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董学与先秦儒学的去伪存真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张珂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董学与儒学辨正系列”的第三部,沿用了唯实主义的原则和在唯实主义基础上所建立的在哲学体系和思想之间进行系统比较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对董学与曾子儒学、子思儒学、孟子儒学和荀子哲学进行了系统的唯实比较,在揭示董学与它们的关系的同时,也深入挖掘了各种思想的本质。本书认为,孟子儒学在理念和价值观方面继承了孔学,荀子哲学在诸多关键方面与孔学完全不同,而与董学具有内在的理念和价值上的渊源。
作者简介
张珂,先后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哲学、历史学、人类学和国际关系理论的原创性研究,笔耕不辍。现任辽宁大学哲学院兼职教授、东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研究员和学术专家等。已出版哲学专著《唯实主义》(人民出版社)、《董学与孔学的正本清源》(人民出版社)和《国际关系中的事实性与作伪:唯实主义的解构》(当代中国出版社)等。
目录
第一章 曾子儒学:保守内敛的孝悌伦理学
第一节 曾子的生平和曾子儒学研究的唯实史料
第二节 曾子儒学的核心概念
第三节 曾子儒学的主要理念
第四节 曾子儒学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 子思儒学:头绪纷杂的半成品
第一节 子思的生平与子思儒学
第二节 《中庸》传承考辨
第三节 观念唯实主义对《中庸》内容构成的唯实解构
第四节 对《中庸》的观念事实的唯实解构
第五节 简帛《五行》考
第六节 董学对《中庸》的渗透
第七节 《中庸》的方法、本质和意义
第三章 孟子儒学:孔学衣钵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第一节 孟子的生平
第二节 对《孟子》的考据与对其风格的分析
第三节 孟子儒学的方法论
第四节 孟子儒学的核心概念体系
第五节 孟子儒学的主要理念
第六节 孟子儒学的主要理论
第七节 孟子儒学的内在悖论
第八节 孟子思想在历史上的不同定位
第九节 孟子儒学的本质
第十节 董学与孟子儒学的尖锐对立
第四章 荀子哲学:作为董学先音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荀子的生平
第二节 《荀子》的成书与流传
第三节 荀子哲学的时代性
第四节 荀子哲学的核心概念体系和逻辑主线
第五节 荀子哲学的主要理念
第六节 荀子与经书传承
第七节 荀子哲学的本质
第八节 荀子哲学的内在悖论
第九节 荀子哲学不是儒家思想
第十节 荀子哲学与董学的唯实比较
第十一节 荀子哲学的意义
第十二节 小结
主要参考书目
序言
本书是继《唯实主义》
和《董学与孔学的正本清源
》之后,“董学与儒学辨正
系列”的第三部。
《董学与先秦儒学的去
伪存真》对董学与被认为是
先秦儒学的各个流派进行了
系统的唯实比较,包括董学
与曾子儒学、子思儒学、孟
子儒学和荀子哲学等先秦儒
学的唯实双构和唯实比较。
本书在方法论上与前两
部是一致的,尤其是遵守和
延续了《董学与孔学的正本
清源》中的对不同哲学思想
和体系进行系统的唯实比较
的理论框架、方法和原则,
是对唯实主义的进一步贯彻
和实施。本书遵循了在唯实
主义的原则下设立的对不同
的哲学思想进行系统的唯实
比较的理论框架,可谓是在
同一理论框架之下灌装的又
一瓶醇酒,体现了本系列即
“董学与儒学辨正系列”在方
法论上的一致性。
从总体上看,在董学与
儒学辨正的框架内,相比于
董学与孔学的唯实比较,董
学与先秦儒学的唯实比较同
样具有复杂性,虽然后者更
多地集中于观念事实之上,
而并没有过多地牵涉到意识
形态。而在历史事实方面,
则体现出了不同的时代背景
和内容。对先秦各个时期的
时代背景和历史事实的唯实
重构是理解先秦儒学,尤其
是理解董学与先秦儒学关系
的重要方面。
从具体的方法上看,要
将董学与先秦儒学进行系统
的唯实比较,不仅要在观念
事实上与被认为是先秦儒学
的各个流派进行逐一比较,
也牵涉到它们各自与儒学的
源头和基石即孔学的比较,
因此是一种双重的唯实比较
。然而,由于先秦儒学各自
在理论上比较单薄和其历史
影响力无法与孔学相提并论
,以及皇权主义意识形态对
它们的意识形态作伪相对较
少,尤其是在明确了它们各
自的理论与孔学的观念事实
之后其唯实身份便在很大程
度上已经得以辨明,这些因
素使得对于先秦诸儒家学派
的双重唯实比较的工作量,
较于董学与孔学之间的唯实
重构的工作量有所减轻。但
是,董学与先秦儒学的唯实
比较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是董学与儒学辨正系列的
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
唯实主义重构中国哲学史的
不可或缺的一环。
虽然本书的重点内容是
董学与孟子儒学,尤其是与
荀子哲学的唯实比较,然而
董学与曾子儒学和子思儒学
的唯实比较同样不可忽视。
孔子之后儒学的发展对
孔学表现出了复杂的局面,
各个弟子对孔学的传承出现
了分化,有些严格地沿着孔
子的路向,比较忠实地继承
了孔子的思想,而有些则对
孔子的方法和思想进行了较
大的修正。
而在这种多元化的趋势
之中,曾子被认为是最能体
现孔学核心价值观的弟子。
正因如此,曾子在孔学的传
承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
关键作用。然而即使如此,
曾子儒学对于孔学也有所调
整,而并不是对孔学的简单
重复。曾子儒学侧重于个人
道德的内在性的修养,提出
了以慎独为中心的修心论,
而并不重视外在性,不再以
外在的闻达作为君子的衡量
标准。
子思儒学是先秦儒学中
唯一一个缺乏唯实史料的流
派。由于缺乏唯实史料,严
格地讲子思儒学仍然属于推
测范畴之内,其真面目还没
有显现出来。子思儒学唯实
史料的缺乏是子思儒学研究
的最大障碍。传统的观点认
为《大学》和《中庸》由子
思所著,它们体现了子思儒
学的思想。然而,根据唯实
主义的原则,这个观点是经
不起推敲的。唯实主义通过
对《中庸》所体现的观念事
实的唯实解构和对《中庸》
与董学的观念事实的比较,
挖掘出了董学与《中庸》之
间的关系,这同时也剥离了
一直以来所认为的子思是《
中庸》唯一作者的定论。根
据唯实主义,《中庸》中虽
然有子思儒学的成分,但其
中也包含了其他观念,因而
《中庸》并非子思一人所著
,并且《中庸》一书在多方
面体现了董学的观点。
对孟子儒学进行系统的
唯实解构是本书的一个重点
。在对孟子儒学的唯实解构
中,我们发现在孟子儒学与
孔学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
的,这种复杂的关系体现为
异同双重性,即两者既有相
同或者相似的特性也存在着
巨大的差异性。所谓“同”体
现在两者在方法和价值观上
的同性,所谓“异”体现在两
者在概念体系、内涵和逻辑
上的差异性。
根据观念唯实主义的原
则,孟子懦学对于孔学的深
化和发展属于是对孔学的“
相向衍化”,而不是在孔子
去世之后被韩非子归纳出的
其他几种“相异衍化”的支派
。从孟子儒学本身的方法、
理念和价值取向等核心方面
来看,孟子儒学确实继承了
孔学,是孔学在战国时期的
新时代背景之下以另一种方
式的再现。孟子儒学对于孔
学在内容上的丰富和发展并
没有打破、超越和否定孔学
的基本方法和价值取向,而
是牢牢地继承了孔学的价值
观,即道德主体性之下的道
德万能论和政治无为主义。
孟子儒学在理念、方法
和价值观上与孔学的一致性
并不代表它与孔学在内容和
逻辑上是完全相同或者是对
孔学完全亦步亦趋的。事实
上,孟子儒学在内容和演绎
逻辑上与孔学是有不同之处
的。从其内容来看,孟子儒
学在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
孔学,它吸收了子思儒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