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自在与通透(宋人笔记选读共2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郭国谦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从自己读宋人笔记所作的解读和随笔中,选取部分文稿编辑而成。
本书所选读的宋人笔记,均从宋代优秀笔记作品中撷取,重点集中在记述朝廷故实、名人轶事、风土人情、物理物性、戏谑谐谈几个方面,其内容“多半是和实际人生直接打交道的文字”(吕叔湘语)。从文学类别上说,多属历史琐闻类笔记,且绝大多数文章篇幅较短,文字浅显易懂,有一定的趣味性。作者选辑此书,意在为喜欢读史和学习文言文的读者提供一些阅读资料,并对读者今后的工作生活有所裨益。
每篇笔记之“读”,均选取其中一句“谠言”作标题,正文大体为四个层次,一是按上述宗旨选录笔记原文;二是对部分词、句作简单注解;三是为引起读者兴趣和再现笔记意境,以意译法将笔记原文改写成白话文;最后是个人阅读时的“一时谬想”,叙述作者阅读本则笔记的感想和体会,以帮助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力求融会贯通。
作者简介
郭国谦,1962年生,河南南阳人。1979年至1983年就读于新乡师范学院,参加工作后在乡镇党政机关工作,后于1995年转入司法机关,2022年2月以一级高级检察官退休。
求学期间常有文章见诸报刊,工作后长年坚持自己动手撰写公文,有近百万字散见于报刊、网络。在检察系统中较早提出“文化育检”的理念,力求以文润人、慧人、乐人乃至化人之效。
2001年8月被吸收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2003年8月被吸收为郑州小小说学会会员。
目录
第一章 读《渑水燕谈录》
只是缺少清闲之人
这里为什么不能休息呢
恶行和善举,历史都不会忘记
车子和肉食还在你心中
你超标准招待,我不参加了
今后咱都吃衣穿饭吧
治眼医齿,方法不同
他日得志,只做两件事
勤读多写,文章自工
你走后,我如何打发时光
砖塔可容蝼蚁
钱惟演所行皆攀高结贵之举
我愿两家都无事
我有赌博不输妙方
此去也往死地走一遭
为这不过是自欺罢了
带来什么土特产啊
他因自重难合而老死乡野
我看这仨人和蜉蝣朝菌没有区别
我一生遭遇谣言太多
这样做肯定不行
相传石普以杀人为娱乐
那僧人说得很准
张君宜比仇鼎强得多
贫穷是掩盖不住的
你如不害我,我也不害你
此人必定成贼
我最近得到的钱大都散去
我要保持现状不变
闲者就是江山风月主人
要怪你怪他母亲
只怕颜回不会接受
我却只知吃好睡足
菊以黄色为正宗
我不怕死了
这种孝为“小人之孝”
刘伶不是豁达人
此虽小节,亦不可轻视
只可惜这宝座了
我有懂兵法的能人
不思念就没有情感
这俩人要惹祸的
她真的给我推荐过贾昌朝
想吃顿饱饭也难
有这狭小之地便足享安适
像畏惧疾病那样敬畏天威
带几张我写的字回去吧
这小子何以如此嚣张
我是在笑自己啊
不知道这一次能否成行
梦醒后,我感到惆怅满腹
我只能对妻子这样说
这是一个美妙的比喻
我心已到太行山上
他只会对着官女流泪
不要再做人家眼中沙了
不再麻烦你们了
这只是个小把戏
我不会像他那样的
我家鸟雀都在低枝做巢
要是她活着就不会这样做
还是早点退休好
I我不忍心去赶它
我们知道的东西还很少
轻减刑罚是盛德之事
小人能把乌龟说成蛇
以意用药有时也能治好病
普通人很容易动摇的
以民力从王事当如饮酒
他怎么知道什么是大人
这姓宋的后悔也晚了
哪些不能说不能做自己知道
我敬的是这样的人
情欲最难消除
此人必定是小人
是高僧就可以做到
佛教传入时语言浅显
第二章 读《仇池笔记》
我一到任就停办“万花会”
路振考虑问题不全面
物呈某性必有其理
唐人给酒命名时多用“春”字
鹅有二能而不能免死
人们都误解了我的意思
可怕李金吾
不能把“困医”当乐事
你还有资格责备别人吗
品德是第一重要的
今日这饭特别有滋味
他至今守节如故
我有一法献给诸位
人形的艾草灸疗效果最好
请不要伤害这些官员
由此可分出谁好谁坏
煮猪肉要小火慢烧
菊花不与百卉井盛衰
任何事物都有一阴一阳
很快就要北归中原了
这些可作今后谋生参考
世上没有这样的道理
他最终不言其名讳
改此两字便味同嚼蜡
白居易不是那种人
这是李赤写的
这铜镜可能是南阳造的
孔融之死绝非轻于鸿毛
读黄庭坚诗使人高雅
这真是一服奇药
为何黄金“古多今少也”
我不忍叫动物受这苦楚
《老子新解》真是部奇书
王安石的学说基本都是这样
这就是所谓的“搬运捷法”
他跳井死了仍作祷告状
哦,有进步
这都是宰相不学之过也立
我听到的是《鸡唱》遗音
读鲁直诗文如吃海鲜
蔡君谟书法为本朝第一
不见得祸福都由天定
我不知他有什么根据
官军回答说“惭愧”
能被虫蛀的木头必不腐烂
因为他没有私心
第三章 读《师友谈记》
他掌握了讲书的要诀
当时之人皆有喜贤好善之心
我有快速入睡的良方
可惜这事史书上没有记载
新的文坛盟主在你们中产生
韩魏公这是爱人以德啊
祖父气量甚伟
只有见识高远的人才称赞他
韩公品格令人倾慕
先生也当受罚
他不学佛却能达佛的境界
陛下进学可从喜欢处入手
这诏令我不敢执行
他应当听听东坡先生这话
请每日五更起床
第四章 读《梦溪笔谈》
我曾亲眼见到这事
桂树碎屑可以杀草木
“除”字此处作“易”讲
宋寇准可比晋谢安
我今天不想吃肉
这些事他都没放在心上
再好我也不要
你说破天我都不要
他们都是卖我宅第的人
事情做过头了反而不好
我怎么敢攀比狄梁公
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
由此可知那县令很能干
我只有两件事不会干
他当这个官就到顶了
这画的是正午牡丹
我认为这不错
小人为奸确实难防
欧阳修大称其才
蜘蛛能自我解毒
西买此书成他终身之恨
校书就和打扫灰尘一样
关中人以干蟹吓鬼
丞相建房“三不得”
今日方知孤立无援的窘迫
那时谁还顾着杀我
第五章 读《涑水记闻》
禅文已经写好了
他竟敢如此避事
这事不要向我报告
我要缓一段时间再处罚他
张泊升官辈分长
臣请跟随陛下人朝
知其名不如无知也
他安于僭越必定前景不妙
有此总例庸夫可以为相
这样做我是不敢
林特善承上接下
他不因曾是状元而炫耀
序言
我与南阳有缘。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
就与南阳作家二月河熟稔,
他的“落霞三部曲”每次成书
,都要签名送我一套;我每
有拙作出来,总也不揣浅陋
,或送或寄请他指正。我的
《六十春秋》付梓前,贤弟
他还为我作序呢。
我俩对坐品茗,说得最
多的是南阳作家的作品和南
阳文化人的事。只要一说起
南阳作家群,二月河便神采
飞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浸润日久,乔典运、周同宾
、行者、廖华歌、秦俊、李
天岑等一连串南阳籍作家的
名字便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
中。因为有这个基础,我结
识了不少南阳籍文人,家中
常有南阳朋友送我的六味地
黄丸和猕猴桃等特产,所以
对南阳籍的作者也格外关注
,一有机会,就想为他们做
点事,感谢南阳朋友们的深
情厚谊。
前不久,一位在作家出
版社工作的老友联系我,说
他们在计划出一本新书,书
名为《自在与通透——宋人
笔记选读》(以下简称《宋
人笔记选读》),作者在书
中对精选出来的宋代笔记不
仅有注释、解读,还写有个
人的阅读感想,角度挺新颖
,文字质量也不错,建议我
看看给写几句话。现在年龄
大了,精力也远不如从前,
原本想推辞掉的,可一听说
作者是南阳人,感觉立马亲
切起来,于是便来了精神,
赶快让人把样书送了过来。
见到书稿,我首先被作者严
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精神所
深深感动。作者叫郭国谦,
多年在省辖市政法机关做领
导工作,2022年刚退休。
《宋人笔记选读》书稿厚厚
两卷,都是他平时读史学史
记下的心得,能在浩繁的政
务之余,这么勤奋地阅读和
写作,并且坚持十数年如一
日笔耕不辍,确实难能可贵

诚如作者在本书前言中
所说,宋人笔记最大的特点
就是卷帙浩繁,据学者顾宏
义统计,宋代笔记多达
1000余种。《宋人笔记选
读》虽然目前只选了七本书
的内容,但每一本书都有成
百上千甚至几千则笔记,能
在普遍阅读的基础上,选出
三百多则精读并阐发心得体
会,其中苦心孤诣盖可知矣
。郭国谦的这本《宋人笔记
选读》,堪为广大读者精心
烹制的一份极有营养的文化
大餐,作者所选宋人笔记有
不少让人读后留下深刻印象
。《渑水燕谈录》里有一则
笔记,说一帮人坐在一起侃
大山,一个人语出惊人,提
出要把梁山泊的水抽干改造
成农田,当听者质疑水往哪
里流时,曾任秘书少监的刘
贡父在一旁替他回答说:“
于泊之傍凿一池,大小正同
,则可受其水矣。”这个故
事,喻古讽今,对当今一些
不切实际的社会现象,也是
一种鞭笞。
同时,郭国谦这本《宋
人笔记选读》,对我们研究
宋辽金夏政治、经济、文化
,了解宋代社会世相百态,
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提
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等,俱大
有裨益。
作者多次谦虚说自己古
文水平很低,对笔记原文的
翻译不得不用“原文我读”来
标明,意思说笔记的译文只
是他自己读出来的意思,不
一定都正确;而读笔记形成
的心得体会则标以“一时谬
想”,说自己的这些想法不
仅是一时的,还很可能是有
错误的。在我看来,作者文
字功底颇为深厚,关于宋人
笔记的“我读”既忠于原文,
又精当达意;其“谬想”其实
不谬,既能发思古之幽情,
也有缘时事之议论。
文言文阅读,正确理解
虚词至关重要。在一个句子
里,如果把虚词的作用弄错
了,对句子的整体翻译必然
会出现讹误,甚至影响读者
对全文的理解。作者在这方
面深有所得,书中绝大多数
的“原文我读”,都能根据笔
记文意和语境来把握虚词的
含义,做到精准翻译,字通
句顺。
作者读笔记译白话文,
除了对字词有比较准确的把
握外,特别注重对笔记所用
典故和史实的正确理解。在
苏轼的《东坡志林》里,有
一则笔记叫《本秀非浮屠之
福》,开头一句话是“稷下
之盛,胎骊山之祸”,意思
并不难理解,说稷下学宫规
模太宏大,稷下学派言论太
狂悖,播下了后来骊山之祸
的种子。但骊山之祸指的是
什么,则众说纷纭,不少版
本都说指的是秦始皇焚书坑
儒一事。作者大胆怀疑,认
真查证,最终从太宗朝编纂
的《太平御览·古文奇字》
中找到答案:苏轼笔记中的
骊山之祸,指的是秦始皇改
文字为大篆及隶字,“苦天
下不从”而于骊山温谷种瓜
,诱杀书生七百人事,它和
焚书坑儒发生的起因、地点
以及后果均不相同。作者这
种严谨作风和求是精神,是
很值得钦佩的。
作者对每则笔记作“我读
”后,都要阐发自己的一些
感想。我觉得作者这些感想
都是基于笔记原文联系生活
实际有感而发的。全国政协
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白庚胜先生赞扬《宋人笔记
选读》是“微言大义振金声”
,我亦深以为然。
好书如香茗。宋人笔记
恰如祖国大地万千文学茶园
中的片片春叶,作者妙手采
撷、哲思杀青、慧心甘润,
蔚然而收香远益清之效。在
熙熙攘攘之隙,如能凝神一
两个钟头仔细品味当然更好
,即便是轻啜浅呷三杯两盏
也可以满口生香。
“智山慧海传真火,愿随
前薪作后薪。”南阳哲人冯
友兰这两句诗,道出了当地
文人的担当与奉献情
导语
朝廷故实、名人铁事、风土人情、物理物性、戏謔谐谈从“多半是和实际人生直接打交道的文字”里感受有温度的宋人日常与先贤智慧。
读宋人笔记,可以使读者得到一份意想不到的慰藉,命途际遇,是宋人笔记的主题之一。
书评(媒体评论)
宋人笔记是一部包罗万
象的百科全书,是一幅社会
生活的时代画卷。翻开《自
在与通透——宋人笔记选读
》,作者引领我们走进丰富
多彩的赵宋王朝,感受宋人
的欢乐、忧伤、荣耀、梦想
……
——刘跃进 中国社会科
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副
主任、一级教授
题《自在与通透——宋人
笔记选读》:
积腋成裘传真谛,微言
大义振金声。
译转点评承笔记,妙语
精思自天成。
——白庚胜 中国作家协
会副主席
郭国谦的这本《自在与
通透——宋人笔记选读》,
堪为广大读者精心烹制的一
份极有营养的文化大餐。对
我们研究宋辽金夏政治、经
济、文化,了解宋代社会世
相百态,继承祖国优秀文化
遗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等,俱大有裨益。
好书如香茗。宋人笔记
恰如祖国大地万千文学茶园
中的片片春叶,作者妙手采
撷、哲思杀青、慧心甘润,
蔚然而收香远益清之效。在
熙熙攘攘之隙,如能凝神一
两个钟头仔细品味当然更好
,即便是轻啜浅呷三杯两盏
也可以满口生香。
——万伯翱 中国作家协
会会员,著名红色作家
精彩页
《东坡志林》是宋人笔记的一部代表性作品,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志,记事的书或文章;林,聚集在一起同类的人或事物。志林,作者杂说史论文集是也。《东坡志林》书名,由苏轼的号和志林二宇串列而成。有史料记载,《东坡志林》在宋代称《东坡手泽》,但是从其他一些资料中也发现,“志林”二宇确为苏轼本人所拟。比较确切的是,该书在苏轼生前并未结集出版,甚至连创作也未能全部完成,我们现在读到的不管是《志林》还是《手泽》,都是在苏轼死后,由其后人襄录其遗墨编辑成书的。
《东坡志林》所载各篇笔记,有相当一部分记录了写作年代,较早的在宋神宗元丰年间,最晚的延续到宋哲宗元符年间,前后历二十多年,大体上是从被贬黄州开始,到元符三年(1100)遇赦内徙截止,共二百零三篇。《东坡志林》内容丰富,选题广泛,除了记载作者的日常生活外,还有对政治、历史事件的评述。谈天说地,出游交友,入仕致仕,在笔记里都体现得淋漓尽致。笔记行文则长短不拘,成千言或数语,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从中可以窥见东坡先生的学养、思想、世界观等诸多方面。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不但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而且是卷入北宋政治斗争旋涡的中心人物之一。苏轼出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职史馆,熙宁三年(1070)上书宋神宗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杭州通判,嗣转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二年(1079)因作诗讽刺新法,自湖州任上被追赴诏狱,十二月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达黄州,元丰七年(1084)离开黄州,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旧党秉政,苏轼还朝任起居舍人,后升任翰林学士知制造诰。时司马光为相,尽废新法,苏轼则主张保留新法中的免役法和裁抑贵族特权、增强国防力量等措施,因此又招致旧党里程颐一派的攻击排挤,从哲宗元祐四年(1089)开始,先后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九月,高太后病死,哲宗亲政,新党东山再起,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已经五十九岁的苏轼,先后被贬至岭南惠州和海南儋州。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哲宗病逝,徽宗继位,大赦元祐党人,苏轼遇赦内徙,次年(1101)病卒于常州,年六十六岁。
苏轼苏东坡,大家都不陌生,不过,你心中的苏东坡,可能是吟诵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词大家,或者是正在奋笔疾书“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的文章高手。总之,苏东坡的形象是高大上的。当你读过几则《东坡志林》中的笔记之后,你就会发现,苏东坡既是一个豪放的人,还是一个极有情趣的人,一个非常随和的人。林语堂曾说:“吟东坡诗、食东坡肉、读东坡志林,苏东坡自有其迷人魔力。”抽点时间,读读《东坡志林》,读罢,你会领略到一个全新的精神境界。
苏轼 只是缺少清闲之人
笔记原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词句简释
1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城南。2张怀民,名梦得,时正滴居黄州。3藻荇:水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浮于水面。
原文我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当我解开衣带准备睡觉时,看见一片银色的月光照进门来,我十分高兴,重新穿好衣服,起身走出门外。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便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怡好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只见藻荇在水中纵横交错,走近才发现,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投在地上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一时谬想
元丰六年,也就是公元1083年,这已经是苏轼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的第三个年头了。苏轼在黄州四年零五个月,可以说是他一生最清闲的时光。宋代对官员的贬谪处分,常见的有五种情形。一是编管。首先要革职除名,追毁入仕以来的官告文书,编入地方户籍,接受地方官的监督与管制。二是除名。要削去官爵,消除官籍,课役从本色,“无荫同庶人,有荫从荫例”。三是安置。给予有名无实之官,同时附加某处安置字样,“安置”意味着官员活动要受到监视限制。四是居住。官员被贬后被指定在某州居住,不得随意迁移到他州,其责罚轻于“安置”。五是降职降级类处分。多被派到边远之地任职,仍有职守。在所有这些处分中,附加某处安置和指定某州居住的官员是比较潇洒的,虽说俸禄少些,但有职无责,难得清闲。苏轼于元丰二年七月因“反对新法、讪谤朝廷”被拘捕,一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