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聊斋志异(导读版)/初中语文配套名著阅读丛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清)蒲松龄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外蒲家庄人。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 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而全部落榜。直到72岁赴青州补为岁贡生。 目录 聊斋自志 卷一 王六郎 劳山道士 叶生 王成 画皮 卷二 婴宁 聂小倩 阿宝 红玉 卷三 连琐 连城 商三官 卷四 青梅 促织 续黄粱 辛十四娘 卷五 武技 鸦头 荷花三娘子 卷六 云翠仙 颜氏 小谢 狼(三则) 菱角 鸽异 卷七 梅女 阿英 冤狱 阿绣 小翠 卷八 梦狼 褚生 司文郎 卷九 于去恶 凤仙 佟客 王子安 折狱(二则) 卷十 神女 席方平 素秋 贾奉雉 瑞云 卷十一 书痴 白秋练 竹青 香玉 三仙 附录 中外名家眼中的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名句大观 阅读札记·读后感 序言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 章——走进《聊斋志异》的 艺术世界 在中国文学史上,《聊 斋志异》无疑是一部奇书。 聊斋先生以一人之力,以一 部《聊斋志异》,力敌六朝 志怪志人、唐人传奇、甚至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金 瓶梅》)、“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 游记》《红楼梦》),成为 中国文学史、中国小说史上 的艺术奇葩。在她的雨露滋 润下,不但形成了此后的“ 聊斋体”文言志怪小说,就 是现当代的许多著名作家如 鲁迅、孙犁、汪曾祺等也受 其影响,乃至进入21世纪之 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 亦蒙其雨露滋润。在弘扬传 统文化的今天,甚至有人将 其称为“我国古代文言小说 发展的高峰和绝响。”(张 俊:《清代小说史》,第 196页,杭州,浙江古籍出 版社,1997年)《聊斋志 异》不但被改编成传统的艺 术形式如说唱艺术、戏曲艺 术等传唱至今,而且在现代 化的今天仍被不断地改编成 电视剧、电影等,经常出现 在银幕荧屏甚至手机上。《 聊斋志异》不但在国内传播 甚广,妇孺皆知,还被翻译 成英、法、德、俄、日本、 朝鲜、越南、瑞典、意大利 、西班牙、匈牙利、保加利 亚等二十多种语言的译本, 在世界范围广为流传。世界 各大图书馆的收藏,各大百 科全书的介绍,众多学者的 研究,更使其成为名副其实 的世界名著。 蒲松龄(1640—1715) ,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 泉,别号柳泉居士,斋号聊 斋,世称聊斋先生,淄川县 (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 蒲家庄人。相传远祖为元朝 世勋,故先世当为蒙古或色 目人。明代万历以来,亦曾 “科甲相继”,堪称“累代书 香”。然至其父辈,已家势 衰微,其父蒲槃科举失利, 不得不弃儒经商。蒲松龄兄 弟四人,均由其父亲自教读 ,显然仍想步武科举道路。 蒲松龄少颖悟,“经史皆过 目能了”。十九岁“初应童子 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 ,补博士弟子员”(清张元 《柳泉蒲先生墓表》),并 得到山东学政、著名诗人施 闰章的赏识。这对一个十九 岁的年轻人来讲,无疑是一 个良好的开端,肯定会让他 觉得青云路近,前途无量。 然而造物弄人,此后蒲 松龄却屡试不第,又因家口 众多,兄弟析居,生计日蹙 。期间虽然也于进学后的第 二年与好友结过“郢中诗社” ,寄兴风雅,但多数时间仍 是在努力科举与设帐谋生中 度过的。大概是因为生活所 迫,康熙九年(1670), 已届三十一岁的蒲松龄不得 不应同邑进士扬州府宝应县 知县孙蕙之请,前往为幕。 在远足江淮不到一年的时间 里,他开阔了眼界,亲历了 官场的黑暗、豪强的残暴、 人民的苦难,历练了人生, 为《聊斋志异》的创作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是因为 “他日勋名上麟阁,风规雅 似郭汾阳”(《树百问余可 仿古时何人,作此答之》) 的雄图未展,也因颇难消遣 “无那客心惊折柳,一声长 笛泪沾巾”(《河堤远眺·其 二》)的思乡之情,蒲松龄 极不甘心为幕生涯,不到一 年便辞幕归家。 归乡之后,蒲松龄除去 少时出游,不时赴济南府应 试,短时在本县仙人乡马家 庄王体正家中为塾师一段时 间之外,从康熙十八年 (1679)开始进入本邑西 铺毕际有家坐馆,这一年他 已经四十岁,《聊斋志异》 已初具规模(其《聊斋自志 》即写于是年春日)。直至 七十岁方撤帐归家,竞长达 三十年之久,可见二人关系 。毕际有是明朝户部尚书毕 自严的儿子,他自己也曾任 江南通州知州。毕家有知名 的石隐园、绰然堂,毕际有 本人又通诗文,精鉴赏,藏 书甚富,且与当时的诗坛泰 斗王士稹为近亲,这一切无 疑为蒲松龄的读书学习、社 会交游、《聊斋志异》的创 作提供了充足的优越条件。 ‘尤其是毕家富闻遐迩的藏 书,大概《聊斋志异》中“ 四书五经”之外的众多逸闻 轶事、经典掌故主要来源于 此。当然,聊斋先生“五十 余犹不忘进取”(《述刘氏 行实》),其间仍有十余年 不废科举,仍然希望博得春 官一第,只是未能如愿而已 。 康熙四十八年(1709) 岁暮,已届古稀之年的蒲松 龄方才撤帐回家,“归老不 复他游”,结束了漫长的塾 师生涯。次年,七十一岁的 蒲松龄方援例补岁贡生,具 有了出仕的资格,不免令人 啼笑皆非。但此时他已有“ 养老之田五十余亩”,且子 女均已自立,得以“栖迟偃 仰,抱卷自适,时邀五老, 斗酒相会……差可自娱”。 然好景不长,七十四岁时, 相濡以沫的夫人刘氏去世, 他满怀深情地撰《述刘氏行 实》,寄托哀思。两年之后 的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二 日(1715年2月25日)酉时 ,中国文学史上巨星陨落, 蒲松龄在家中的炕头上倚窗 危坐,与世长辞,享年七十 六岁。 蒲松龄一生舌耕笔耘, 著述不辍,存世著作十分丰 富。除《聊斋志异》之外, 尚有《聊斋文集》十三卷、 《聊斋诗集》五卷附“续录” 、《聊斋词集》一卷,收多 种文体的文章五百余篇,诗 凡千余首,词百余阕。如果 说他的小说充满了所谓的“ 浪漫主义精神”,那么他的 诗、文、词则是典型的“现 实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