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西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高仲泰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日本迅速占领上海,威逼南京。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苏浙沪地区尤其是上海至南京沿海沿江地带集中了大小数千家企业。为保全这些处于日军炮火覆盖之下的企业,一场史称“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了。
本书以荣氏企业从江南迁往武汉最终迁往陕西宝鸡的艰难历程及爱国企业家卢作孚的民生船队在宜昌大撤退中的英雄壮举为主线,塑造了一批有责任感的民族企业家群像。作者特别记录了众多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风云中、西迁征途中的勇敢无畏精神,以及迁建到宝鸡的荣氏企业积极生产棉布、面粉和纸张等战略物资,为缓解陕北革命根据地物资紧缺的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简介
高仲泰,作家、资深新闻人、影视编剧。擅长创作历史题材小说。近几年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和非虚构作品《望族》、《大外交官》、《租界》、《阖闯王朝》、《夫差王朝》、《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跨过鸭绿江》、《太平轮》等。小说具有人物形象饱满、题材宏大、故事性强、还原当时时代氛围和社会肌理等特点,受到文学界、史学家和广大读者的肯定。出版散文集《在纽约买棵圣诞树》、《我的故乡是吴国》。创作电视剧本《望族》、《荣氏兄弟》、《魂归江南》、《西津渡》、《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电影剧本《荣毅仁1949》、《大清公使》。电视剧《望族》、《西津渡》先后在央视和众多地方台播出。根据小说《租界》(2010年版)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已获列项和公示,在筹拍之中。作品多次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奖”等政府奖和多项文学奖。非虚构作品《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获全国出版行业畅销书奖,2010年版小说《租界》入围参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其中《望族》、《大外交官》、《阖闯王朝》列入中国作协建国以来重要长篇小说文库。
目录
序章
第一章
江阴江面沉了二十七艘舰船
第二章
特别训练队
第三章
战火笼罩下的企业命运
第四章
大西迁的先行者
第五章
西迁的纷乱和艰难
第六章
锦园成了第三战区司令部
第七章
兵工厂的西撤
第八章
武汉,不平静的“风眼”
第九章
荣宗敬差点掉进汉奸挖的坑
第十章
武汉:内迁厂的泊地
第十一章
重庆、宝鸡、延安
第十二章
“江兴轮”悲剧
第十三章
宜昌大撤退
第十四章
黄土地上那个寒冷的冬天
第十五章
黄土塬上的窑洞工厂
第十六章
“我们在割稻子”
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作家高仲泰以磅礴之力
创作了《大西迁》这部主题
厚重的长篇纪实文学。
这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
时代背景,反映爱国企业家
为保存经济实力,冒着纷飞
的战火长途跋涉将企业西迁
的力作。作品具有历史的纵
深感,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
义。它提醒、告诫我们:不
要忘记历史上被侵略、被掠
夺的耻辱和痛楚,应该奋发
图强,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
大。这样,才不至于受人欺
凌、挨打,已经过去了的悲
剧才不会重演。
大西迁肇始于1937年8月
13日淞沪会战。日本侵略者
叫嚣:一个月占领上海,三
个月占领整个中国。但中国
军民顽强抵抗,血战了三个
月。1937年11月12日上海
失守,战火继续蔓延,直指
国民政府首都南京。
上海及江南地区是彼时
中国的工业区,集中了全国
百分之八九十的工厂。淞沪
会战中,日军凭借军事优势
掌握了制空权、制海权。为
了摧毁中国的经济,侵略者
对中国工厂无差别地狂轰滥
炸,包括荣氏企业在内的战
区大量工厂都在日军炮火覆
盖范围之内,损失惨重。
继上海失守,11月15日
,无锡沦陷,当地的荣氏企
业同样遭到严重毁坏,满目
疮痍。荣家产业三去其二,
其他企业也难以幸免,大批
企业不是被毁,就是沦人敌
手。
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
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家们活
跃的身影。为了保存民族工
业的火种,维持国运,他们
毅然克服艰难险阻,通过水
路、铁路或公路,长途跋涉
,将工厂内迁——或直接西
迁入川,或先迁到武汉、宜
昌,等待中转西北或西南。
日寇占领南京后,又以强大
的攻势向武汉逼近,战火燃
向中国广阔的腹地。武汉本
地企业和内迁到武汉三镇的
企业必须抢在敌人攻占前紧
急西迁。
宜昌是人员和物资入川
的必经之地。一时间,小小
的宜昌码头几乎集中了中国
兵器工业、各类机器工业和
轻工业的全部设备与物资,
物资转运成功与否关乎国家
仅存的一点元气。卢作孚的
民生公司船队在布满急流险
滩的长江三峡穿梭,争分夺
秒,日夜航运,将宜昌堆积
如山的物资运往重庆。40天
的运输量超过一年的运输总
量,创造了奇迹。不仅于此
,抗战最初一两年,卢作孚
及其公司还承担了运输西迁
军队和政府物资的重任,捐
出了废旧船只甚至尚在使用
的船只,在江阴、马当、宜
昌等长江水面和浙江镇海口
多次实施沉船阻敌任务。
其实,中国企业家的西
迁壮举被称为“中国实业史
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宜
昌抢运是其中最为闪光且不
惜成本的撤退。包括捐船沉
江阻击敌人进攻,均是中国
企业家们在家国存亡之际的
一种自我拯救,也是一种为
国图存的大无畏的生与死的
大博弈,不亚于前线战士在
战火纷飞、枪林弹雨中的勇
敢冲锋。
而荣家在武汉的申新四
厂和福新五厂的总经理李国
伟,在荣德生支持下,将企
业迁移到黄土高坡上的宝鸡
长乐塬。为躲避敌机轰炸,
申新四厂和福新五厂开挖了
史所未见的十多万平方米的
窑洞工厂,显示了荣氏企业
家的创新精神和顽强的生命
力,以及在时代的大动荡、
大变局中守正创新、意志坚
定、一展抱负的气概。
《大西迁》以大量的史
实,生动地还原了企业家群
体曲折艰难的西迁经历,勾
勒出了一幅“向西,向西”的
恢宏而悲壮的画卷。虽然荣
家仅有几家西迁的工厂,但
他们的西迁是卓有成效的,
不仅能站住脚而且开拓创办
了新的工厂,在几乎是一张
白纸的陕西宝鸡建立了一个
工业区,促使这个贫瘠的以
农业为主的地方有了生机盎
然的现代工业土壤。
非常凑巧,无锡文化遗
产基金会所在地正是李国伟
先生在无锡的住宅,因为荣
德生晚年在此居住,所以又
被列为荣德生旧居,系江苏
省文保单位。几年前,基金
会就关注到了李国伟主持两
家荣氏企业西迁的历史事实
,为此拍摄了15分钟的专题
片《向西,向西》,宣传了
西迁精神和荣家在抗日救亡
中所做的历史性贡献,影响
广泛,颇受好评。那些西迁
路途上激越的生命乐章令人
感动。这是百年荣家所经历
的一段残酷而光荣的岁月。
至今,窑洞工厂犹在,是长
乐塬工业遗址中最重要的历
史建筑。这些饱经风霜的建
筑继续在静静地诉说着那段
不平凡的岁月。众多西迁企
业为战时的中国经济保留了
一分实力,为艰苦的持久抗
战提供了物质支持,保住了
“陪都”重庆的安全和不灭的
火种。
我们通过这本纪实文学
,穿越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
时代。财经作家吴晓波说: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任何
一段历史,都是那个时期的
国民的共同选择。”大西迁
也是那个时代的选择,是爱
国企业家的共同选择。作者
以宏大的叙事、丰盈的细节
、宽阔的视野还原了一个个
有血有肉的人,抽丝剥茧般
地讲述一个个故事。这当中
,有抗争,有牺牲,有挣扎
,有失败,有成功,有温度
,更有高度。在普通人心目
中,企业家只以聚财为目的
,顶多做一些公益项目,也
无非是博得好名声。但在大
西迁中,这些爱国企业家的
举动展示了他们的思想境界
和家国情怀,他们也是中国
抗战史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重
要力量。
在盛世繁
导语
大西迁既是实业界的自我拯救,也是拯救民族的伟大努力。企业家们不远千里迁建企业并千方百计坚持生产,为抗战提供了宝贵的物资,为国家抵抗日本侵略者保存了一定的经济实力。
本书浓墨刻画卢作孚、李国伟等爱国企业家群像。家国存亡之际,关乎国运商脉的自我拯救。高擎西迁大旗,为民族经济保留不灭火种。
后记
纪实文学《大西迁》就
要正式出版了。
这个题材所反映的是抗
战时期的一个片段。一场前
所未有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席卷大半个中国,中日大规
模开战始于上海和沪宁一线
。集中了中国大部分工业企
业的长江下游遭受战火的涂
炭。在国家命运、民族命运
生死存亡之际,一众爱国企
业家毅然决然冒着日机轰炸
和硝烟弥漫,将工厂西迁,
以避免毁于敌手。其经历之
艰辛、之艰险,现在的人们
很难想象。最后,终于保住
了一部分工厂,为抗日保留
了一份实业的火种。这个历
史事件一直让我深受感动。
2022年,我终于按捺不
住自己的向往,匆匆去了陕
西宝鸡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
址公园,参观了1938年迁
到这里的申新四厂和福新五
厂的遗址。当年闻名于世的
窑洞工厂虽然有点冷寂,但
其沧桑感和宏大让我感到震
撼。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说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这段西迁的历史不仅具有深
邃的历史价值,也具有深刻
的现实意义。它凸显了中国
企业家在特殊时期的企业家
精神,那就是家国情怀和奋
发进取精神。西迁是自我拯
救,也是拯救国家的英勇之
举。
正是出于这一点,我从
对现实生活的关切出发,把
自己的目光投向这段不寻常
的“过去”。站在深长的窑洞
工厂里时,我觉得自己穿越
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决定把这段历史写出
来。汗牛充栋的文献和大量
历史存留物使我感到这个事
件及其背景之宽广和深厚,
我皓首穷经也只能把握其中
的沧海一粟。历史题材作家
从来不会是史料的被动接受
者和考证者,终究是由现实
生活中的各种因素所触发,
将笔触投向暗寂而又闪光的
某个片段,而使其带着历史
的光芒出现在当下,让当下
的人感动而受到激励。我一
直以为历史从来就是作家纵
横驰骋的疆域。
现实需要历史,历史就
是今天的昨天,而昨天和今
天是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学
就是将消失在昨天的时空中
的某个片段或某个层面,形
象地鲜活地再现出来,投射
到当下。
《大西迁》写的就是抗
战时期一个伟大的片段和层
面,我尽力塑造一个企业家
的群像,还原这段历史的错
综复杂,描绘西迁过程中的
各种人和事。
由于我的笔力有限和时
间的匆促,这本书还有一些
粗糙和一定的局限性,但我
尽力了。借此机会,我要感
谢历史,感谢卢作孚、荣氏
兄弟和李国伟、范旭东、刘
鸿生、刘国钩、吴蕴初、胡
厥文、冼冠生等那个年代的
企业家,感谢荣氏研究会所
有专家及无锡文化遗产基金
会王慧芬等领导,正是他们
首先对李国伟西迁事迹进行
了传播。
同时,我要感谢东方出
版社编辑朱兆瑞老师的精心
编辑,为使这个作品成为精
品,他付出了大量心血和努
力。感谢陕西宝鸡长乐塬抗
战工业遗址公园的领导和文
物保护工作者,感谢对长乐
源工业区的历史进行研究、
发掘和创作的冯驱老师。
期待企业文化史学者不
吝指教,期待读者喜欢这本
书。
精彩页
从无锡乘飞机两个多小时,到西安。
西安是有名的古城,六百多年的城墙巍然矗立。已是傍晚,落日大而静,悬在地平线上。
我是第一次到西北,第一次到西安,很希望感受一番这座千年古都苍古宏伟的历史气息。无疑,这里的一切是值得我一睹和体验的。西北地区从来不缺历史。仅西安一城,十三朝古都,一千一百四十年的建都史,其历史之久,建都之多,不但在中国诸城中为最,在世界名城中也极为罕见。翻开中国史册,西北这块地方,西安这座城市,不管地名怎么变,它始终是沉甸甸的。它的丰厚、灿烂和绵长,以及与历史那么多精彩和壮烈的纠缠,实在让人向往和敬畏。年牌中张建为
但是,这只是我旅程中的一个站点,而不是目的地。我的目的地是宝鸡市长乐塬。因此,我在西安一刻都没有停留,连夜奔赴宝鸡。
从西安到宝鸡,路程一百七十多公里,路上车辆不多。在沉沉苍茫中看不太清楚公路两边的景致,十一月的陕西的夜晚已寒意深重隐隐看到远处壮丽的山脉的影子。宝鸡三面环山,往北是苍茫的黄土高原,往西向南是秦岭山脉,往东是八百里秦川。我看到的山脉应该就是逶迤的秦岭。
两个小时出头就到目的地了。当晚在旅馆住下。
第二天是个晴天,无比宽阔的纯净的蓝天,空旷而辽远。有了想象中的西北高天厚土的感觉。感到意外的是,这座城市一眼望去树木茂密,渭水穿城而过,碧波荡漾,竟然有几分江南的气象。在朋友的陪同下,我们驱车来到金台区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我对这座公园并不陌生,有关它的故事和文字介绍,以及图片、视频、纪录片,我反复观看过,一闭上眼,它们就会清晰地出现在我脑海中。塬的意思就是高坡。陕西中北部的地形就是由一个个高坡组成的,从空中看去,就像是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皱褶。
1938年春季,一行人冷不丁地来到了这里。他们是乘着一艘小火轮从渭河来的,上岸后步行来到长乐塬,塬上塬下看了个够。这些人还拿着地图比画着,举起一个照相机拍照。最后站在斗鸡台上,登高远望,见远处的秦岭鸡冠峰上的树木稀稀落落,渭水玉带般地在眼皮底下蜿蜒流动,虽然比不上江南的芳菲秀色,但别具一种粗犷的野性气韵。这一行人神情很兴奋,有点流连忘返。
这一行人是上海、无锡著名的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武汉开设的申新四厂和福新五厂经理李国伟派来的。李国伟是柴德生的大女婿,他本来要亲自来的,但战乱期间各种事务繁多,加上腿骨骨折,还在恢复当中,不便前来,就派来了他信得过的一行人来寻找、物色厂址。李国伟和申新四厂厂长章剑慧已决定将申新四厂和福新五厂迁徙到这里来。
为首的叫瞿冠英,其他成员包括申新四广的副厂长和几个工程师。他们被大西北气势磅礴的荒凉震撼了,那铺天盖地的黄土地,与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杏花春雨的疏淡雅致的景致相比,透着一种刚韧、浑厚的气魄。
这个地方是瞿冠英在此之前受命考察看中的。他返回武汉后,将照片给李国伟看并对环境进行了描述。李国伟用富有经验的实业家的眼光认定宝鸡是陕、甘、川三省物资集散地,长乐塬有铁路贯通、渭水穿越,交通方便,地形平坦,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设厂的好地方。李国伟当机立断,要瞿冠英再赴宝鸡将东西长约一公里、南北宽约半公里的一个荒滩——长乐塬购置下来作为厂基,以便将武汉的申新四厂、福新五厂西迁至此。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5: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