大都住在群众家里,“打一枪换个地方”,随着志愿军总部的逐渐前移而不断地跟进,这已是赴朝后的第三次转移了。第一次是从盐州的仙台里(村)到宣川,第二次是从宣川到定州,这次转移是在我军于12月5日收复平壤以后,奉命从定州到博川境内的岩石洞,队伍头一次大摇大摆地白天行军,后面还有汽车满载给养和器材随着跟进。越往前走就越接近前线,虽然美军已被赶过了大同江,但前沿阵地上轰隆隆的炮声可听得越来越清楚了。 P2-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