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侯加昌的故事/侨界杰出人物故事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以侯加昌先生的人生历程为线索,介绍他早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生活,回国后一直从事羽毛球运动的故事。本书详细介绍他在1963年第一次代表中国队参加国际比赛,以2:1战胜“汤姆斯”杯得主印尼队;1963年在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上获得男子单打亚军;70年代他与汤仙虎共同打造的“汤侯时期”;执教中国国家队后,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并带领国家羽毛球队首获汤姆斯杯。侯加昌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尽心尽力为新中国的羽毛球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作者简介 宋旭民,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从事侨乡文化研究,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5部。 目录 第一章 少年时期 1 传奇三宝垄 2 幼年侯加昌 3 羽坛霸主 4 初学羽毛球 第二章 崭露头角 1 遇见偶像 2 室内羽毛球场 3 牛刀小试 第三章 决定回国 1 名落孙山 2 立志回国 3 离开印尼 第四章 加入广东队 1 等待录取 2 进入羽毛球队 3 归侨支援 4 温暖的家 5 教练徐权芳 第五章 初试身手 1 追赶目标 2 成为种子选手 3 首夺冠军 4 首胜印尼 第六章 新运会之战 1 备战新运会 2 再见父母 3 取得成功 4 回国路上 第七章 故乡之行 1 刻苦训练 2 对战陈友福 3 再遇陈友福 4 回到三宝垄 5 探访亲朋 第八章 访问北欧 1 遇到伤病 2 备战丹麦 3 打败丹麦 4 再胜丹麦 第九章 重回羽场 1 重回羽场 2 加拿大之旅 3 重回国家队 第十章 加入国家队 1 新老结合 2 克服伤病 3 对战马来西亚 4 出访欧洲 5 羽毛球外交 6 聚会香港 第十一章 妻子张明珠 1 大龄青年 2 认识明珠 3 与明珠交往 4 婚后生活 第十二章 加入亚洲羽联 1 亚运村见闻 2 对战印尼队 3 曼谷折戟 4 再战林水镜 第十三章 抗衡国际羽联 1 “汤侯时期” 2 与国际羽联斗争 3 成立世界羽联 4 夺得世界冠军 第十四章 开启新征途 1 侯父逝世 2 中印较量 3 巅峰对决 第十五章 走向世界 1 两个羽联合并 2 参加世运会 3 临场指挥 第十六章 圆梦汤杯 1 首天落后 2 战胜梁海量 3 追平对手 4 夺得汤杯 5 登上奖台 第十七章 一喜一悲 1 首夺尤伯杯 2 痛失汤杯 第十八章 双杯闪耀 1 积极备战 2 排兵布阵 3 先声夺人 4 拉锯苦战 5 最后一击 6 庆祝胜利 7 角逐亚运 第十九章 鼎盛时期 1 称霸锦标赛 2 三强聚首 3 蝉联汤杯 4 蝉联三届 5 角逐亚运 第二十章 1992年 1 失去汤杯 2 折翼奥运 3 退居二线 第二十一章 名师高徒 1 韩健 2 赵剑华 3 熊国宝 4 杨阳 5 吴文凯 第二十二章 家庭生活 1 婚后生活 2 女儿眼中的母亲 3 痛失爱妻 参考文献 附录:侯加昌年谱 后记 导语 侯加昌是一个内向的人,即使在他的传记中,对感情的表达也是极为含蓄的。但当笔者将他整个职业生涯串联起来,才真正感受到他那份对中国羽毛球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这个结论绝不是从有多少人给予赞扬,或是他本人唱多少高调得出的,而是通过他默默的坚守所体现的。这种体现从一个短的时期来看,可能是无力的,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维度进行观照,其人格的伟大将愈加放大。 后记 在接到中国华侨出版社 的约稿前,笔者对侯加昌并 不熟知,只知道他是一位羽 毛球名宿,但他有哪些事迹 ,在中国羽毛球发展史乃至 世界羽坛的地位如何,可以 说是一无所知。为了充分了 解这位传主,笔者通过各种 渠道,搜集所有能找到的材 料,细致深入地了解这位传 主的生平。 最让我感动的是,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 那么一大批华侨,他们放弃 在国外的优越生活,毅然投 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 当时中国的羽毛球运动水平 ,就因为有这样一群归侨的 到来,神话般迅速崛起,成 为世界强队。正是有了这个 基础,使中国羽毛球运动一 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之上。 其实,羽毛球只是一个方面 ,在其他的体育领域,在其 他的社会建设领域,都有着 为数众多的华侨身影,他们 是新中国的脊梁。 最让我感兴趣,又不容 易找到信息的是有关中国加 入国际羽联的过程。这段历 史虽然有不少文章有所介绍 ,侯加昌的自传也有提及, 但有不少细节都语焉不详, 让人很不理解。带着这些疑 问,笔者从各种角度去搜集 ,包括专门找来霍英东的传 记阅读。每一种资料都如同 拼图的一小块,将它们拼接 起来,终于把这段历史大致 搞明白。此时,我不仅仅是 豁然开朗,更是对几代中国 羽毛球人,以及关心这项运 动发展的社会人士的孜孜不 倦努力感到由衷的敬佩。从 历史的进程来说,可能即使 不作任何努力,中国羽毛球 也会最终进入世界羽毛球大 家庭,但正是这些仁人志士 的努力,才使这种进程更加 快速、争取到更多的权利。 今天,当我们理所当然地认 为中国羽毛球队应该在某个 国际比赛中可以获得什么名 次时,再想想当年侯加昌们 望其门而不得进,只能当“ 无冕之王”;想想霍英东他 们为了与国际羽联斗智斗勇 ,设计了多少个方案,花费 了多少心思,真是非常感慨 ,也更加珍惜今天每一个来 之不易的成果。 侯加昌是一个内向的人 ,即使在他的传记中,对感 情的表达也是极为含蓄的。 但当笔者将他整个职业生涯 串联起来,才真正感受到他 那份对中国羽毛球事业的执 着与热爱,这个结论绝不是 从有多少人给予赞扬,或是 他本人唱多少高调得出的, 而是通过他默默的坚守所体 现的。这种体现从一个短的 时期来看,可能是无力的, 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但随 着时间的推移,放在一个更 广阔的维度进行观照,其人 格的伟大将愈加放大。 写到此时,笔者突然发 现,这虽然是一本小小的传 记,但将会承载着厚重的历 史意义。从这个角度看,更 加感佩中国华侨出版社能够 敏锐地选取这个人物作为这 套杰出人物丛书的其中一个 传主。中华民族正是孕育了 这样一大批有着坚定爱国精 神和执着实践的华侨,才能 在近代这段激流汹涌的河道 中千回百转、终泻汪洋。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 也由于一些资料掌握得不够 全面,书中难免会有错漏之 处,敬请各位读者给予指正 。 最后,向那些为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的华侨 致敬!向那些为中国体育事 业发展作出贡献的运动员、 教练员致敬! 作者 2022年9月11日中秋节于 广东江门 精彩页 1传奇三宝垄 本书传主侯加昌,祖籍广东省梅州市梅县,1942年8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三宝垄市。在展开他的故事之前,有必要先来介绍一下三宝垄市。 三宝垄市位于爪哇海北海岸上,是印尼爪哇岛中爪哇省的商港和首府,是印尼仅次于泗水、雅加达的第三大港。“三宝垄”之名源于中国航海家郑和的一次偶然到访。 相传在明代时,此处虽然已有人迹,但文化水平较低,还停留在奴隶制甚至原始社会阶段,也未形成市集海港。据当地人说,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其船队在爪哇海从东向西行驶时,副使王景弘恰好得了重病,需要上岸休养。郑和见前面陆地的海岸蜿蜒、海浪平缓,是天然的避风良港,便停船休整。 上岸之后,发现此地虽有地理便利,但没有补给品来源,怕耽搁太久会影响船队航行,便决定给王景弘找个栖身之地养病,之后大部队先行前进。他带领众人上岸寻找,在离岸不远处发现一个可供栖身的山洞,既可以作休养之用,又可防御野兽袭击,便留下10名船员,以及一些食物、药物,一条船,让王景弘在此休养,自己则继续航行。 王景弘经过休养,病情好转,但没有了郑和的音信,与部下商议之后,决定随遇而安,在此地扎下根来,与当地人通婚生息。经过王景弘等人的经营,此地逐渐人丁繁衍,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市镇。 郑和小名“三宝”,为了纪念郑和曾来此处,便将王景弘栖身过的洞穴命名为“三宝洞”,而这一片区域则命名为“三宝垄”。王景弘雕刻了郑和的木像,放在洞里供奉。他活到78岁,其墓碑刻着“三宝大人的领航员”字样,以表明自己与郑和的关系。 有关郑和在三宝垄的传说,虽然在学界有争议,甚至有人认为事实不足,但在当地则一直传颂,是当地华人的骄傲。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九日为郑和登岸的日子,人们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并在全城游行。后来,一次大雨把三宝洞冲塌,活动停了好多年。直到清雍正二年(1724年),一位名叫林泽的华人首领发动同胞在三宝洞口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感谢郑和几百年来保佑此地华人安居乐业。在会上募捐集资,重修三宝洞,又在洞口修建凉亭,为前来祭祀瞻仰的人们提供休息方便。后来,人们又在此地建起郑和庙,来观光的人越来越多,成为当地有名的名胜古迹。 在几年的繁衍过程中,此地出现了不少华侨名人,本书传主侯加昌是一个,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各行各业的华侨精英。 印尼糖业大王黄仲涵就是其中之一,此人虽在爪哇岛出生,但对中华民族有着极强的认同感。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以“轩辕后人”的名义寄送5万荷盾给革命军,1915年又捐助5万荷盾支持蔡锷的护法运动。为此,国民政府先后授予他一、二等爱国勋章。黄仲涵的后人也受到其爱国行为的感染,大力支持国内的革命。其女儿黄蕙兰是近现代外交家顾维钧的妻子,以自家的丰厚财力支持丈夫的外交活动,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国家争得不少荣誉,她被外国友人称为“远东最美丽的珍珠”。 可以看出,这座带有传奇色彩的城市,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深深烙上中华文化的底色,在此繁衍的华侨也在基因中带有爱国爱乡的情结。正是有这样的文化底色,影响着侯加昌的一生,使他成为一名坚定的爱国者,一名为中国羽毛球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