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中英双语,内容包括细菌学和病毒学两大部分。兽医微生物学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本书对微生物的分类命名以及分子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和诊断方法等章节进行了更新。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讲好"三农"故事,抗菌药物耐药性、兽医公共卫生、绿色生态低碳健康养殖等课程思政内容在本书相关章节中进行了导入。本书聚焦兽医学和畜牧学领域,以简洁明了的形式介绍了微生物形态学、遗传学、耐药性、免疫学、生物安全和疫病防控等内容。兽医微生物学的近期新进展也在相关章节进行了体现。 本书是一部新形态教材,可作为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学生以及国际留学生了解兽医微生物及其所致疾病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绪论 1 第1节 兽医微生物学发展历史 1 第2节 兽医微生物学 3 第1章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5 第1节 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5 第2节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7 第3节 革兰氏染色 8 第4节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 9 第2章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生态 13 第1节 细菌的代谢过程 13 第2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16 第3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17 第4节 细菌群落生长的调控 18 第5节 细菌的生态 20 第3章 消毒、灭菌及兽医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23 第1节 物理消毒法 23 第2节 化学消毒法 26 第3节 抗生素和细菌素 27 第4节 兽医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27 第4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 30 第1节 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30 第2节 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泌系统 33 第3节 机会致病菌 36 第5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38 第1节 细菌常见的变异现象 38 第2节 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38 第3节 细菌变异的机制 41 第6章 细菌的分类命名 44 第1节 细菌的分类地位 44 第2节 细菌的命名 45 第3节 细菌分类鉴定的标准 46 第4节 细菌的鉴定程序 46 第7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 48 第1节 葡萄球菌属 48 第2节 链球菌属 50 第8章 肠杆菌科 53 第1节 埃希菌属 53 第2节 沙门菌属 56 第3节 耶尔森菌属 57 第9章 弧菌科及气单胞菌科 59 第1节 弧菌科 59 第2节 气单胞菌科 61 第10章 巴氏杆菌科 63 第1节 巴氏杆菌属 63 第2节 曼氏杆菌属 65 第3节 放线杆菌属 66 第4节 格拉菌属 67 第5节 嗜血杆菌属 70 第6节 禽杆菌属 70 第7节 里默杆菌属 72 第11章 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 73 第1节 布氏杆菌属 73 第2节 假单胞菌属 76 第3节 伯克霍尔德菌属 77 第4节 博德特菌属 78 第5节 弗朗西斯菌属 79 第6节 不动杆菌属 80 第12章 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和厌氧菌 83 第1节 弯曲菌属 83 第2节 螺杆菌属 84 第13章 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杆菌 86 第1节 李氏杆菌属 86 第2节 丹毒丝菌属 89 第14章 革兰氏阳性产芽胞杆菌 91 第1节 芽孢杆菌属 91 第2节 梭菌属 94 第15章 分枝杆菌属及相似属 98 第1节 分枝杆菌属 98 第2节 放线菌属 101 第3节 嗜皮菌属 103 第16章 螺旋体 106 第1节 螺旋体的一般特性 106 第2节 疏螺旋体属 108 第3节 短螺旋体属 109 第4节 钩端螺旋体属 110 第17章 支原体 113 第1节 支原体的一般特性 113 第2节 猪的支原体 116 第3节 禽的支原体 119 第4节 牛羊的支原体 121 第5节 嗜血支原体 122 第18章 立克次体和衣原体 125 第1节 立克次体 125 第2节 衣原体 129 第19章 病毒的结构和分类 132 第1节 病毒的结构特征 132 第2节 病毒的化学组成 135 第3节 病毒的分类 136 第20章 病毒的复制 139 第1节 一步生长曲线 139 第2节 吸附、穿入与脱壳 140 第3节 生物合成 142 第4节 组装与释放 143 第21章 病毒的变异和演化 144 第1节 突变 144 第2节 诱变 146 第3节 基因重组 147 第4节 病毒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149 第5节 遗传变异与病毒演化 149 第22章 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153 第1节 病毒的细胞培养 153 第2节 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155 第3节 病毒引致的非杀细胞变化 158 第23章 病毒的致病机理 159 第1节 病毒的入侵、扩散和排放 159 第2节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161 第3节 病毒感染对宿主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162 第4节 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的损伤 163 第24章 病毒的检测 166 第1节 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166 第2节 病毒滴度的测定 169 第3节 病毒颗粒的检测 170 第4节 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170 第5节 病毒核酸的检测 174 第25章 双链DNA病毒 176 第1节 痘病毒科 176 第2节 非洲猪瘟病毒科 179 第3节 腺病毒科 183 第26章 疱疹病毒目 187 第1节 疱疹病毒科的主要特征 187 第2节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189 第3节 伪狂犬病毒 190 第4节 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191 第5节 马立克病病毒 192 第6节 鸭瘟病毒 193 第27章 单链DNA病毒 195 第1节 细小病毒科 195 第2节 圆环病毒科 200 第3节 细环病毒科 202 第28章 逆转录病毒 204 第1节 逆转录病毒科的主要特征 204 第2节 甲型逆转录病毒属 205 第3节 乙型逆转录病毒属 207 第4节 丙型逆转录病毒属 209 第5节 丁型逆转录病毒属 210 第6节 慢病毒属 211 第29章 双链RNA病毒 215 第1节 呼肠孤病毒科 215 第2节 双RNA病毒科 218 第30章 单负链病毒目 221 第1节 副黏病毒科 221 第2节 弹状病毒科 225 第3节 波纳病毒科 226 第31章 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 228 第1节 正黏病毒科 228 第2节 近布尼亚病毒科 231 第3节 白纤病毒科 232 第4节 内罗病毒科 234 第5节 汉坦病毒科 234 第32章 套式病毒目 236 第1节 冠状病毒科 236 第2节 动脉炎病毒科 245 第3节 托巴套式病毒科 247 第33章 微RNA病毒目 248 第1节 微RNA病毒科 248 第2节 嵌杯病毒科 253 第34章 其他正链RNA病毒 256 第1节 戊肝病毒科 256 第2节 披膜病毒科 256 第3节 黄病毒科 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