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小说)”范式的订立者,因是之故,其眼界与识力一定会超出于现代“文学”这样一个范式。如此,我们就完全有必要跳出“文学”与“现代”这样的“范式”来认识鲁迅的写作及其社会实践。本书运用世界史理论来整体观照20世纪中国文学的核心问题,试图从“文学”的角度破译“现代性”的核心问题,并在新媒体时代下,揭示中国文学在更高层面上回归中国传统之“文”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刘春勇,湖北黄冈人,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现当代文学专业负责人。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山东师范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黄冈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学术研究领域涉及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思想史、鲁迅研究及东亚思想研究等。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多疑鲁迅——鲁迅世界中主体生成困境之研究》、《文章在兹——非文学的文学家鲁迅及其转变》、《鲁迅入门二十三讲》、《〈野草〉导读》等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多项。 目录 前言 上编 如何重新“描画”鲁迅 第一章 超越“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线性叙事 一、如何重新“描画”鲁迅 二、理解鲁迅的几个关键词 三、世界历史与文学进程中的鲁迅及其价值 四、“作为方法的鲁迅”及学院派研究的未来 第二章 多疑、留白与鲁迅对虚无主义的克服 一、鲁迅之“信”——兼论鲁迅对虚无主义的克服 二、鲁迅的面孔与文章——走出符号化的鲁迅形象 三、留白与鲁迅的文章写作 四、辛亥原点:鲁迅的顿挫与复苏 中编 强力生命的回归与“文”之行动的传承 第三章 《野草》与强力之生命的回归 一、强力之生命的回归:《野草》前六篇 二、黯然与复苏:《希望》《过客》与“故乡三部曲” 三、踏过“虚无”:《野草》“梦七篇 四、“地火”与“大时代”:《野草》后五篇及《题辞》 第四章 血性生命书写与“文”之行动的传承 一、“文”与中国的两次“文艺复兴” 二、“文”与明清之变 -以顾炎武、颜习斋为例 三、“文”之行动的传承——从戴东原到章太炎 四、周氏兄弟对晚明资源的取舍及其分途 下编 “非文学”家鲁迅及其“文”之写作 第五章 “非文学”家鲁迅及其杂文的发生 一、“非文学”家鲁迅 二、留白与虚妄:鲁迅杂文的发生 三、鲁迅对中国传统“文章”创造性转化的两种路径 四、昆德拉·鲁迅非虚构写作——鲁迅之“文”在当下的价值 第六章 “文”与《故事新编》的写作 一、长历史、后学与《故事新编》 二、鲁迅的“文脉”与《故事新编》的读法 三、油滑·杂声·超善恶叙事——兼论《不周山》中的“油滑” 四、“杂”与鲁迅的晚期写作——以《故事新编》为中心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