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飞刀”,或许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也可能是一次“生”的机会。 天才医生刘铮亮因一次飞刀手术遭遇医闹,回到了东北小城抚城。在抚城二院急诊科,他遇到了不少烧钱难治的病人和痛苦的家属。 花季少女,车祸颅脑重伤,危在旦夕,父母明显囊中羞涩,但依然强撑着说:“咱手术,俺家不差钱……”面对病危的父亲,女儿直接写下:“拒绝手术,放弃治疗。”儿子暴发性心肌炎,命悬一线,母亲绝望喊道:“买条人命咋这么贵呢?”…… 重病之下,是散尽家财救人,还是得过且过放弃?面对这样一道数学伦理难题,面对这样一个个家庭,刘铮亮——这座小城里的“大医”——希望用自己手中的手术刀,为他们找到人生的最优解。 作者简介 刘三叔,辽宁抚顺人。医生经纪人,编剧。曾担任互联网知识付费策划人,活跃于知乎台,并策划了《金钱有术》《匿名区》等一系列书。 目录 第一章 抚城这座城 第二章 飞刀 第三章 出事 第四章 初入急诊科 第五章 白事会 第六章 不差钱 第七章 野路子 第八章 不签字的女儿 第九章 被家暴的女人 第十章 善意的谎言不是谎言 第十一章 头孢大战千台春 第十二章 第一麻辣拌 第十三章 顶顶佳 第十四章 中关村创业者 第十五章 继承之战 第十六章 峰回路转 第十七章 鬼门关 第十八章 去武汉 后记 导语 人生所有疼痛,都是为了活着,讲述一个犯错医生的逆袭记,一幕幕普通东北人的生活悲喜剧,一座小城里的生死大事。 一部小说讲透三四线城市百姓忧乐交加的看病难题。重病之下,是散尽家财救人,还是得过且过放弃?这是一道数学伦理难题。而天才医生刘铮亮——东北小城里的“大医”——总能帮他们找到最优解,实现“花少钱,看好病”。 融入知名医院医生真实的医疗案例,语言诙谐幽默,医学名词及医疗案例解读深入显出、直白易懂,让人直观感受危重症治疗的惊险过程、医生与死亡搏命的震撼瞬间。 爆款剧集厂牌柠萌影视2024年片单同名剧集原著,导演张晓波(《三十而已》《小舍得》),编剧聂成帅(《天才基本法》),改编制作阵容强大,燃爆期待。 《三十而已》导演张晓波,公众号“听李医生说”主理人、微博医学科普百万粉丝大V李鸿政,知乎大V美食答主王大厨——感动推荐。 后记 首先,非常感谢上海华 山医院周赞医生、中国康复 研究中心杜良杰教授、原中 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君 教授、原协和医院王郝医生 ,帮助我对医学案例进行设 计和纠错。 其次,我作为一个非医 学科班出身的小说创作者, 仅设计了这部作品的叙事文 学风格、人物关系、人物性 格,对医学体系的叙述错漏 颇多,在对大量戏剧化冲突 进行设计后,情节和真实的 医疗环境有较大差异。多亏 了多位医生的审读、批改和 建议,修复了绝大多数医学 问题,但为了戏剧冲突和文 学美感,我还是保留了一些 不符合现实但符合科学的桥 段。 再次,小说里所有的医 学案例都来自真实事件,并 不是我个人设计,书中对医 保制度问题的思考来自中国 人民大学温铁军教授和北京 大学李玲教授的著作。我只 不过是把他们的思想融入故 事。 现代社会里,社会化分 工越发精细,所以,现代作 家不应该还寄希望于一个人 独立构架出一整个现实世界 的庞杂思想和海量知识。 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讲最 高级的道理,这是我这个现 代创作者的野心。 书评(媒体评论) 人间烟火铸就医者仁心 ,《飞刀》以东北小城平凡 众生相探讨人情世故,在幽 默诶谐中诉说生死大事,平 淡中自显深情,市井中浮现 大义。 ——张晓波 《三十而已 》导演 《飞刀》从一位犯了错 而回乡的医生的日常展开, 将东北小城革食瓢饮的众生 相徐徐呈现出来,有生离死 别,有无能为力,也有温暖 感动。语言幽默、直白通俗 且富有东北特色。 ——李鸿政 公众号“听 李医生说”主理人 这是一个“小城”和“大医” 双向救赎的故事一大病面前 ,小城人的无奈与隐忍和青 年医者感同身受的尽心守护 。故事有趣,人物鲜明,叙 事看似话家常,说见闻,却 让人回味无穷。 ——王大厨 知乎医学优 秀答主美食答主 精彩页 第一章 抚城这座城 抚城在辽宁省的东边,离省会沈阳四十多公里。就跟绍兴与杭州的距离一样。绍兴自古出师爷、出秀才,比如东晋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跑到绍兴兰亭搞了个聚会,大家写写文章,吹吹牛皮,很有风雅气质。再被王義之写成字帖,这就是文化记忆了。 抚城不一样,抚城是一个练胆的地方。自古以来这里就不讲文化修养,不存在世家名门,也没有温良恭俭让,哪朝哪代又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谁想来这里发展,都得好好练练胆。 第一个来练胆的人是唐太宗李世民,《永乐大典》里说,李世民根据薛仁贵所献“平辽论”,亲自率兵征辽。路过辽东,李世民忧虑大海汪洋无穷,难以渡兵,薛仁贵于是设计,把他骗到装点成楼阁模样的船上灌醉,等他醒酒了,人都在渤海上了。这事后来整出一句成语:瞒天过海。 第二个来练胆的人是徐茂公,原名徐世劫,因为犯李世民讳而改名徐责,后来被赐姓李,而成为李劫,就是《隋唐演义》里瓦岗寨的那位。在抚城高尔山城下,在二十几万高丽军阵里几进几出。后来《镜花缘》里的主人公唐敖就是因为跟李费的孙子徐敬业拜把子,徐敬业、骆宾王造反,才被武则天革去功名,跑到海外练胆的。你看,来过一次抚城,不光自己胆子练出来了,孙子胆子也不小,都敢造反了。孙子的朋友胆子也不小,都敢去黑齿国、两面国、犬封国当海贼王路飞去了。 第三个来练胆的,是明朝兵部右侍郎熊廷弼。萨尔浒大战,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抚城城东歼灭了三路明军,方圆几百里已经没有成建制的明军,各处人心惶惶,大小官员都开始搬家去山海关。熊廷弼带着两个人,大雪夜沿着沈抚高速公路这个线路,就这么骑着马溜溜达达到抚城城下。抚城城还没沦陷,他又叫人吹起唢呐,搞了一套祭奠阵亡将士的仪式,这才不紧不慢撤走。据传,当时努尔哈赤就在山上看着,都没敢下来打招呼。 第四个来练胆的,是一个日本人,山口文雄。这哥们儿挺仗义的,和关东军那帮军国主义分子不一样。他在满铁株式会社西露天矿上班,有个女儿长得很漂亮,嗓音也特别好,总被叫去到新抚区欢乐园歌舞厅唱歌。他挺反感这种粉饰太平的侵略行径的。后来有一队抗日义勇军袭击了他当时所在的老虎台煤矿,日军无法找到抗日义勇军,就屠杀了义勇军行军路线上的平顶山村的三千多人。山口文雄也被怀疑跟中国抗日武装有联系,被拘留了一段时间后才放出来。他出狱后放弃了抚城的工作,有可能是他觉得自己练胆失败了,就带着女儿离开抚城去沈阳了。 他女儿叫李香兰,唱过一首歌叫《夜来香》。后来张学友唱过一首歌,就叫《李香兰》。就是这个李香兰。 第五个来练胆的,是北京和平医院的一个神经外科医生刘铮亮,他回到家乡,来做一个有些难度的手术。 刘铮亮也是一个奇葩,从小就是那种听话的别人家的好孩子。小时候家里穷,早上起来隔夜的米饭用开水冲热了,就一个咸鸭蛋也能对付,从不跟爹妈抱怨。工作以后吃自己的了也不乱花钱,每天早上都是牛奶配煮鸡蛋,多年从未间断,问他他也说吃不腻;中午一碗米饭配一份上海青,逢年过节才叫一份肉末豆角;晚上一碗粥或是一份煮玉米。衣服裤子色调统一,黑白两色,逛优衣库一买买四五件同款,回来换着穿。哪天突然换了一彩色的围巾,医院里的护士们都会讨论半天。每天早晚各洗一遍澡,每周日早上八点准时把四套床单被罩挂到职工宿舍楼下面的晾衣架上。喝口矿泉水都要标记好开瓶时间,拿签名笔老老实实把信息写上,跟打吊瓶的护士一个职业习惯。不交友,主要是不会,和传统的东北人格格不入,他的生活仿佛永远都不需要求别人,所以也就不需要朋友。朋友这个东西,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因为彼此需要,才维系情感而已。刘铮亮从高中到博士再到竞聘进这个中国最好的医院,一路走来,过关斩将,不停淘汰所有的竞争对手,就像马拉松比赛,跑到最后一个赛段的时候,出发时的队友早就没影了,谁有精力在马拉松赛场上交朋友? 刘铮亮曾经在抚城生活过二十年,这次回来,他依然觉得心里突突的,毕竟,十年没怎么回家,对这里已经陌生了。抚城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你远离她的时候吧,你想她。可你大老远回来了,前脚刚落地,后脚都不想下车,扭脸就想关车门走。 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