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学与神明(饶宗颐访谈录)(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以访谈形式,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地对饶宗颐的学术、艺术大世界作了概括性描述。从横的角度看,既展示了饶宗颐在史学、文学、经学乃至甲骨学、秦简学、敦煌学诸多领域的独特见解及建树,又呈现饶宗颐于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琴艺诸多方面的风貌及成就;从纵的角度看,则于宇宙观、神学观、艺术观以及对世界万物的认识论,作深入的探索及讨论,颇多新创之见。
作者简介
施议对,字能迟,号钱江词客,台湾彰化人,出生于福建泉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香港某出版机构总编辑、澳门大学中文学院副院长、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现为澳门大学荣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河南大学兼职教授、华侨大学兼职教授。曾师事夏承焘、吴世昌,专攻词学。有《词与音乐关系研究》《施议对词学论集》《人间词话译注》以及《当代词综》等多种著作行世。
目录
代序 国学大师话国学
绪论 万界六合与认识论
一、掌握材料:搜集、熟悉与了解
二、处理材料:联想、贯通与排列
三、正果呈现:解悟、棒喝与提示
第一章 文学与文字
一、语文分离与汉字功用
二、宇宙符号与宇宙眼光
三、汉字与汉字树
第二章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一、图形与线形
二、名号与文字
三、三文与三美
第三章 四方之人与四方之学
一、天地四方之神
二、天地四方之人
三、天地四方之学
第四章 文学与神明
一、神明的位置
二、贞卜以断志
三、神明的见证
第五章 艺术与生命
一、真宰在胸,生气满纸
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三、无言无声,得大清明
第六章 顿悟与渐悟
一、六祖开宗,诗偈流行
二、圆通无碍,禅心如此
三、清凉世界,冰寒于水
第七章 为二十一世纪开拓新词境,创造新词体
一、对于形上词的认识与理解
二、创造形上词的依据及条件
三、形上词与饶学的关系
四、形上词的存在价值及缺陷
附编 落想、设色、定型
一、不寻常之作,不寻常之法
二、三种之境界,三段之历程
三、别格或变体,突破与超越
编后语 走近饶公
附录 饶宗颐学术年表
序言
国学大师话国学
许久未见饶公,正思念
中,饶清芬、施志咏为安排
小聚。丁亥重阳后四日,
2007年10月23日,英皇骏
景酒店四楼咖啡厅。上午11
点30分至12点45分。甫入
座,饶公即询问近况,不知
当下正研究什么课题?饶公
精神爽朗,与一年前并无多
少区别,只是清瘦一些。握
起手来,仍然那么有劲。其
时,清芬递过一份材料,从
网上下载的文章。有云:
观近世所谓“国学大师”
,虽无不底蕴通博,而精专
却多只在一域。譬如冯友兰
,以哲学名世;“北钱”钱锺
书,以治宋诗著称;“南钱”
钱仲联,以治清诗驰誉。即
便是执着“继绝学,存国故”
的一代宗师章太炎门下弟子
,亦只是各发扬乃师一端之
学:如黄侃精小学、吴承仕
专经学、朱希祖攻史学、刘
文典擅《庄子》《文选》…
…“诸体皆工”“百科全书”式
人物,很难见到。今世屈指
,不过饶宗颐一二人而已。
人生苦短,术业专攻,契合
于社会分工理论,实在是很
正常的。
这是因中国人民大学国
学院申请设立国学学位所引
发的议论,表示对于国学与
国学大师的不同理解。随即
,我亦递上新制《金缕曲》
,敬呈郢正。饶公兴致很好
,逐句诵读。上片云:
盖世饶公学。地天人、
要终原始,群书卓荦。德镜
清琴素怀寄,尘霭众山如濯
。呈藻绘,文章颖烁。我志
述删千春映,骋良图、上下
看横廓。存大雅,正声作。
饶公连声赞叹。说:“不
敢当,不敢当。”
下片云:
初成一卷重交托。二仪
兼、函弘韫椟,从容优渥。
屋满春风荣末座,笔阵空来
夜斫。念细菊,新开篱落。
好树凋残秋蔬尽,履岩崖、
万仞无桥约。南斗仰,以斟
酌。
饶公对之,亦颇加奖掖
。说:“非常感谢,非常感
谢。”并说:“现在能制作此
曲者已不多见。”
于是,这次见面的话题
,也就从这里开始。
施议对:网上文章称:“
各国皆无国学,只中国有国
学。国学本一历史性概念,
西风东渐之际相对西学而言
,统括传统学术。”这一说
法,似乎觉得没有必要于文
、史、哲之外,另立一门学
科,曰:国学。或者说,国
学根本就不存在。这是需要
斟酌的。而其将国学看作统
括中国传统学术的一门学科
,却说明,作为国学这么一
种学问或者学科,实际上并
非子虚乌有。
先生探讨人类精神史,
凡所涉足领域,皆由顶预上
做起。所谓“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太史公语)
,十分注重于天、地、人之
间立论,落想极其高远。先
生的学问,无论哪一域,或
者百科中的任何一科,都概
括不了。所有这一切,似乎
只有“饶学”二字,才能够较
为准确地加以表述。
饶宗颐:我的目标是学
艺兼修。孔门四科:德行、
政事、言语、文学。孔夫子
说自己志于道、据于德、依
于仁、游于艺。几个方面都
兼顾得到。作为读书人,经
过几十年,我现在的注意力
,主要在于艺。至于学,过
往所积累,已辑为《饶宗颐
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由台
北新文丰出版。在学与艺两
个方面所获成果,应当说,
都是上天所赐予。上天不仅
给我高寿,而且,我这一辈
子,亦特别幸运。20世纪中
国学术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
,当代学术之显学——甲骨
学、简帛学、敦煌学,皆有
幸参与其事,我还到过不少
地方,国内、国外,亲身见
证过学与艺的许多重要活动
及事迹。这一切,对于目标
的进取,都有很大帮助。最
近,沈建华所编《饶宗颐—
—新出土文献论证》由上海
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你
可找来看看。
二重证据法与三重证据

施议对:沈建华所编《
饶宗颐——新出土文献论证
》导引称:2003年10月由
台北新文丰出版的《饶宗颐
二十世纪学术文集》近一千
四百万字。如果说二十卷巨
册展示了20世纪饶先生的学
术成就与不同领域研究历程
,那么今天呈献给读者的这
本《饶宗颐——新出土文献
论证》,却是体现饶先生近
几年最新的思路和创造性的
学术思想。
导引所说,新的思路和
创造性的学术思想,除了新
见(新的发现)、新知(新
的见解),如果从方法论的
角度看,是否就是一种证据
法?王国维倡导二重证据法
,将地下材料与纸上材料对
接。先生给二重增添了一重
。以为:出土文物上之文字
记录,若甲、金、简、帛等
等,数量之富,与纸上文献
资料,可相匹敌。尤其是甲
骨文。先生并曾指出:若千
万片文字,诚为古史之无尽
藏,倘能细心寻究,有无数
新知,正待我人之探测,其
事有同于开矿。先生的三重
证据法,进一步将田野考古
出土文字及文献记载(甲骨
、金文材料,经典材料)研
究和民族学资料、异邦古史
资料研究三个方面结合起来
。进行古史重建,这是一项
重要的创造。
……
我的求知欲征服了我整
个人,吞没了我自己。我觉
得做学问是一种乐趣。我研
究很多很多问题,我学会一
种又一种文字。为了寻找一
件事的根源,我一定要找到
原来说的那句话。这一过程
,要很有耐心。有些问题,
慢慢研究,竟花费了十几年
。清末两位大学者——龚自
珍和王国维,与他们比较,
自不
导语
一代通儒、百年巨匠:饶宗颐是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和汉学泰斗,钱锺书、余秋雨、季羡林等知名学者都对其赞不绝口,他曾荣获多项荣誉博士及名誉教授称号,曾连任两届西泠印社社长,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
囊括饶宗颐多项学术与艺术的见解:本书展示了饶宗颐在史学、经学、文学、甲骨学、敦煌学以及诗、词、书法、绘画等多方面的见解及成就。
纪念饶宗颐逝世五周年典藏版:本书特收录饶宗颐学术年表,整理了饶宗颐一生各阶段的学术贡献,精装装帧,品质高端,适合收藏。
后记
走近饶公
《文学与神明》,我与
饶公的一份访谈记录。
饶公宗颐教授是当今一
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举凡
史学、文学、经学,以及甲
骨学、秦简学、敦煌学,皆
无不涉猎,而成就则于相关
领域占居前沿地位。至其诗
、词、文、赋以及书法、绘
画、琴艺,亦颇擅胜场,具
精深造诣。
上世纪80年代初,编纂
《当代词综》,因罗公忼烈
教授荐引,有幸结识饶公。
90年代初,同赴台北,出席
中国文哲研究所举办词学国
际研讨会。之后,经过访谈
,撰为《落想、设色、定型
——饶宗颐“形而上”词法试
解》一文。此文分作六段,
自1996年11月至1997年4月
于香港《镜报》连载;饶公
八十华诞,潮州举办“饶宗
颐学术研讨会”,正刊行第
二段。以往为文,大多全篇
完工,始寄出发表,移居港
澳,写作专栏,讲究节奏,
只好且战且走。一篇文章,
从开始到结束,往往经过许
多年月。真正是见首不见尾
,见尾不见首。不过,这当
也有好处,便于边写边思考
,可令其更加充实、完善,
从而也更加严谨。文章写成
,果真得到赞赏。饶公说;
“你写的比我自己写的还要
好。”自然,这是一句客气
话,未敢当真。此文辑入曾
宪通主编《饶宗颐学术研讨
会论文集》(翰墨轩出版有
限公司,1997年11月香港
第一版)及郭伟川编《饶宗
颐的文学与艺术》(天地图
书有限公司,2002年香港
再版),并辑入饶公手订《
清晖集》(海天出版社,
1999年12月深圳第一版)
。自此,学界方知有过“形
上词”这么一回事。
饶公其人,平易可亲;
饶公其学,莫测高深。我曾
提议,以语录形式,传授其
学。诸如《论语》和《柏拉
图对话录》一般。以为较能
准确地表达,并且方便征引
。饶公说,可从词学开始。
但又说,害怕接受采访。谓
总是就某些一般化的话题,
问了又问,说了又说,是一
种活受罪。希望能于对谈过
程,就某些大家感兴趣的问
题,深入一步进行探讨。于
是,便有《为二十一世纪开
拓新词境,创造新词体——
饶宗颐形上词访谈录》一文
的产生。就内容看,这是前
一篇文章《词法试解》的续
篇,二者互相贯通,但形式
不同。就文体及叙述方法看
,这应是另一种方式的尝试
。此文分三段,1997年3月
至5月,于香港《镜报》月
刊连载。全文发表于北京《
文学遗产》1999年第5期。
2003年10月,辑为《饶宗
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卷十
二“词学论集”附录。
从词学开始,接下来就
是词学以外的问题。词学以
外,饶公不仅于各个领域、
各门学科多所建树,而且学
与艺兼修,并非只是限定于
学,其于20世纪所创立的学
艺大世界,绝地通天,遥不
可及。潮州“饶宗颐学术研
讨会”,与会诸君与饶公,
八十八比一,尚且很难说已
经“走近”;今我仅凭一己之
有限知闻,相对于饶公的许
多无限,希望能够对得上话
,那就更加不易。业师吴世
昌教授演说周邦彦,曾以游
阿房宫作比。谓:“清真在
北宋之末,入南宋之大门也
。入清真之门,然后可读白
石、梅溪、梦窗、碧山诸家
。学得清真之各种手法,然
后读南宋诸家皆有来历,无
所遁形矣。清真范围广,门
户多,长调小令,皆自成楼
阁,绝不相似。如游阿房之
宫,五步一亭,十步一阁,
莫可诘究,他人无此才力也
。”饶公的学艺大世界,神
龙变化,首尾莫测,将更加
难以探知其门径。
以我的体验看,走近饶
公,最少需要具备以下两个
方面的条件。首先,必须通
过语言大关,进入语境:其
次,必须追寻经历途辙,把
握体系。
饶公写文章,喜欢引用
原典。平时讲话,也有来历
。只是看对象,以免对牛弹
琴。记得有一回,接受电视
台访问。饶公抛出一个“玩”
字,谓自己是在“玩学问”。
一个“玩”字,令主持人高兴
得飞起。以为学问也可以玩
,正像娱乐圈之玩大众一般
。一个玩大众,一个玩学问
,大家没有区别。其实,饶
公的“玩学问”,乃“游于艺”
,与娱乐圈的“玩”,相距十
万八千里。所谓“志于道,
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是孔老夫子的话,见《
论语·述而》。由于“道不同
,不相为谋”(《论语·卫灵
公》),“费事嘥咁多口水”
(广东话,免得多费口舌)
,索性将“游”改作“玩”,并
无教坏“细路”(小朋友)之
意。又有一回,辛巳
(2001年)立秋后六日,
饶公八十五华诞。香港作家
联会同仁为贺寿。提及做学
问,饶公不说“玩”,而说“
拖泥带水”。谓其学问,就
这般拖带出来者也。虽极其
浅显,在座诸公,恐其语带
机锋,仍然未敢轻易接招。
这大概就是平常所说语障问
题。对话双方,不在一个层
面上,不同语境,造成一种
隔阂。这是第一关。之后,
追随饶公,沿着其经历途辙
,步入殿堂,以把握其体系
。对此,饶公曾有提示。谓
:“五十年来,讲论所及,
凌杂米盐,亦有门人笺记,
未忍刊削者,兹汇为一帙,
略依讨论内容之年代为次,
用便省览,题曰《文辙》。
读者视为国史上文学演变之
陈迹也可,视为吾个人余力
学文经历途辙之自白亦无不
可。”(《文辙》小引)两
书评(媒体评论)
饶宗颐是旷世奇才。
——钱锺书
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
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
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季羡林
即使只有一个饶宗颐,
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余秋雨
精彩页
第一章 文学与文字
汉字之成为一棵大树,枝叶葱茏,风华绝代,是由其自身的构成所造就的。
——饶宗颐
施议对:什么是文学?文学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这问题说起来理论一大套,实际上却很难说得明白。例如劳动起源说,以为扛木头的叫唤声——“杭育、杭育”,如记录下来,就是文学。这一从苏联那里抄来的学说,长期以来颇为流行,也只是作为一种公式,随所搬套而已。其余相关学说,诸如游戏起源说、宗教起源说等等,也都只是一种表层意义上的描述,并未深入本原。对于这类问题,不知如何论定?
饶宗颐:文学与劳动相关,体力活动是劳动,脑力活动也是劳动,不应当只是说体力活动。体力、脑力,两个方面都牵涉起源问题,但活动,却仅仅是一种动作,或者行为,皆并非实质之所在,而只是文学表现的一个要素。其他学说,亦莫不如此。
因此,对于起源问题,我并不那么说。我以为,应当从文字说起,由文字以探寻其本源。因为文学通过文字表达,文句由文字组成,弄清文字问题,文学才有着落。
一、语文分离与汉字功用
施议对:先生的《文辙》,乃中国精神史探究之一。这说明,探究文学问题,离不开精神史问题,而精神史的概念肯定比文学宽。从精神史的角度,钩沉探赜,原始要终,阐发文学要义,途迹当中,必定隐藏着机锋。例如,第一篇文章——《中国古代文学之比较研究》,首先说“名号与文字”问题,大概就是对于门径的一种提示。
饶宗颐:这是我在日本所作讲演,原载1980年京都大学《中国文学报》第三十二册。属于比较研究。
记得讲词中有这么一句话:
名号为事物之称谓,文字因之而滋生,文篇所由以构成,人类文明之基础也。
这句话说明:从无名号到有名号,从无欲到有欲,从不着痕迹到着痕迹;其间,都与文字有一定牵连。懂得文字,才能讲文明,讲文学。这是十分要紧的。只可惜,许多人都将文字与文学搞脱节了。
(一)意符与音符
施议对:正如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所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文学离不开文字;离开文字,也就没有文学。这是研究文学的人,不能不面对的问题。
但是,研究文学的人,往往不研究文字;研究文字的人,一个字一个字地斟酌,也不管文学。两面都研究的,当甚为少见。因此,从文字的产生,看文学的产生,相关文章自然也就更加少见。
业师吴世昌教授以治文史著称而兼治文字之学。1939年冬,在中山大学,与许寿棠合作编纂《中国文字学概要》,说及文字之构成,着重论象形,甚多新创之见。其后,吴曾指出,中国文字是“一种独立于语言之外的意符文字”(《罗音室碎语》),亦甚精辟。
研究文史又精通文字之学,这是十分难得的。
饶宗颐:我不敢说,二者脱节就是一种失误。不过,应当是一种忽略。文学与文字,二者之间有一定连带关系。尤其是,讲中国文学,更加不能离开文字。中国的文字(主要是汉字),因为与别的国家的文字,有很大区别,其对于文学,关系也就更加密切。别的国家,文学与文字距离非常大;他们用拼音字母,文学从语言中来。中国则不同。因为中国的文学是从文字当中来的;中国文学完全建造在文字上面。这一点,是中国在世界上最特别的地方。
施议对:中国文字与别国文字的区别,主要应体现在形、音、义上。一般以为: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的一种语言。一部《康熙字典》,收字四万七千余,除少数联绵字外,多为单音节词。汉字的构成,乃字形、音节、语素三位一体。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形、音、义。因而,在运用过程中,语言千变万化,而文字则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一点,应是汉字最重要的特征。
饶宗颐:中国是个绝对不要言语化的国家。中国的文字,不走言语化的道路,不采用字母;其他国家的文字是从言语中来的,由字母拼写而成。字母完全记音,汉字只是部分记音。因此,中国的文字不受言语控制,反而控制言语。尤其是古代,方国林立,方音复杂,言语难以沟通,只能依赖文字,一切以文字为依归,这种控制,则更为加强。而别的国家的文字,却在言语当中,随着语言的变化而变化。
P43-4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3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