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朝花夕拾 |
分类 | |
作者 | 鲁迅 |
出版社 | 华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回顾了他童年和青年时代难忘的人与事。书中既有童趣与温情,也有讽刺与批判。《朝花夕拾》自1928年未名社出版后,畅销不衰。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 1918年5月,在《新青年》杂志4卷5号上,他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鲁迅陆续创作了《孔乙己》《药》等小说,并亲自选编结集为《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在小说创作的同时,鲁迅也以杂文为武器,以犀利、冷静的笔触表达自身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深刻的社会见解。此外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野草》和《朝花夕拾》。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附录 鲁迅自传 序言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 生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收 录了他1926年所作的十篇 散文,回顾了他童年和青年 时代难忘的人与事。前两篇 写于鲁迅北京的寓所;中三 篇是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他 辗转避难时所作;后五篇写 于厦门大学图书馆。用鲁迅 自己的话说,“这十篇就是 从记忆中抄出来的”。 文章最初以《旧事重提 》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 原》半月刊上。1927年, 鲁迅在广州对其重新编订, 添写《小引》和《后记》, 加以结集,改名《朝花夕拾 》,于1928年9月由未名社 出版。鲁迅好友陶元庆为该 书设计了封面。 本次出版以1928年9月未 名社初版为底本,以期向经 典致敬。封面设计也参照初 版,力求带给读者跨越近百 年的古雅和灵动。正文除个 别文字、标点依照通行本及 现行规范进行调整外,均遵 循鲁迅在初版中的写作风格 和习惯。 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 以页下注的方式对文中提及 的人物及生僻字词等进行了 注解。此外,本书补充收录 《鲁迅自传》一文,该文是 鲁迅先生用不到千字的凝练 篇幅,对自己人生所做的回 顾,与《朝花夕拾》这一本 回忆之书有契合之处,故作 收录。 华文出版社编辑部 2024年3月 导语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后记 我在第三篇讲《二十四 孝》的开头,说北京恐吓小 孩的“马虎子”应作“麻胡子” ,是指麻叔谋,而且以他为 胡人。现在知道是错了,“ 胡”应作“祜”①,是叔谋之名 ,见唐人李济翁②做的《资 暇集》卷下,题云《非麻胡 》。原文如次: “俗怖婴儿曰:麻胡来! 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 而验刺者,非也。隋将军麻 祜,性酷虐,炀帝令开汴河 ,威棱既盛,至稚童望风而 畏,互相恐吓曰:麻祜来! 稚童语不正,转祜为胡。只 如宪宗朝泾将郝玭①,蕃中 皆畏惮,其国婴儿啼者,以 玭怖之则止。又,武宗朝, 闾阎孩孺相胁云:薛尹②来 !咸类此也。况《魏志》载 张文远辽③来之明证乎?” (原注:麻祜庙在睢阳。鄜 方节度李丕即其后。丕为重 建碑。) 原来我的识见,就正和 唐朝的“不知其源者”相同, 贻讥于千载之前,真是咎有 应得,只好苦笑。但又不知 麻祜庙碑或碑文,现今尚在 睢阳或存于方志中否?倘在 ,我们当可以看见和小说《 开河记》所载相反的他的功 业。 因为想寻几张插画,常 维钧兄给我在北京搜集了许 多材料,有几种是为我所未 曾见过的。如光绪己卯 (1879)肃州胡文炳④作的 《二百卅⑤孝图》——原书 有注云:“一讲读如习。”我 真不解他何以不直称四十, 而必须如此麻烦——即其一 。我所反对的“郭巨埋儿”, 他于我还未出世的前几年, 已经删去了。序有云: “……坊间所刻《二十四 孝》,善矣。然其中郭巨埋 儿一事,揆①之天理人情, 殊不可以训。……炳窃不自 量,妄为编辑。凡矫枉过正 而刻意求名者,概从割爱; 惟择其事之不诡于正,而人 人可为者,类为六门。…… ”做目连戏和迎神赛会虽说 是祷祈,同时也等于娱乐, 扮演出来的应该是阴差,而 普通状态太无趣,——无所 谓扮演,——不如奇特些好 ,于是就将“那一个无常”的 衣装给他穿上了;——自然 原也没有知道得很清楚。然 而从此也更传讹下去。所以 南京人和我之所谓活无常, 是阴差而穿着死有分的衣冠 ,顶着真的活无常的名号, 大背经典,荒谬得很的。不 知海内博雅君子,以为何如 ? 我本来并不准备做什么 后记,只想寻几张旧画像来 做插图,不料目的不达,便 变成一面比较,剪贴,一面 乱发议论了。那一点本文或 作或辍地几乎做了一年,这 一点后记也或作或辍地几乎 做了两个月。天热如此,汗 流浃背,是亦不可以已乎: 爰为结。 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一日 ,写完于广州东堤寓楼之西 窗下。 精彩页 狗,猫,鼠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这些既然都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等,自然就不错了。 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据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①博士(Dr.O.Dahnhardt)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见了那原因了。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日耳曼人①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独有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然而原因也总可以算作一个原因。我的仇猫,是和这大大两样的。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①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②。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③,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