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全史(珍藏版)/史学经典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中国全史编委会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全史》以最新的视角解读中国历史,以最新的形式整合中国历史,带读者跨越千年时光,全面领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各个领域的历史知识均在本书中有所介绍。

阅读本书可使读者在轻松愉快中接受历史的启迪,既不失宏观性地把握历史脉搏,又能直接与古人对话,从而产生生动的历史感悟。

内容推荐

《中国全史》编写过程中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资料按历史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记述了中国从原始社会至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全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生动、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科技文化的突出成就,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各个领域,是一本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简洁读本。

《中国全史》以最新的视角解读中国历史,以最新的形式整合中国历史,带读者跨越千年时光,全面领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这就是本书的主旨所在。

目录

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节 原始时代祖先生活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

 第四节 古代文明的曙光

 第五节 原始群社会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第六节 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

第二章 夏朝与商朝的奴隶制度

 第一节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第二节 夏朝

 第三节 商朝

第三章 周朝的封建领主制社会

 第一节 西周时期的分封建制

 第二节 诸侯争霸的春秋时代

 第三节 统一与反统一的战国时代

第四章 强大的秦、汉

 第一节 秦朝

 第二节 西汉

 第三节 东汉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 三国西晋

 第二节 东晋南朝

 第三节 十六国与北朝

第六章 隋唐五代

 第一节 隋朝

 第二节 唐朝

 第三节 五代十国、契丹(辽)

第七章 辽朝

 第一节 辽(契丹)朝前期的皇位更迭

 第二节 辽的发展

 第三节 走向衰亡的辽朝

第八章 北宋

 第一节 宋的建立

 第二节 宋朝政权的巩固

 第三节 争夺燕云的宋辽之战

 第四节 北宋初期王小波、李顺起义

 第五节 北宋后期的政治形势宋江、方腊起义

第九章 金与南宋

 第一节 女真族的兴起与金政权的建立

 第二节 金灭辽

 第三节 金军侵(北)宋

 第四节 南宋政权的建立

 第五节 南宋与金的对峙

 第六节 南宋中后期的政局

 第七节 南宋后期的政局

 第八节 南宋的灭亡

 第九节 金与南宋的农牧业经济

第十章 西夏

 第一节 党项的兴起及与宋、辽的关系

 第二节 夏国的建立及其政治形势

 第三节 西夏的盛世

 第四节 西夏从衰落走向灭亡

 第五节 西夏的农业和牧业经济

第十一章 宋、辽、金、夏时期的民族

 第一节 奚族

 第二节 鞑靼

 第三节 回鹘(附喀喇汗王朝)

 第四节 吐蕃

 第五节 哟厮哕(青唐羌)

 第六节 大理

 第七节 壮族

第十二章 元朝

 第一节 忽必烈建立并巩固元朝

 第二节 成宗“守成”与“惟和”政治

 第三节 武宗时期的“惟新”

 第四节 仁宗时期的政治

 第五节 英宗时期的政治

 第六节 泰定帝时期的政治

 第七节 文帝时期的政治

第十三章 明清(鸦片战争前)

 第一节 明朝

 第二节 清朝(鸦片战争前)

第十四章 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与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节 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

 第二节 社会危机与太平天国运动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四节 太平天国的灭亡

第十五章 洋务运动与列强入侵

 第一节 洋务运动

 第二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边疆危机

 第三节 中法战争

 第四节 中日甲午战争

第十六章 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第一节 列强瓜分中国

 第二节 维新派救国的新取向

 第三节 戊戌变法和慈禧政变

 第四节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第十七章 19世纪的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

 第一节 19世纪中期的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

 第二节 19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

第十八章 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节 辛亥革命

试读章节

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最有典型意义的文化。它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这种文化的遗址迄今已经发现1000多处,其中心区域在黄河中游,遍布中国北方的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等省的大部分地区,并远及甘肃、青海、内蒙古、湖北等省区。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和仰韶文化约略同时的主要有北方的红山文化、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黄淮流域的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东南一带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等。可以说新石器时代中期是区域文化发展十分繁荣的阶段。

仰韶文化是在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老官台文化等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广泛分布的仰韶文化可以划分为许多类型。

“半坡类型”因西安半坡村遗址而得名。该遗址发掘出房基40多座、各类墓葬200多座、陶窑6座,展现了仰韶文化时期的村落面貌。陶器均为手制,绝大多数为夹砂或泥质红陶,器表除了绳纹、弦纹等以外,剔刺纹是其最富特征的纹饰。其彩陶全部是红陶黑绘,所绘人面鱼纹、对顶三角纹、鹿纹等纹样都极有特色。这个类型著名的遗址除了西安半坡外,还有陕西宝鸡北首岭、临潼姜寨、华县元君庙、华阴横阵、甘肃秦安大地湾等,分布在关中平原及其附近地区,其时代在距今6700~6000年之间。

和半坡类型分布区域一致而稍广的是“庙底沟类型”。它是半坡类型的继续发展,距今在6000~5200年之间。这个类型的遗址中富有特色的器物有植物花纹或鸟形花纹图案的彩陶盆、双唇小口尖底瓶、曲腹钵、砂陶罐等。

“西王村类型”,因山西芮城西王村遗址而得名,是庙底沟类型在晋西南地区的发展。其陶器的彩绘花纹简单,陶器中灰陶比例比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为高。

“大河村类型”分布在豫中及附近地区,因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而得名。这个类型遗址中的陶器盛行白衣彩陶和双色彩陶,有一整套造型固定的彩陶器物。

分布在豫北和冀南地区的仰韶文化可以分为“后岗类型”和“大司空类型”,得名于河南安阳的后岗和大司空村遗址。

“南杨庄类型”分布冀中及其附近地区,以河北正定南杨庄为中心。其陶器以泥质红陶和灰陶为主,彩陶只占很小比例。这个类型的年代距今5400年左右。

总的看来,从距今7000年左右开始,仰韶文化延续了2000年左右的时间,不仅对于黄河流域的发展起了极大作用,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周围地区的文化面貌。

红山文化分布在辽西及其附近地区,是彩陶和细石器共存的一种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其陶器以横“之”字形纹和直线划纹为最富特征的纹饰。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除发现石砌建筑群以外还出土了两类陶塑裸体女像。凌源县和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有积石冢、“女神庙”、大型祭祀遗址、墓葬等重要发现。其转山“金字塔”式建筑存有夯筑石砌圆形台阶,规模宏伟,基部直径100余米,残存高尚有20余米。红山文化的陶钵、圆腹罐等与仰韶文化后岗类型、半坡类型的很相似,可以推测其时代是相近的。

在黄河上游地区,得名于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的马家窑文化的分布很广,已发现遗址400多处。这个文化依时代先后划分,最早的是“马家窑类型”。其时代在距今5100~4700年之间。这个文化的制陶业比较发达,陶器多饰以图案化了的鸟纹。青海大通县上孙家村所发现的绘有五人连臂舞蹈纹的彩陶盆,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半山类型”陶器的器形和纹饰承袭马家窑文化而稍有变化,陶器彩绘既施于器表,也绘于器内。纹饰图案规整,堂皇富丽。半山类型的时代在距今4600~4300年之间,已经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之际的文化。半山类型的文化后来演变为“马厂类型”,其时代在距今4400~4000年之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其彩陶下腹部的符号花纹和“割体葬仪”的葬俗,都颇具特色。

大汶口文化的区域在仰韶文化以东,得名于山东泰安和宁阳交界处的大汶口遗址。在这个遗址发掘了133座墓葬,出土陶器1000多件,有1/3以上的墓葬用猪骨——特别是完整的猪头骨来随葬。其早期陶器均手制,烧制火候不高,多为红陶;中期以后,灰陶、黑陶增加;到了晚期则采用轮制技术生产大件器物。属于大汶口文化的江苏邳县刘林遗址、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江苏新沂县花厅遗址等都有殉猪现象,说明大汶口文化时期饲养业发达,所以才有用猪随葬的习俗。大汶口文化分布在鲁中、南和东南的丘陵地区以及江苏淮北一带。大汶口文化的时代在距今6300~4600年之间,延续近1700年之久,其后发展成为山东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大溪文化主要分布在川东、湖北的长江两岸,以及湘北的洞庭湖周围,得名于四川巫山大溪遗址。这个文化的墓葬除直肢葬式以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屈肢葬,其中以仰身屈肢葬最为普遍,有的膝盖弯曲直到腹部,这在新石器时代的葬俗中颇具特色。大溪文化早期以红陶最多,以后黑陶、灰陶、彩陶等不断增加。大溪文化后期的近乎蛋壳的彩陶单耳杯等,制作精美,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大溪文化中、晚期约在距今5380~4990年之间,其后演变为屈家岭文化。屈家岭文化与大溪文化的分布相同,其后期的时代在距今4800~4600年之间。薄胎近乎蛋壳的彩陶碗和圈足壶、多施橙黄色陶衣的彩陶纺轮、具有晕染作风的彩绘色衣和纹饰等是屈家岭文化的典型器物。

河姆渡文化得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其区域在浙江宁绍平原东部地区。河姆渡遗址出土石、骨、陶、木质的工具几千件,特别是成批的骨耜和丰富的稻作遗存更为引人注目。河姆渡遗址有多种哺乳类、鸟类、爬行类、鱼类等野生动物遗骨,说明渔猎和捕捞仍是重要的生产活动。当时的木构建筑以栽桩架板的干栏式房屋最有特色,也有一部分是栽桩式地面建筑,这些都适应了南方地区自然条件的需要。遗址所发现的牙雕、骨雕、木雕作品和璜、管、珠等饰物都制作碍十分精细。遗址的墓葬有缺少下肢骨或头骨的特殊现象。河姆渡文化的时代在距今7000~4800年之间。分布于太湖流域的马家浜文化,得名于浙江嘉兴马家浜遗址。其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磨制较精。

陶器纹饰以素面为主并常见鲜艳的红色陶衣,但未发现彩陶。属于马家浜文化的浙江余杭吴家埠遗址曾发现有堆积的大量龟甲,可能与原始的龟灵崇拜有关。马家浜文化的时代在距今7000~5900年之间。崧泽文化是马家浜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其时代在距今5800~5100年之间。这个文化的穿孔石斧数量增加,陶器质地较软,以圈足上装饰有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镂孔为特色。

在长江下游地区,和崧泽文化大约同时的有皖南的薛家岗文化。它得名于安徽潜山县薛家岗遗址。这个文化的内涵与崧泽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应当是互相影响的结果。薛家岗文化的时代在距今6000~4800年之间。

P14-15

序言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由56个民族长期共同缔结而成的。我们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领土广大,历史悠久,文化光辉灿烂。在以往的数千年间,中国的文化不仅照亮了世界的东方,而且也为世界文化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学习祖国的历史可使我们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珍惜我们祖先所创造的历史文化成就,继承并发扬我们祖先的艰苦奋斗、勤劳建设的精神和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光荣传统,继承并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中国在新时代的复兴和崛起而努力奋斗。

中华民族的历史纷繁错综,治乱兴衰交错更迭,其中不乏可歌可泣的民族抗争史,也不乏悲痛屈辱的民族血泪史。历史不是简单地记录事件的发生,史学家们所争论不休的也绝不仅仅局限于无足轻重的细枝末节,学习历史的目的应该是了解历史、感悟历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废。要理解现实必须懂得历史,借鉴前人得失,古为今用。

纵观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无不是精研史书、贯通古今的大师。当今时代呼唤知识英雄,需要千百万适应时代发展、博古通今的杰出人才来开拓进取,引领时代潮流。

共和国成立50年多来,中国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有了飞跃的发展。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可以预期,在今后的历史时期里,像汉、唐盛世的那种局面一定会以新的形态、新的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历史是一部教科书,我们祖国的历史,更能教育、激励、鞭策我们积极向上,奋发前进。学习我们祖国的历史,既要了解它的过去,还要认清它的未来。历史的航船,从来都是在乘风破浪中前进的,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浊浪排空、飓风。卷石,都不能改变它前进的航向。我们祖国的历史,也同样是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但依然是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前进的。

我们为自己祖国有悠久而光荣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为拥有无数伟大的祖先感到自豪!我们为振兴中华充满信心!

本书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资料按历史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记述了中国从原始社会至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全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生动、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科技文化的突出成就,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各个领域,是一本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简洁读本。

本书以最新的视角解读中国历史,以最新的形式整合中国历史,带读者跨越千年时光,全面领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这就是本书的主旨所在。我们的祖先,无论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劳苦大众还是生活在社会上层的精英阶层,他们都对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本书以冷静的客观的进行“历史叙事”,把更多的评判留给读者,我们更倾向于对中华民族伟大的祖先和辉煌的成就予以肯定,并为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成就感到骄傲。

全书整体按历史时间顺序和朝代顺序分章论述,再下分为“节”、“目”、“子目”,各有标题,一目了然。

阅读本书可使读者在轻松愉快中接受历史的启迪,既不失宏观性地把握历史脉搏,又能直接与古人对话,从而产生生动的历史感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