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写信即是练笔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汪曾祺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收入汪曾祺书信60余封,包括:《美国家书》20封(写给夫人施松卿),《致同乡友人》9封(写给朱奎元),《致师长》2封(写给沈从文、巴金),《致友人》19封(写给黄裳、朱德熙等),《致亲戚》11封等。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沈从文的高徒,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家,京派文学小说的代表人物及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早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先生。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作家协会理事。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领域成就颇高,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和灵性美质,语言平和质朴、清新隽永、娓娓而来、如话家常。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羊舍一夕》《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故乡的食物》《逝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目录
写信即是练笔
美国家书
870831 致施松卿
870902 致施松卿
870904 致施松卿
870906 致施松卿
870911 致施松卿
870912 致施松卿
870920/21/22 致施松卿
870929 致施松卿
871003/05/06/07 致施松卿
871007/12/13/16 致施松卿
871018 致施松卿
871020 致施松卿
871025/26/27 致施松卿
871029 致施松卿
871030 致施松卿
871115/16/17 致施松卿
871122 致施松卿
871124/25 致施松卿
871204 致施松卿
871206/07 致施松卿
致同乡友人
43□□□□ 致朱奎元
440424/25 致朱奎元
440509 致朱奎元
440522 致朱奎元
440609 致朱奎元
4407□□ 致朱奎元
440726 致朱奎元
440729 致朱奎元
450617 致朱奎元
致师长
470715/16 致沈从文
501007 致巴金
致友人
471030 致黄裳
480309 致黄裳
480628 致黄裳
481018 致某兄
致亲戚
810607 致汪海珊、汪丽纹
810826 致汪海珊、汪丽纹
820627 致汪丽纹
830118 致金家渝
830916 致汪丽纹、金家渝、汪海珊
850927 致金家渝
860115 致金家渝
860307 致金家渝
860820 致金家渝
870129 致金家渝
911015 致金家渝
附:930530 致戎文凤
林肯的鼻子
序言
汪曾祺不是很在意自己
的信件存留,就跟他对自己
作品的原稿态度一样。据说
90年代有了复印机,汪曾祺
还喜欢把原稿寄给报刊,自
己留着复印稿——复印纸又
光又重,多高级呀。
因此,汪曾祺信函留存
最多的,收信人有四位。一
位是他太太施松卿,汪曾祺
1987年出访美国三个多月
,往家里写的信可不少,有
些后来直接就改成了小品文
发表。书信里多有记录在美
行程,与各国作家的交往,
与港台出版商的联系,等等
。对于老老实实随遇而安一
辈子的老汪来说,是难得的
一段奇遇。
第二位是好友朱德熙。
朱德熙是语言学家,曾任北
京大学副校长。他俩的交情
可不一般。汪曾祺在昆明最
潦倒的时候,朱德熙会卖英
汉字典请他吃早餐;朱德熙
相亲,汪曾祺陪他去见老丈
人;复员回到上海找不到工
作,就在朱德熙家打地铺,
治牙的钱也是问朱伯母借的
;20世纪70年代末期汪曾
祺被“挂起来”,无事可做,
闲来写点小说散文,女儿汪
朝说这些东西世上只有三个
读者:朱伯伯、李伯伯(李
荣,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
员,也是联大同学)、汪朗
!汪曾祺与朱德熙的通信,
除了谈论学问,涉及古代语
言与生活,还有报告近况,
包括学了什么菜、买到什么
时鲜物。二人友情终生不渝
。1992年朱德熙病逝于美
国,汪曾祺某日深夜画画,
突然号啕大哭。画题“遥寄
德熙”,下款“泪不能禁”。
还有一位是在高邮的中
学同学朱奎元。后来朱奎元
到国外经商,国内少有人知
。但朱奎元保留着汪曾祺在
昆明时给他的全部通信——
汪曾祺在昆明不知道写过多
少封信,但除去寄朱奎元的
,一无存留。更重要的是,
年轻时才华横溢的汪曾祺在
这些信里无所不谈:失恋心
情、地方景物、工作前途…
…这些信是理解青年汪曾祺
成长之路的绝佳材料。
最后一位收信颇多的,
是汪曾祺的妹妹汪丽纹、妹
夫金家渝。汪曾祺离家42年
,从1981年至去世,曾三
次回高邮。其间与弟弟汪海
珊、妹妹妹夫通信不辍。尤
其金家渝是医生,在高邮办
事比较方便。汪曾祺写信给
他们,除了家人之间常叙寒
温,大致有两桩事,一是托
他们搜集高邮的材料与人事
,汪曾祺一直想以故乡高邮
为题材,写一部长篇小说;
二是托他们代表汪家向高邮
政府索回一部分旧屋。汪曾
祺很希望能回乡住上一阵,
躲避北京的喧嚣热闹,静静
地写一批东西。在1993年
致时任高邮市长戎文凤的短
函中,汪曾祺说得十分动情

曾祺老矣,犹冀有机会
回乡,写一点有关家乡的作
品,希望能有一枝之栖。区
区愿望,竟如此难偿乎?
但这个愿望就是没能实
现。我们只能想象:如果汪
曾祺能回高邮潜心创作,我
们还能看到什么样的变化与
境界。
除了上述较成系列的信
函,汪曾祺其他信件,如致
沈从文、巴金等师长,黄裳
、黄永玉等友人(他们与汪
曾祺曾被称为“上海滩三杰”
),均或长或短,同见风致
。民国文人对待写信的态度
,大抵是“写信即是练笔”。
如果汪曾祺能将所有信件像
老师沈从文那样留底,只怕
全集还要膨胀个六七八卷。
至于选入两封致笔者叔
祖杨汝?的信,并非夹带私
货。杨汝?是汪曾祺的表弟
,小他十岁。虽然早早搬离
高邮去了南京与重庆,杨汝
?一直留意这位表哥才子的
创作,40年代就是《邂逅集
》作品的忠实读者。1983
年两人恢复通信。杨汝?既
是诗人,生长环境又与汪曾
祺相同,自是更能理解这位
表哥笔下的高邮风物。不避
嫌疑选此两信,希望能呈现
出跟别的朋友、研究者不一
样的讨论视角。
杨早
2023年3月
导语
若世界真还公平,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他是我认为全中国文章写得较好的,一直到今天都这样认为。
汪曾祺的作品倘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只是因为我不会写别人那样的作品。
汪曾祺的光芒里,是我们对传统的迷恋。他用非常中国化的文风征服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人,因而又显出特别的“新潮”,让年轻的人重新树立了对汉语的信心。
精彩页
写信即是练笔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法书》载:“吾乡陆俨山先生作书,虽率尔应酬,皆不苟且。常日:即此便是写字,时须用敬也。吾每服膺斯言,而作书不能不拣择。或闲窗游戏,都有著精神处,惟应酬作答,皆率易苟完,此最是病。今后遇笔研便当起矜庄想。古人无一笔不怕千载后人指摘,故能成名。”又载:“吾乡陆宫詹,以书名家,虽率尔作应酬字,俱不苟且,日:即此便是学字,何得放过。”
此陆宫詹大概就是陆俨山。他的字我没看见过,据说是学李北海的,但是他的话我却觉得很有道理。他说的是写字,我觉得作文章也应该是这样。随便写一封信,写一个便条,在文字上都不能马虎,“遇笔研便当起矜庄想”。这要养成习惯。古人的许多散文的名篇,原来也都是信。鲁迅书信都写得很有风致,具有很大的可读性。曾见叶圣老写给别人的信,工整干净,每一字句都是经过斟酌的。我有时收到青年作家的信,字迹潦草,标点符号漫不经心,分不清是逗号、顿号还是句号。“此最是病。”写信如此,写作品就能认真么?
美国家书
870831 致施松卿
松卿:
我安抵香港,住在三联书店的招待所。明日上午九时飞往东京。在东京要待—个小时,然后换机往芝加哥。在芝加哥还得换一次飞机。
身体情况良好。每天都有人请客,但肠胃正常。睡眠亦好。香港人都说我身体好。
到港当日,即买了一块CITIZEN石英表,275港元。是三联一女士陪我去买的。香港店铺是可以还价的。这是用《大公报》的稿费买的。《大公报》稿费不高,七篇才给了360元。彩电加录像机,一套大概需港币5000元左右。可以在国内提货。等我回国经港时再买吧。不过古华说国内无磁带,买录像机等于一个摆设。到美国后在信中再商议此事吧。
世界导游中国卷等我将回国时再托人买。
香港正在季尾清货大减价,但我什么也没有买。回来再说吧。
台湾一出版社翻印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尚未出书)。台湾现在大开放,说不定我近年会到台湾逛一趟。
有人请我们饮茶,先写到这里。
问全家好!
曾祺
八月三十一日
870902 致施松卿
松卿:
现在是美国时间五点二十。我已经起来了一会儿。昨晚十二时入睡,很快就睡着了,但一点、四点各醒一次。到五点,睡不着了,就干脆起来,倒也不难受,好像已经睡够了。所谓时差,大概就是这样。有人说会昏昏沉沉的,我没有此种感觉。
到了美国,我的第一感觉,是我绝对有把握活着回去,而且会活得很愉快。
昨天刚到爱荷华,洗了一个脸,即赴聂华苓家的便宴——美国火锅。喝了两大杯苏格兰威士忌。邵燕祥担心我喝酒成问题。问题不大。昨天宴后,就给我装了一瓶威士忌回来。聂华苓一家对人都很亲切。安格尔。是个非常有趣的祖父。他把《纽约时报》杂志我的全版大照片翻印了好几份,逢人就吹:这样的作家我们不请还请谁?聂华苓的女儿、女婿,都极好。我跟聂华苓说:我在你们家不感觉这是美国。真是这样。非常自由、随便,大家都很机智,但谁也不卖弄。我开始觉得美国是个很可爱的国家。这里充满生活的气味,人的气味。
美国的生活节奏并不是那么紧张,不像香港。芝加哥机场给人一种有条有理、安安静静的感觉。爱荷华是个农业州,到处是碧绿的。爱荷华更是这样。全城居民六万,有三万是大学生……
P1-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5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