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从人民中走来(毛泽东的平凡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史全伟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经历了非同寻常的一生。作为叱咤风云的历史巨人,他有很多惊天动地的伟业,无数的书籍书写和记录了这种伟业;同时,作为人民的“平凡”一员,他又始终有一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初心。毛泽东一生有许多和人民在一起的故事,虽然细小,但也十分值得打捞和记录。
   本书以毛泽东的成长经历和革命经历为主线,牢牢抓住他从“人民中走来”的宝贵品质,讲述他的读书学习、调查研究、日常生活等。通过纪实的笔法,告诉读者那些细小的历史瞬间和感人至深的故事,如:少年时帮助家境贫寒的同学;青年时到安源煤矿和工友一同下井,对工人的境遇进行调查,并开展工人运动;在“三湾改编”时自己吃苦瓜、让战士吃南瓜的故事;长征过程中和战士们一同吃苦的经历;在陕甘宁边区政府,他从群众的“骂声”中改进工作;他教育子女的感人细节;成为新中国领袖之后,仍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这些故事,都体现了毛泽东同志时刻不忘联系群众的宝贵精神,生动地展现了他生活中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平凡”一面,也突显了他的伟人风范。
   我们可以从书中读懂毛泽东的“群众语言”和党的“群众路线”,读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目录
乐于人的少年 / 001
在湖南新军中当了半年兵 / 005
次看到世界地图,才知道世界那么大 / 007
与众不同的师范生 / 010
在北京,曾经8人“大被同眠” / 017
建立中业工人的个支部 / 022
三湾改编 / 026
亲手创制《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 / 032
充分利用一切客观物质条件干 / 038
“对伤病员照顾周到是一项政治任务” / 044
多次检讨要打小弟毛泽覃的“家长作风” / 050
偿还欠群众的“债” / 052
先人后己 / 056
提出“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 061
身居高位却极 / 065
模范执行民族政策 / 072
红军的却似普通战士 / 080
“无论如何也要走出去!” / 085
三个夜晚经历了着火 / 095
行军路上 / 102
送给侄女和侄子的临别赠言 / 106
华侨眼中的穷人 / 112
“我穿衣服的标准简单,不露肉、不透风就行” / 118
饮食上的享受 / 125
不愿做“特殊公民” / 135
从“骂声”中改进工作 / 143
得知张思德牺牲发了脾气 / 148
枣园的一户居民 / 153
让长子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 159
“你为我服务,我也可以为你服务嘛!” / 170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173
“进京赶考” / 178
紫云轩主人 / 185
长子的婚事 / 191
痛批“吃喝风” / 196
家庭阶级成分,该是什么就是什么 / 202
要求子女与工农子弟画等号 / 205
两天就给群众回了30多封信 / 214
举荐了位参加志愿军的战士 / 217
“四不主义” / 229
“不分彼此”也须“一切按正常规矩” / 231
念亲、济亲,但不为亲徇私情 / 235
做事论理、论法,私交论情 / 242
“苟富贵,毋相忘” / 249
恋旧,但不为旧谋利 / 253
喜爱下雪 / 256
“我可以同蒋介石握手,也不愿意摸钱” / 260
“大元帅?你靠边站吧!” / 262
只有一次主动提出过生日 / 266
生活上也要算大账 / 275
“我们做领导的可不能高高在上啊!” / 281
“吾人唯有主义之争,而私之争” / 287
“凡是有群众的地方都要停车” / 291
在搞“小整风” / 294
“不是为了吃世界,而是为了改造世界” / 298
“我是农民的儿子” / 304
“我是土包子,她是洋包子” / 312
与全国人民共渡难关 / 317
屡戒不掉的烟茶嗜好 / 321
“家丑不可外扬” / 328
礼品交公 / 334
还债10年 / 341
工资和稿费的用途 / 345
“丰厚”的遗产 / 349

主要参考文献 / 352
导语

★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之际重磅出版,纪念伟人,向榜样致敬
   ★打捞和记录毛泽东同人民在一起的温馨“小故事”,既有革命路上的慷慨激昂,也有日常生活中“针头线脑”,从平凡事中折射一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初心
   ★他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伟大的领导者,日常生活中有无数点滴平凡小事,可以让我们真正理解“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温馨的纸上纪念馆:重温历史,缅怀伟人,既感恩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又能让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汲取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挑战未来的力量
   ★生动的红色课堂:伟人的人生细节更生动、更好看,适合广大读者了解毛泽东的一生,也特别适合青少年阅读,让他们找到最好的青春榜样

精彩页

乐于助人的少年
   1893年12月26日,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农民毛贻昌家生了一个男孩儿,取名“泽东”,字“咏芝”。他们家的头两胎婴儿都在襁褓中夭折了。母亲文素勤生怕这个男孩儿也不能长大成人,便抱他到娘家那边的一座石观音小庙叩拜一块巨石,认作干娘,还取了一个小名,叫“石三伢子”。
   毛泽东出生时,韶山冲的环境同旧中国其他闭塞而贫穷的乡村没有什么两样。祖父毛恩普是个老实厚道的庄稼人,因为家境窘迫,不得不把祖传的一些田产典当给别人。父亲毛贻昌17岁开始当家理事,因为负债,被迫在湘军里当了兵,长了不少见识,也积累了一些银钱,还乡后,赎回了毛恩普典当出去的田地,又买进了一些,使家里的田产增加到22亩,每年能收80担稻谷,自己家吃不完就卖出去,并在附近镇上一爿米店入了股,还曾卖猪贩牛,忙不过来时就雇个长工,农忙时还得请短工。慢慢地,毛家成为当地数得着的殷实人家。
   在旧中国,靠自身奋斗摆脱贫困的农民大多克勤克俭,精明刚强。父亲毛贻昌的这种性格自然对从小目睹这一切的毛泽东产生了影响。在毛泽东6岁的时候,父亲就带他下地学习诸如送秧苗、除杂草等简单的农活了。父亲插秧,他管送秧苗;父亲耕田,他管除杂草;父亲割禾,他拾谷穗……戽水、撒肥等什么活都干。他还负责放牛。尽管毛泽东干活认真、起劲,牛也喂养得健壮有膘,父亲却从不轻易表扬他,后来,他明白这是父亲在培养他吃苦耐劳的品格。
   毛贻昌有一次跟别人打官司,本来理在自己这边,却因为自己文化有限,被擅长捉刀弄笔又能说会道的对方打输了,这使毛贻昌决心让儿子读书识字、学习文化,以便以后家里做买卖,有人会算账;打官司,有人会写状子说理。在毛泽东8岁那年,毛贻昌把他送到私塾上学,盘算即使不能使儿子以后做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至少也要让他知书达礼,会算账、记数。毛泽东听从父亲的话,认真读书,同时开始学习珠算,为家里记账。空闲时,他还帮助家里干一些农活,以缓解家里劳力不足的困难。
   毛泽东自幼就生活在农民中间,贫苦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生活,在他幼小纯朴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对农民的苦难遭遇深切同情,在陕北时,他曾总结:“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有几种情况下流过泪:一是我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要掉泪……”从小,毛泽东就乐于帮助穷苦的农民,宁愿自己挨骂、自己家受损失。
   在私塾念书时,由于离家不远,毛泽东本来可以不带中午饭,但发现有个家里很穷的名叫“黑皮伢子”的同学离家最远,却不带午饭,而一些离家较近的同学都带了午饭,便向母亲提出带午饭的要求。母亲感到奇怪,就问:“你带饭干什么?(回家吃午饭)就是几脚路,还怕迟到吗?”毛泽东解释说:“中午带了饭自然好些,一放下饭碗就读书写字,不会耽误工夫。”父亲在一旁听了,对儿子这样肯用功读书感到十分高兴,马上表示赞成,接着补充了一句:“记着!我们莫和那些人家比阔气,不要带什么荤菜,只带点儿酸菜子,再加点儿剁辣椒就是。”尽管父亲这样要求,但母亲还是瞒着丈夫,每次都夹带一点儿荤菜埋在米饭下面,好让儿子吃得好一点儿。没料到,几天下来,毛泽东放学回来总是嚷肚子饿,一到吃晚饭时就狼吞虎咽,好像中午没有吃过东西似的。母亲感到奇怪,就问儿子。毛泽东如实地告诉了母亲:班上有个叫“黑皮伢子”的同学,离家远,家里穷,没饭带,自己就把带的饭菜分一半给他吃了。母亲听后,慈爱地笑笑,赞许地说:“你这样做当然好,就是不应该瞒着我,早应告诉我,我好给你一个大篮子,每天带两个人的中午饭,免得你们两伢子都吃不饱。”
   一次,在上学路上,毛泽东遇到一个穷苦少年。少年身上只穿了一件单衣,在风雪中冻得直打颤。毛泽东非常同情他,同他边走边谈,了解到他家境贫寒,于是脱下自己身上的夹衣送给了他。第二年,母亲给毛泽东晒衣服时,发现少了一件,询问起来,毛泽东才把实情告诉了母亲。
   秋收时节,家家户户都在晒新谷。一天下午,吹了几阵风后,忽然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毛泽东正要去抢收自己家里的谷子,突然发现在邻居的晒谷场上只有毛四阿婆一人收谷子,他立刻赶去帮忙,抢在下雨前把谷子收好了。当他回到自己家的晒谷场时,瓢泼大雨哗哗地下了起来,自己家快晒干的稻谷被淋湿了,还被雨水冲走了一些。父亲对此十分惋惜,向浑身水淋淋的毛泽东发火,责问他跑到哪里去了。毛泽东回答在下面禾坪里帮毛四阿婆收谷子。父亲听后非常生气,大声说:“哼!自己的谷子流到沟里去了,你倒好,胳膊肘往外拐,帮人家去收!”说着,扬起手来就要打毛泽东。毛泽东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理直气壮地说:“人家是佃了别个的田,要交租,冲走一点儿都了不得;我们是自己的,又比人家的多些,冲走了一些也不太要紧……”父亲气得不得了,吼道:“你说不要紧,你还吃饭不吃饭?”毛泽东倔犟地说:“好喽!我一餐少吃一口,这总可以了吧!”这时,母亲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2: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