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现代戏曲论稿(精)/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李伟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稿是作者近十年来有关现代戏曲研究的论文集。内容涉及“现代戏曲”概念的辨正,现代戏曲的起点、美学形态及其现代性的讨论,戏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戏曲的两个重要门类——戏曲现代戏与新编历史剧的创作研究、现代戏曲领域重要的理论家、剧作家、导表演艺术家以及重要创作思潮与现象的探讨。 作者简介 李伟,南京大学文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戏曲研究中心主任。“现代戏曲研究”微信公众号创办人。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戏曲的理论与实践、戏剧理论与戏剧美学。 目录 上编 “现代戏曲”辨正 起点、现代性、美学形态:现代戏曲研究的三个问题 本体与价值:论当代戏剧的民族性与现代性 戏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状刍议 从“汤沈之争”看京剧发展路径 现实主义与新中国戏曲现代化 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戏曲现代戏创作的理论误区与现实选择 ——兼谈张曼君“新歌舞剧”的历史定位 当代戏曲的现代性追求 论当代戏曲中的女性意识 戏曲表演的最高境界是传(人物之)神 ——向贾志刚先生请教 下编 王国维“戏剧”“戏曲”内涵探析 ——与冯健民先生商榷兼谈Postdramatisches Theater的中译法 看似平易实艰辛 ——五四反思与王元化京剧观的形成 张庚戏曲现代化思想述评 郭汉城戏曲现代戏思想述评 刘厚生戏剧思想述评 夏写时戏剧评论思想述评 从李玉茹看现代戏曲教育的成功实践 汤显祖·临川四梦·怀疑主义 汤显祖对当代戏曲创作的启示 论罗怀臻剧作的现代意识 传统价值:在消解与重构之间 ——《赵氏孤儿》的当代改编及其文化解读 国族、阶层、性别:多元文化的投影与嬗变 ——白蛇故事当代演绎的三个版本解读 后记 序言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 艺术学重大项目中设立了“ 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课题 ,李伟教授成为主持该项研 究的首席专家。2020年7月 李伟教授开办了他的“现代 戏曲研究”微信公众号,迄 今已经刊载与“现代戏曲”研 究相关的文章近百篇,几乎 囊括了所有涉及该课题的重 要作者,吸引了几乎所有正 在研究该课题的学者与青年 学子的关注。现在他的《现 代戏曲论稿》要出版了。我 注意到,微信公众号和专题 论著都没有采用“戏曲现代 戏”命名,而是用了“现代戏 曲”之名。按照李伟教授的 逻辑,“现代戏曲”包括整理 与改编的传统戏、新编古装 戏与现代戏三大类,因此, “戏曲现代戏”只是“现代戏 曲”的一部分。由此可见, 关于“现代戏曲”的研究是包 含这个重大项目而又比这个 重大项目的完成宏大得多的 一项研究计划。也可以看出 ,李伟教授对于自己的学术 研究是有着更系统的思路和 更长远的考虑的。总之,重 大项目、微信公众号和专题 论著:一项还在进行的研究 ,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一 本已经取得的成果,是李伟 教授于当今“现代戏曲”研究 的三个贡献。 戏曲是中国本土戏剧, 它的特征,如王国维所言, 是“以歌舞演故事”,当然, 其乐、其舞也是中国特色和 中国风格的。大约在辛亥革 命前后,尤其是在五四新文 化运动中,通过教会学校的 学生演出和以《新青年》为 首的现代杂志、报刊的宣传 ,中国人知道了西方的戏剧 ,《新青年》杂志还出版了 “戏曲改良”专号,把戏曲看 作落后、愚昧之物,予以批 判。于是,中国的本土戏剧 、戏曲面临了接受或者拒绝 “现代化”的问题。乍看分明 是“西方化”与否的“地域”问 题,怎么就变成了“现代化” 与否的“时序”问题了呢?因 为仅仅以西方的戏剧为榜样 ,根本不足以动摇中国戏曲 的“自信”并使之产生变革焦 虑的归根到底,是中国20世 纪初正在迅速崛起的现代都 市的自觉或不自觉的要求: 镜框式剧院的建立及其票房 制度、从艺术家的社团剧目 生产制到资本以盈利为目标 的剧院剧目生产制、观众以 及潜在观众接受现代教育的 比例越来越高,他们的伦理 观念正在从宗族为上向个性 解放快速转化,他们的生存 方式也越来越依存于资本经 济和正在改变的法律与政治 制度……当然,所有这些社 会的变革,也都是在锁国之 墙被西方帝国的坚船利炮轰 开,西方资本及其运作方式 、西方科学技术、西方制度 和观念侵入的结果。但是, 不论变革是怎样被启动的, 从农耕文明到资本文明,从 礼教伦理到个性解放,从帝 国体制到民国体制,从表面 看虽为“西潮东渐”,本质上 却是时代的进步。如果中国 戏曲的“现代化”追求,不单 是西方戏剧的示范结果,尤 其是正在走出农耕文明,走 出礼教伦理,走出帝国体制 的都市观众和中国社会的要 求,则100多年来中国戏曲 变革的努力,实质上并不是 一个东、西方文明交流—冲 突的问题,而是一个古今文 明嬗变的问题。 关于戏曲要不要“现代化 ”和“现代戏曲”是不是已经 发生与存在的问题,一直是 有争论的。有的“民族主义” 学者认为所谓“古、今之别” 是不重要的,缺乏意义的, 只有“东、西之别”才是根本 ,他们对戏曲“现代化”的必 要性和“现代戏曲”之有无, 持谨慎、怀疑甚至否定的观 点。而“启蒙主义”学者则认 为所谓“东、西之别”仅仅是 皮相,戏曲的“现代化”是开 始进入“现代化”进程的中国 社会自身的要求,“现代戏 曲”不但已经发生与存在, 而且必然会发生与存在。复 杂的是,对传统京剧从叙事 结构,到脚色体制、表演程 式、音乐唱腔、舞美装置全 面进行了革新创造,并且取 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在音 乐唱腔上取得了相当成绩的 “样板戏”,在精神上却是抑 “人”而造“神”的,根本上是 反现代的。“民族主义”学者 批评说,这是外来文化对民 族传统艺术的践踏;启蒙主 义学者批评说,这是封建文 化的沉渣泛起。我和李伟教 授的导师董健先生甚至认为 中国当代戏剧(包括戏曲和 话剧)中这种抑“人”造“神” 的反现代倾向早在“文革”前 的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 始发生了,董老师说:“其 实‘文革’所执行的文艺路线 的源头正是来自‘十七年’, 可谓一脉相承……并无本质 上的不同。”①这些年,“样 板戏”正在重返剧场,很显 然,并非所有人都不赞成“ 样板戏”,它们正在被另一 些学者纳入“十七年”“文革” 和21世纪一以贯之的“现代 戏曲”发展成果。这些学者 的学术立场重在论证和阐释 国家文化路线和政策,不妨 称之为“政策智库”学者。 明辨“东—西”的“民族主 义”立场、明辨“古—今”的“ 启蒙主义”立场和明辨“利— 弊”的“政策智库”立场,大 体上是“现代戏曲”研究的三 种基本学术立场。持不同立 场的三种学者,都有过躁急 失当的言说,也都有过对躁 急失当的矫正和积极的创建 。 李伟的“现代戏曲”研究 ,好在辨析精微,和风细雨 ,有根基而采众长。 李伟攻读博士学位时师 从董健教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