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禅纲要》是以当代禅门巨匠、生活禅创导者、人间佛教的重要实践者和推动者——净慧长老的生活禅理念体系为指导思想,以禅宗的圆顿见地与信念为核心,契理契机地将生活与修行、出世与入世、宗门与教下、自利与利他融摄为一体,承继了中国汉传佛教的“以禅为心,以律为行,以净为归”的历史格局。
全书追本溯源,以通俗流畅的现代语言,对生活禅的方方面面做了详切明了的论述,可谓对整个汉传佛学精华的总持及现代阐释,是一部全面系统的生活禅教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生活禅纲要(上下)/生活禅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生活禅纲要》是以当代禅门巨匠、生活禅创导者、人间佛教的重要实践者和推动者——净慧长老的生活禅理念体系为指导思想,以禅宗的圆顿见地与信念为核心,契理契机地将生活与修行、出世与入世、宗门与教下、自利与利他融摄为一体,承继了中国汉传佛教的“以禅为心,以律为行,以净为归”的历史格局。 全书追本溯源,以通俗流畅的现代语言,对生活禅的方方面面做了详切明了的论述,可谓对整个汉传佛学精华的总持及现代阐释,是一部全面系统的生活禅教材。 目录 序一 生活禅:新视角下的汉传大乘佛教/传印 序二 生活禅:“人间佛教”新成果/陈兵 序三 生活禅的性格/明海 第一章 生活禅提出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人间佛教”与中国汉传佛教的未来发展 第二节 禅宗与中国汉传佛教的振兴 第三节 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救亡运动之启示 第四节 “人间佛教”在理论上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第五节 生活禅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及心理需求 第二章 生活禅的定位及其经教基础 第一节 什么是禅 第二节 什么是生活禅 第三节 生活禅的定位 第四节 生活禅的经教基础 第三章 生活禅的理论构架与宗旨 第一节 “悲智双运”与“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第二节 “一心二门”与“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第三节 “权实不二”与生活禅的究竟性、圆融性、开放性和普适性 第四章 生活禅之正信 第一节 正信与邪信、智信与迷信 第二节 正信的重要性 第三节 正信的内容 第四节 警惕“人间佛教”名目下的信仰淡化 第五章 生活禅之正行(上):祖师道原则 第一节 祖师道与菩萨道 第二节 将信仰落实于生活 第三节 将修行落实于当下 第四节 将佛法融化于世间 第五节 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第六章 生活禅之正行(下):菩萨道原则 第一节 菩萨道原则 第二节 正行内容之展开 第七章 生活禅的修学次第 第一节 圆顿次第与方便次第 第二节 生活禅的“法门纲宗” 第三节 从《六祖坛经》看生活禅的修学次第 第四节 从《大乘起信论》看生活禅的修学次第 第八章 生活禅与修习止观 第一节 止观的意义 第二节 禅宗的止观思想及其特色 第三节 智者大师论修习止观的前行条件 第四节 《首楞严经》关于修习止观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智者大师关于座上座下修习止观之思想 第六节 生活禅关于日用中修习止观的原则 第九章 生活禅的用功方法(一):安般禅 第一节 安般禅——三世诸佛入道之初门 第二节 安般禅的用功理路——六妙法门 第三节 安般禅的下手方便——十六特胜 第四节 壁观法门——宗门中的息道观 第十章 生活禅的用功方法(二):默照禅 第一节 默照禅的出现及其殊胜性 第二节 默照禅的修证理路 第三节 默照禅的座上功夫 第四节 默照禅的座下功夫 第五节 破解修默照禅过程中的枯寂之病 第十一章 生活禅的用功方法(三):话头禅 第一节 话头禅的出现及其演变 第二节 话头禅的修证特色及其殊胜性 第三节 参话头的前提条件 第四节 如何参话头 第五节 参话头过程中的常见误区 第六节 正确地看待话头禅与默照禅 第十二章 生活禅的用功方法(四):念佛禅 第一节 什么是念佛禅? 第二节 念佛禅的殊胜性 第三节 念佛禅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念佛禅的用功方法 第五节 关于念佛禅的功夫次第 第十三章 生活禅的功夫次第 第一节 生活禅止观功夫的基本次第 第二节 宗门关于止观功夫次第的开示 第三节 汉传大乘佛教关于修证位次的基本看法 第四节 从《首楞严经》“解六结”看生活禅的功夫次第 第五节 从《大乘起信论》“断六染心”看生活禅的功夫次第 第六节 关于禅宗三关 第十四章 修学过程中的常见误区、魔障及其对治 第一节 忘本之危害 第二节 脱节之过患 第三节 修习止观过程中的常见误区 第四节 修习止观过程中的魔障及其对治 第五节 智者大师论修习止观过程中的禅病、魔事及其对治 第六节 总结:修行过程中防止误区和魔障之关键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生活禅:新视角下的汉 传大乘佛教 传印 众所周知,因为种种内 因外缘,民国时期中国佛教 曾一度几乎走到了崩溃之边 缘。救亡图存、起弊救衰成 了当时中国佛教界诸多清醒 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为挽救 垂死之中国佛教,一批佛教 大德,若印光,若弘一,若 谛闲,若太虚,若虚云等, 纷纷出现于世,为病危中的 中国佛教寻找起死回生的妙 方。这当中,尤以太虚大师 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最为 光彩夺目。 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 想,虽然为汉传佛教振兴指 明了前进的方向,但是,因 为受当时因缘所限,并没有 在教界达成普遍性共识,更 不要说变成现实了。“人间 佛教”要从理论变成现实, 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不 断地去探索和完善。比如, 如何融通出世与入世、修行 与生活、自利与利他、成佛 与做人、当下解脱与究竟解 脱,乃至契理与契机、宗门 与教下等之间的关系,是“ 人间佛教”在理论和实践上 都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对于其他宗派而言, 禅宗似乎更有优势来解决“ 人间佛教”在修证体系建设 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首先 ,禅宗是以大乘佛教的圆顿 信解为基础,本来就强调出 世与入世、修行与生活、自 利与利他、成佛与做人之间 的圆融不二。其次,传统禅 宗丛林自耕自食的生活方式 ,养成了禅宗行人“生活就 是修行,日用就是道场”的 修行习惯,所谓“运水搬柴 ,无非是道”。这两点决定 了传统的禅宗与“人间佛教” 从本质上来讲是一致的。换 言之,离开了禅宗而谈“人 间佛教”,几乎是不可想象 的。 慧公少年时代即亲炙虚 云老和尚,并于云门寺 1952年冬季禅七中,初尝 法味,因此得受五宗法脉( 慧公《八十自赞》云:“早 岁参禅悦,截流识此心。云 门亲受记,赵州作主人”, 即指此也)。后就读于中国 佛学院,接下来便是二十余 年的沧桑历练,1978年平 反复出,返回北京,编辑《 法音》杂志,并协助赵朴初 会长起草中国佛教协会教务 文案。这一独特的人生经历 ,不仅使他对禅宗、汉传佛 教的精神有了全面深刻的理 解,同时也使其对中国佛教 的现状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 了解,并养成了看待事物、 处理问题的全局观念。在此 期间,慧公深受太虚大师“ 人间佛教”思想以及虚云老 和尚“四根一本一枢纽”佛教 振兴理念的影响,对中国佛 教“何去何从”的问题,有了 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 从1988年开始,到2013 年圆寂,慧公一路随顺因缘 ,呕心沥血,宵衣旰食,先 后重修了河北赵县柏林禅寺 、邢台大开元寺、邢台玉泉 寺,湖北黄梅老祖寺、当阳 玉泉寺等著名道场,同时以 河北赵县和湖北黄梅为中心 举办生活禅禅修营,大力倡 导生活禅修行理念。这一时 期,应该说是慧公全面构建 和推广生活禅修行理念的过 程。他所提出的生活禅,堪 称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理论 在中国当代佛教史上最璀璨 的成果。这一点,已经得到 了学界的高度认同。 对慧公而言,生活禅的 理论构建并不是一下子完成 的,而是他在建寺安僧、连 续举办生活禅禅修营等弘法 活动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 完善起来的。特别值得注意 的是,历届生活禅禅修营和 柏林禅寺冬季禅七开示,慧 公都是在有意识地围绕生活 禅这一话题而展开。如果把 慧公的相关开示综合起来看 ,我们就会发现,完整的生 活禅大纲已经蕴含于其中。 慧公曾多次流露,希望能在 有生之年出一本《生活禅纲 要》,系统地向世人展示生 活禅的全貌。令人痛惜的是 ,这一愿望在慧公生前没有 来得及实现。 幸运的是,以明海法师 为代表的慧公门下诸弟子, 不忘师恩,克绍师志,聿修 厥德,于慧公圆寂当年,即 将《生活禅纲要》编写工作 提上日程,经过七年的酝酿 、构思、撰写和反复修改, 终于完成了这部七十余万字 的著作。老衲浏览斯稿,如 对慧公,欣喜莫名:一则为 老友临终之愿终于得以实现 而高兴,一则为汉传佛教终 于有了一部属于自己的现代 通俗版“道次第”而高兴。 该书紧扣生活禅三大理 论基础——悲智双运的菩提 心思想、一心二门的般若思 想、权实不二的教化思想, 立足于大乘经论,从祖师道 和菩萨道两个方面,揭示了 生活禅的诸修行理念——如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 活”,“优化自身素质,和谐 自他关系”,“善用其心,善 待一切”,“将信仰落实于生 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 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 化于大众”,“在尽责中求满 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 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 取,在生活中透禅机,在保 任中证解脱”,“修在当下, 悟在当下,证在当下,庄严 国土在当下,利乐有情在当 下”,以及“信仰、因果、良 心、道德,感恩、包容、分 享、结缘”之做人做事二八 方针,等等——背后的深厚 经教依据和丰富修行内涵。 原来慧公所提出的这些纲领 性口号,其内涵竟如此丰富 深刻,同时又高屋建瓴,并 不像有人所误解的那样“空 洞无物”。 不特如此,该书还紧扣 汉传大乘佛教的优秀传统, 以汉传佛 导语 生活禅,既有源自虚云老和尚亲传的中华禅的智慧,也继承了太虚大师、赵朴初居士人间佛教思想的精髓,是当代佛教中国化实践进程中的最新成果。 《生活禅纲要》是以当代禅门巨匠、生活禅创导者、人间佛教的重要实践者和推动者——净慧长老的生活禅理念体系为指导思想,所提炼而出的帮助大众在日常生活中修学和体证的指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