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是思科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推出的一个主要面向初级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项目,旨在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先进的网络技术知识,为互联网时代做好准备。 本书是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新版本的配套教材,主要内容包括:互联世界中的通信概述、在线连接、使用PacketTracer探索网络、搭建一个简单的网络、通信原则、网络设计和接入层、网络间路由、互联网协议、使用DHCP进行动态编址、IPv4与IPv6地址管理、传输层服务、应用层服务、搭建一个家庭网络、连接到互联网、安全注意事项、配置网络和设备安全性、思科交换机和路由器、思科IOS命令行、搭建小型思科网络、排查常见的网络问题。本书每章末尾还提供了习题,以检验读者对每章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附录中给出了答案和解析。 本书适合准备参加CCNA认证考试的读者以及各类网络技术初学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艾伦·约翰逊(Allan Johnson),在1999年进入学术界,将所有的精力投入教学中。在此之前,他做了10年的企业主和运营人。他拥有MBA和职业培训与发展专业的教育硕士学位。他在高中教授过7年的CCNA课程,并且已经在德克萨斯州科帕斯市的Del Mar学院教授CCNA和CCNP课程。2003年,Allan开始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CCNA教学支持小组,为全球各地的网络技术学院教师提供服务以及开发培训材料。当前,他在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担任全职的课程负责人。 目录 第1章 互联世界中的通信 学习目标 1.1 网络类型 1.1.1 万物联网 1.1.2 谁拥有“互联网” 1.1.3 本地网络 1.1.4 移动设备 1.1.5 家庭联网设备 1.1.6 其他联网设备 1.2 数据传输 1.2.1 个人数据的类型 1.2.2 数据传输的方式 1.3 带宽与吞吐量 1.3.1 带宽 1.3.2 吞吐量 1.4 客户端与服务器 1.4.1 客户端与服务器所扮演的角色 1.4.2 对等体到对等体网络 1.4.3 对等体到对等体应用 1.4.4 网络中的各类角色 1.5 网络组件 1.5.1 网络基础设施 1.5.2 终端设备 1.6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在线连接 学习目标 2.1 无线网络 2.1.1 移动通信 2.1.2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 2.1.3 其他无线网络 2.2 本地网络连接 2.2.1 LAN组件 2.2.2 终端设备的编址 2.2.3 手动和自动地址配置 2.3 网络文档 2.3.1 设备名称与地址规划 2.3.2 网络拓扑及其表示方式 2.3.3 逻辑网络信息 2.4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使用PacketTracer探索网络 学习目标 3.1 PacketTracer网络模拟器 3.2 PacketTracer的安装 3.3 PacketTracer的图形用户界面 3.4 PacketTracer的网络配置 3.5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搭建一个简单的网络 学习目标 4.1 网络媒介的类型 4.1.13 种网络媒介类型 4.1.2 常用的网络线缆 4.2 以太网线缆 4.2.1 双绞线 4.2.2 双绞线的类型 4.3 同轴电缆和光纤线缆 4.3.1 同轴电缆 4.3.2 光纤线缆 4.4 双绞线原理 4.4.1 双绞线布线方案 4.4.2 双绞线传输和接收对 4.5 验证连通性 4.5.1 ping命令 4.5.2 traceroute命令 4.6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通信原则 学习目标 5.1 规则 5.1.1 三大要素 5.1.2 通信协议 5.1.3 协议的重要性 5.2 通信标准 5.2.1 标准的重要性 5.2.2 互联网标准组织 5.3 网络通信模型 5.3.1 协议栈 5.3.2 TCP/IP模型 5.3.3 OSI参考模型 5.3.4 OSI参考模型的上层与下层 5.3.5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的比较 5.4 以太网 5.4.1 以太网的崛起 5.4.2 以太网的演化 5.4.3 以太网MAC地址 5.5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网络设计和接入层 学习目标 6.1 以太网数据帧及其封装 6.1.1 封装 6.1.2 以太网数据帧 6.2 分层网络设计方案 6.2.1 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 6.2.2 分层结构的类比 6.2.3 分层网络设计的优势 6.2.4 接入层、分布层与核心层 6.3 接入层 6.3.1 接入层设备 6.3.2 以太网集线器 6.3.3 以太网交换机 6.3.4 MAC地址表 6.4 广播遏制 6.4.1 本地网络中的以太网广播 6.4.2 广播域 6.4.3 接入层通信 6.4.4 ARP 6.5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网络间路由 学习目标 7.1 路由的必要性 7.1.1 分隔本地网络的标准 7.1.2 何时需要进行路由转发 7.2 路由表 7.2.1 选择路径 7.2.2 数据包转发 7.2.3 路由表条目 7.2.4 默认网关 7.3 创建一个局域网 7.3.1 局域网 7.3.2 本地网段和远端网段 7.4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互联网协议 学习目标 8.1 IPv4地址的作用 8.2 IPv4地址的二进制转换 8.2.1 IPv4的编址 8.2.2 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 8.3 IPv4地址的结构 8.3.1 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 8.3.2 逻辑与 8.3.3 判断目的网络在本地还是远端 8.3.4 计算主机数量 8.4 有类IPv4地址 8.5 公有IPv4地址与私有IPv4地址 8.5.1 私有IPv4编址 8.5.2 分配IPv4地址 8.6 单播地址、广播地址和多播地址 8.6.1 单播传输 8.6.2 广播传输 8.6.3 多播传输 8.7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使用DHCP进行动态编址 学习目标 9.1 静态IPv4地址分配与动态IPv4地址分配 9.1.1 静态IPv4地址分配 9.1.2 动态IPv4地址分配 9.1.3 DHCP服务器 9.2 DHCPv4的配置 9.2.1 DHCPv4的工作原理 9.2.2 DHCPv4服务配置 9.3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0章 IPv4与IPv6地址管理 学习目标 10.1 网络边界 10.1.1 路由器充当网关 10.1.2 无线路由器充当网络之间的边界 10.2 网络地址转换 10.3 IPv4的问题 10.3.1 IPv6的需求 10.3.2 IPv6地址空间 10.3.3 IPv4和IPv6共存 10.4 IPv6的特性 10.4.1 IPv6地址自动配置和链路本地地址 10.4.2 IPv6地址的表示 10.5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1章 传输层服务 学习目标 11.1 客户端/服务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