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黑暗:光之外的文化史》中,作者尼娜·爱德华兹通过黑暗起源、黑暗艺术、黑暗娱乐、黑暗时尚等主题,探讨了黑暗作为物理特征和文化现象的历史。本书回顾了从远古到现代人们认识黑暗、描述黑暗、使用黑暗的种种,以及光明和黑暗的共生关系;探讨了黑暗是如何渗透到艺术、文学和我们的日常语言之中的。 黑暗使人茫然,也会让人雀跃。有人害怕黑暗,或者至少会主动避开它。也有人被黑暗吸引,钟情于它的不确定性,着迷于神秘与未知的召唤,以及神话传说和科幻小说中的混沌无光。我们尚未洞悉与黑暗有关的一切,无论是实体的,还是隐喻的。人们对黑暗的态度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化,也构成了理解世界的重要一环。黑暗是可触及的实际存在,也是不断变化的概念,一直滋养着人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的勇气。 目录 引言 地与火:黑暗起源 远古神民,光生万物 黑暗艺术 黑暗娱乐 摄影、电和移动影像 黑暗与睡眠的心理学 黑暗时尚 黑暗即光明 结论 注释 参考书目 致谢 图像授权致谢 索引 序言 黑暗,人们对它的态度 截然两极。很多人惧怕黑暗 ,避之若浼,连黑暗所象征 的事物也一并厌恶。一些人 却为之所深深吸引,在黑暗 的怪异和无常中感到欢愉; 与黑暗有关的民间故事和古 老传说使他们着迷,黑暗的 神秘和未知的可能性召唤着 他们,让他们心动不已。千 百年来,人们对于黑暗的态 度因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的 不同而有着巨大差异,不论 是黑暗的各种存在形式本身 ,还是其不同的象征和隐喻 ,都未曾被完全认清。于是 ,“世界是可以被我们完全 理解的”这一观念受到了质 疑。 黑暗在人类出现之前就 已经存在,且独立于人类意 志之外,始终存在着,同时 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我们的 生活中施加影响,产生作用 。然而,关于黑暗和光明的 词汇在生活中实在司空见惯 ,以致我们很容易忽略其中 的重要性。况且我们也总是 习惯性地将光明同理解和愉 悦联系在一起,因此也很容 易忘记我们其实有多么依赖 光明的对立面——那个平静 的,有时令人安心的领域, 偶尔会发生敏锐觉知,甚至 产生庄严玄妙之美的状态。 黑暗滋养了想象力。 通过对比就会发现,黑 暗在不同文化中的联想可能 丰富多样,但大多数语言中 有关“黑暗”的语料存在极大 的相似性。但是,生活中却 充满与此相反的例子:出于 情感,人们总是愿意相信不 同的文化之间一定是迥然各 异的,这样才能凸显各个文 化的独特。其实对于黑暗的 诸多方面,比如黑暗颜色之 深、黑暗可为我们所见、黑 暗与光明相交时那半光半影 的缥缈、毫无光亮时黑暗的 幽深虚空,以及介于黑暗和 光明之间的那些千变万化的 状态,人们的理解是有共通 之处的,而且我们描述黑暗 的方式几乎无所不包,甚至 可以突破距离和感官上的限 制。因此,对于一个只说阿 拉伯语的人来说,北极冬季 极夜的严寒不难想象;向一 个因纽特人形容一片荒漠退 去白天的酷热后,夜晚变得 多么凉爽,对方也可以很容 易“身临其境”。所以,阿拉 伯文化和因纽特文化中“黑 暗”的概念大相径庭这一论 断很难成立。一个人不一定 能完全明了自己正在经历什 么,但是即便没有亲身经历 一些事情,他也有能力理解 个大概。不会某种语言、不 熟悉某种文化的信仰和习俗 ,并不代表人们完全不可能 理解一些事物。不管这些事 物的差异有多大,只要通过 系统的比较,我们就能相互 交流、相互理解,类似于盲 人搞懂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和 建立在视觉基础上的比喻的 过程。 法蒂玛·梅尔尼西曾说, samar的含义用英语根本无 法说清楚,所以伊斯兰世界 所谓的黑暗和西方世界的黑 暗是不一样的:“阿拉伯语 里的samar有一种魔力…… 它把‘黑色’、与充满神秘感 的‘别人’畅谈的快乐及沉浸 在月光中这三种意象完美地 融合在一起。”这里的“魔力 ”究竟是什么意思不得而知 ,维特根斯坦有句名言,“ 凡不能谈论的,就应该保持 沉默”,所以还是不对“魔力 ”这个词妄加论断的好。梅 尔尼西把samar解释为“月 光下沙漠的黑暗”,表明这 个词的比喻义是可以为人所 用的,也就是说,梅尔尼西 的话自相矛盾了,因为你不 能既说某事物有某意义、描 述出其不同,又说该事物无 法向别人解释清楚。不过, 她的这种想法也是我们普遍 会有的臆想观念,即不同文 化之间差异巨大,一种文化 背景下人们的经历和语言不 可能被该文化以外的人所理 解。通常来说,别人无法理 解自己的情况只会在私人领 域出现,比如恋爱这种本就 主观的感受。不过,尽管我 不能真切地感受你之所感, 但是我依然可以明白你在说 什么,也明白恋爱是什么意 思。 …… 一些宗教把黑暗作为光 明的对立面,利用它来引出 撒旦和魔鬼、上帝或众神的 概念。心理学理论总是试图 照亮、阐明或帮助我们看清 楚黑暗,黑暗确实消除了判 断力,也限制了我们设想黑 暗以外的世界的能力。 如今,地球的卫星照片 让我们能够通过俯瞰所在星 球的夜间景象来估计某地的 经济发展状况,比如,韩国 灯光璀璨,朝鲜则难以辨识 。但是,电力照明也意味着 我们越来越难看到夜晚的星 空了。当代艺术家蒂埃里· 科恩(Thierry Cohen)把 拍下的晴朗夜空移植到处在 相似纬度的人口稠密的城市 的图像上,比如把蒙大拿的 星空给巴黎,把西撒哈拉地 区的星空给上海,让我们瞥 见我们已经失去的美。 黑暗是一个难以捉摸的 概念。要想一观黑暗各种各 样的面貌,有时需要我们从 一种比较陌生的视角来看待 世界,有如回到一切的原点 。这就像检查一张底片,其 中的事物挺熟悉,又不是那 么熟悉;又像突如其来的似 曾相识的经历,让你一下子 不知所措,也让你清醒过来 ,迫使你重新审视周围的世 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