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剑桥批评”及其核心成员瑞恰慈、燕卜荪、利维斯和威廉斯在中国的两度接受和传播,使得“剑桥批评”得以将其“文学与批评”“文化与社会”“人文教育与现代大学”交相呼应的历史性触角伸向现代中国并产生跨越国界的影响和回声。本文集收录了国内外知名学者对“剑桥批评”及其代表人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为中文卷和英文卷两个部分,内容包括“瑞恰慈:实用批评、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燕卜荪:语义批评、现代诗歌、西南联大”“利维斯:人文情怀和批评原则”“威廉斯:文学、文化与社会”,以及“剑桥批评的兴起和流变在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等。期望通过对”剑桥批评“的跨文化、跨语际、跨国界的审视和探讨,推动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增进国际学界对当代中国学术和人文学科的了解,达到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繁荣多边学术、对话和沟通世界的目的。 作者简介 曹莉,剑桥大学文学博士。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主要学术兼职:中国英语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国际英文教授协会(IAUPE)国际委员会委员(2010-2013届执行主席)、联合国现代语言文学国际联盟副主席等。主要研究领域20世纪英美文学及批评理论、人文教育。 目录 序言 作为思想和文化桥梁的“剑桥批评” 中文卷 “英国文学”在剑桥大学的兴起 重审与辩证——瑞恰慈文艺理论在现代中国的译介与反应 “实用批评”的兴起:1930年代北平的学院文学批评——以叶公超、瑞恰慈为中心 瑞恰慈创立语义批评的学术史考察 瑞恰慈的社会文化批评 瑞恰慈与孟子——《孟子论心》是怎样写成的及历史意义 瑞恰慈的跨文化异位认同研究 意义的意义之意义——奥格登与瑞恰慈对符号学创立的贡献 含混是一种悖论——燕卜荪对文论的贡献 燕卜荪与剑桥语义批评共同体 中英文化的碰撞与协商——解读威廉·燕卜荪的中国经历 南岳秋风佳胜处——寻觅剑桥诗人燕卜荪 弗·雷·利维斯与《伟大的传统》 从“少数人”到“心智成熟的民众”——利维斯的文化批评与“共同体”形塑 从“两种文化”到“文理渗透”——兼论C.P.斯诺和F.R.利维斯的文化观 利维斯在当下中国——悖论、契合与契机 雷蒙·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 《乡村与城市》——文学表征与威廉斯的“对位阅读” 经典的回声——再论“文化与社会”的传统 “新左派”文论一瞥——威廉斯的贡献 批评的变轨——从阿诺德到剑桥批评 英文卷 "Crisis in English Studies": Cambridge English and Its Renewal William Empson's Polyhedric Sense and Restrained Emotion Empson the Space Man: Literary Modernism Makes the Scalar Turn William Empson's Imaginative Engagement with China William Empson's Journey to Mount Nanyue and His Poem "Autumn on Nan-Yueh" Leavis, the Body and the First World War "The Essential Cambridge in Spite of Cambridge": F.R.Leavis in the Antipodes Why Leavis is a Greater Critic than Richards or Empson Poetry, History and Myth: the Case of F.R.Leavis Language, Poetry, Existence: Leavis and Heidegger F.R.Leavis and Cultural Studies: from Leavis to Hoggart, and to Williams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ociety: Raymond Williams versus Karl Marx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