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皮扎尼克--最后的天真(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阿根廷)塞萨尔·艾拉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写道,“皮扎尼克的诗歌是混合了情欲的失眠和冥想的清醒之后的词语的结晶体”。她的才华受到博尔赫斯、科塔萨尔等一批优秀作家的关注,本书作者在皮扎尼克短暂的36岁人生中,选取与其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中最为息息相关的人生经历,串联展开对她人生轨迹的独到讲述。
作者简介
汪天艾,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文哲系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20世纪西班牙诗歌,尤以塞尔努达和战后“五○年代”诗人为专攻。此前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葡语系和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比较文学系。译著有塞尔努达散文诗集《奥克诺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等。
目录
皮扎尼克[塞萨尔·艾拉]

附录 皮扎尼克作品选
诗歌
选自《狄安娜之树》
选自《工作与夜晚》
选自《取出疯石》
选自《音乐地狱》
其他
散文
写于西班牙
死人和雨
戏剧
丁香丛中的疯人
日记
[1954年]
[1955年]
[1958年]
[1964年]
[1965年]
[1970年]
[1971年]
导语
《皮扎尼克:最后的天真》记录了阿根廷女诗人皮扎尼克短暂却传奇的一生。1936年,皮扎尼克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19岁出版第一本诗集,曾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年度诗歌奖一等奖。这位传奇诗人长期受失眠和幻觉困扰,药物依赖严重,少女时代开始接受精神分析,去世时年仅36岁。她的诗歌炽烈、纯粹、直抵人心,2019年首次在国内翻译出版,广受关注。国际布克奖入围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塞萨尔·艾拉为其撰写了这本传记,并为读者选择了自己眼中的经典作品片段。
后记
本书的写作主要基于我
的记忆,此处还参考了文中
提到的阿莱杭德娜·皮扎尼
克的著作,以及如下作品:
《皮扎尼克书信集》,
伊冯娜·波德洛阿著,塞克
斯·巴拉尔出版社,布宜诺
斯艾利斯,1998年。
《阿莱杭德娜·皮扎尼克
》,克里斯蒂娜·皮尼亚著
,行星出版社,布宜诺斯艾
利斯,1991年。
《作品大全:诗歌全集
和散文选》,阿莱杭德娜·
皮扎尼克著,克里斯蒂娜·
皮尼亚编,修正者出版社,
布宜诺斯艾利斯,1994年

这三本书都不完备,各
有欠缺。在我写作本书时,
收录了诗歌、文章及日记的
真正意义上的全集尚在筹备
之中,但愿她的阅读笔记和
书信将来也能得到整理,也
希望研究人员能接触她其余
的文件和手稿。只有这样,
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开始研读
这位20世纪50年代至60年
代在阿根廷和拉丁美洲文学
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人物。
本书只是抛砖引玉,仅旨在
向新读者介绍这位诗人和她
曾存在过的世界。
精彩页
阿莱杭德娜·皮扎尼克出生时的名字是芙洛拉,她是俄裔犹太移民的女儿。1936年4月29日,皮扎尼克出生在比邻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城市阿韦利亚内达。她的父母在两年前从一座名为罗夫诺的俄国城市(曾属于波兰)来到阿根廷,途中在巴黎停留了数月——她父亲有一位兄弟旅居在此。皮扎尼克的父亲名叫埃利亚斯·波扎尼克,姓氏的改变要归咎于那个时代移民局官员在登记时犯下的常见错误。抵达阿根廷的时候,埃利亚斯27岁,一个西班牙语单词都不会说,比他小一岁的妻子赖兹拉·布罗米克尔也是如此。在阿根廷,赖兹拉的名字变成了罗莎。选择举家迁往阿根廷恐怕是罗莎的主意,因为她有一个姐妹此前已经移民阿根廷,就住在阿韦利亚内达。在阿根廷落脚后不久,这对夫妇的第一个孩子米里亚姆就出生了,20个月之后,第二个孩子芙洛拉诞生。在这一双女儿之后,家里再没有其他的孩子。埃利亚斯从事上门推销珠宝的工作,不多时就升至更为体面的职位。一家人在阿韦利亚内达一座舒适的房子里一直居住到1953年,两姊妹在这里念完了小学和中学。一家人融入得很快,夫妻二人在家说意第绪语,但两个孩子并没有刻意去学;无论如何,后来我们的诗人令人称奇的言语方式很可能源自这样的家庭环境。波扎尼克和布罗米克尔家族的所有其他人——除了父亲在巴黎的兄弟和母亲在阿韦利亚内达的姐妹——都在大屠杀中遇难。对于还是小女孩的皮扎尼克,这定然意味着过早地与死亡之效应遭遇。除此之外,她的犹太人血统并没有留下其他重要的印迹。虽然在上公立学校的同时,她课后也去犹太人学校,但那所学校完全是裴斯泰洛齐)式的,与宗教无关——皮扎尼克的父亲是个自由派,两个孩子非常彻底地融入了市郊的中产阶级氛围当中。
高中毕业后,皮扎尼克进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系读书,同时也在新闻学院上课。在新闻学院现代文学的教室中,她遇见了第一位人生导师,时年35岁的胡安·哈科沃·巴哈利亚。这段友情(一度有过超越友谊的亲密)将皮扎尼克引入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知识文化圈。除了欣赏巴哈利亚在诗歌和文学批评方面的才华,他这位年轻的门徒也仰慕他广交朋友、乐于交际的性格,还有他丰富的人际关系,并且总能在书籍和理论方面得到最新的信息。在此后的8年——也就是从18岁到26岁的这段时光里,皮扎尼克全部的生活就是阅读,写作,以及与文学和造型艺术圈往来(主要是文学圈)。她的活动中心是位于比亚蒙特街的文哲系以及街上的咖啡馆和书店。上课只是个借口:她似乎一场考试也没参加。有一段时间,她作为学生参加了巴特勒·普朗纳斯的工作坊,但这应该仅仅是她的社交生活的某种延伸——当然她的确断断续续地继续画画,在此后的10年里还有过展出。一如所有将会吸引皮扎尼克注意力的人和事,巴特勒·普朗纳斯是一位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呈现出鬼影般的画面,有一点唐吉、阿尔普或者米罗的感觉。皮扎尼克对此类绘画的兴趣显然源自她充满隐喻的想象力;唯一的旁逸斜出是一种叫做素人艺术的绘画形式,在当时的阿根廷,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画派。皮扎尼克很可能是在巴特勒·普朗纳斯的画室里结识了戈麦斯·埃拉苏里斯姐妹中的一位,她们拥有一家专门经营展出素人艺术的画廊,名为“那个工坊”,不少诗人和艺术家都时常在此聚会。这种由非画家完成的画作确实拥有超现实主义者喜爱的那些不切实际的勾线,更重要的是,这最为适合皮扎尼克——从儿时起,她对于绘画纯粹玩票,从来没有很长性的投入。超现实主义和质朴画风的交织也体现在激发她灵感的几位画家身上,比如雷米迪奥斯·瓦罗,还有今天已为人所遗忘的阿根廷女画家莱昂诺·瓦塞纳。“海关收税员”卢梭始终是她的挚爱,她人生行将结束的时期,这位画家的意象强势回归到她的诗歌中。皮扎尼克在新闻学院的学习没有留下更多的趣闻轶事,不过她倒是曾经领了记者证去采访过1955年的马德普拉塔电影节。至于毕业后去当哲学或者文学老师,皮扎尼克从来没有过这方面的念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开始操心如何取得经济独立(其实她这辈子都没能做到),不过也从来没有真的去找工作或者为此有所准备。她的父母在这方面倒是没什么意见,或者至少是不介意。这种经济上依赖家庭的情况,自然而然地使得皮扎尼克哪怕在成为著名诗人之后依旧同时呈现出一种家养的人格。当然,此时此刻,她还只是一个满怀烦恼、心绪复杂的女孩,少女时代无限延长,她继续因为自己的丑陋、个子矮、口吃、肥胖、青春痘、适应大学生活、哮喘等等问题心烦意乱。她还需要等待。考虑到这一切,她的父亲不仅没有拒绝继续在经济上供养她、让她不必工作(这在当时的中产阶级并不罕见,尤其是对于女儿),而且还出资印制了她的第一本书(可能还有此后的两本),支付她的绘画课费用、去看精神分析师的费用,更不必说,后来还送她去欧洲游学。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6: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