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邓特横穿银河系,结束了他漫长也危险的一次搭车。飞碟最后把他放在一颗小型行星上,午夜时分,滂沱大雨。他耐心等待。
一辆车经过。
他回到了地球。
为超空间旁道让路而被摧毁的地球不知怎的回来了。
地球被毁灭的那一天发生了什么?
海豚为什么全都消失了?
还有,上帝给造物的最后留言究竟是什么?
这正是他想知道,但又不敢相信的答案。
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1952—2001),英国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也是幽默讽刺文学的代表人物、成功结合喜剧和科幻的作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广播剧作家和音乐家。他以《银河系搭车客指南》系列出名,这部作品以广播剧起家,后来发展成包括五本书的“三部曲”,拍成电视连续剧。这个系列被西方科幻读者奉为“科幻圣经”之一。由于《银河系搭车客指南》系列小说的突出成就,国际小行星管理委员会甚至还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亚瑟·邓特——该系列的主人公。
2001年,亚当斯因心脏病猝发离世——此前正在与好莱坞制片商合作,共同将《银河系搭车客指南》搬上银幕。2005年4月29日,由迪斯尼公司拍摄的《银河系搭车客指南》正式公映。首映周便获得二千一百七十多万美元,成为当周北美票房冠军。
《再会,谢谢所有的鱼(银河系搭车客指南系列)》:
那晚天黑得很早——时节使然,不足为奇。温度很低,寒风凛冽,这也同样平常。
雨点开始掉落,这尤其司空见惯。
一艘太空船降落了,这可不寻常。
附近杳无人烟,因此没人看到飞船,看到飞船的都是些蠢得出奇的四足动物,既不知道该做何感想,也不清楚该拿它做些什么,又或是能不能吃它,或是等等等等。因此,它们的反应和遇到各种异常情况时毫无区别:飞快逃窜,努力藏在同伴的身后——尽管这招从未曾奏效过。
飞船滑出云层,像是单凭一束光线维持平衡。
若是站在远处,你很难从雨云和闪电中分辨出飞船,但在近处观望,你会发现这艘船美得不寻常,精雕细琢的灰色船体造型优雅,体态小巧。
当然,物种之间区别巨大,谁也不可能猜中船上的乘客到底是什么尺寸、什么形状,但如果你认为最新版《中银河系人口普查报告》是尚堪一用的可信基准,那么以此推算平均值,你应该能估计出这艘飞船可容纳大约六名个体——恭喜你,答对了。
话说回来,随便乱蒙或许你也能猜中。《人口普查报告》和许多类似调查一样,都耗费了巨量金钱,却很少能告诉大家他们本不知道的东西——银河系平均每人拥有二点四条腿和一头鬣狗除外。由于这显然是胡扯淡,因此整份报告最后以废弃了事。
飞船静悄悄地穿过雨幕,微弱的运转灯光给船体裹上雅致的虹彩。飞船发出轻微的嗡嗡声,随着逐渐接近地面而越来越响、越来越低沉,到了海拔六英寸的地方更是成了粗重的律动声响。
最后,飞船降落地面,安静下来。
舱门打开,一小截舷梯自行伸展。
灯光出现在舱口,明亮的光线洒向雨夜,暗影浮动。
一个高挑的人影出现在光线中,四处看看,有些畏缩,匆匆忙忙走下舷梯,胳膊底下夹着个大号购物袋。
人影转过身,对飞船使劲一挥手。雨水已经顺着他的头发流淌下来。
‘谢谢,”他喊道,“非常感……”
霹雳一声雷响打断了他的话。他抬起头,担心地看看天,脑子里忽一闪念,连忙在偌大的塑料购物袋里东翻西找,结果发现袋底破了个窟窿。
购物袋侧面用大号字体印着(前提是你看得懂人马座字母)人马座阿尔法星布拉斯塔港免税巨型超市。要像太空里富含热值的第二十二头大象那样——吼!
“等一等!”人影边喊边朝飞船挥手。
已经开始收入舱口的舷梯停下来,重新展开,让他返回船舱。
几秒钟后,他拿着一块磨得露出了线头的破烂毛巾再次走出飞船,边走边把毛巾塞进购物袋。
他挥挥手,夹着口袋跑向树下避雨,背后的飞船已经开始爬升。
闪电划破天空,人影伫足片刻,接着继续狂奔,不过更改了路线,免得撞上大树。他步履飞快,不时打滑,拱肩弓背抵挡大雨,雨点越来越密,像是被谁从天上拽了下来。
他在泥泞中挣扎。雷声在山丘上空炸响。他徒劳地抹掉脸上的雨水,跌跌撞撞继续前进。
更多的亮光。
这次亮起的不是闪电,而是比闪电更散漫、更黯淡的光线,缓缓爬出地平线,又暗了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