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对卫星互联网微波通信技术研究成果的汇总。在深入分析卫星互联网体系架构的基础上,本书系统阐述卫星轨道与星座设计、电波传播与微波通信链路等卫星互联网微波通信的基本原理,分析典型微波通信天线和射频微波电路的特点、构成及技术特点,重点描述高通量卫星通信技术、面向海量连接的低轨卫星物联网技术、频谱认知与干扰分析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对我国卫星互联网的研究、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可作为卫星互联网领域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或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张更新,浙江平湖人,分别于1987年、1990年、1994年在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3-2004年为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访问学者。现为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卫星通信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卫星通信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版学术著作5部,发表三大检索论文100多篇;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科研项目3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卫星互联网概述 1.1.1 发展背景 1.1.2 发展现状 1.1.3 典型应用 1.2 卫星互联网微波通信系统的一般组成及特点 1.2.1 一般组成 1.2.2 组网方式 1.2.3 网络特点 1.3 通信链路 1.3.1 地面链路 1.3.2 星地链路 1.3.3 星间链路 1.4 通信卫星 1.4.1 通信卫星组成 1.4.2 通信卫星平台 1.4.3 通信卫星有效载荷 1.5 地球站 1.6 网络管理 1.6.1 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1.6.2 现代网络管理系统模型 1.6.3 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1.6.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1.7 工作频率的选择与分配 1.7.1 工作频率选择的原则 1.7.2 无线电频率窗口 1.7.3 ITU对有关卫星业务的工作频率分配 参考文献 第2章 卫星轨道与星座设计 2.1 卫星运行轨道的基本概念 2.2 常用的空间参考坐标系 2.2.1 天球及其基本概念 2.2.2 卫星轨道描述中常用的参考坐标系 2.3 常用的时间系统 2.3.1 太阳日和恒星日 2.3.2 世界时 2.3.3 原子时 2.3.4 协调世界时 2.3.5 标准时 2.4 描述卫星位置的轨道要素 2.5 卫星轨道的摄动 2.6 卫星轨道分类和特点 2.7 范艾伦辐射带和卫星轨道高度窗口 2.8 卫星星座的类型及表示方法 2.9 卫星星座的覆盖性能分析 2.10 卫星星座参数的优化设计考虑 2.11 全球覆盖卫星星座设计 2.11.1 极轨星座方案设计 2.11.2 玫瑰星座方案设计 参考文献 第3章 电波传播与微波通信链路 3.1 电波传播的基本概念 3.1.1 电磁频谱划分 3.1.2 电磁波的自由空间传播特性 3.1.3 影响电波传播的大气层因素 3.2 对流层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3.2.1 气体吸收损耗 3.2.2 云雾损耗 3.2.3 大气闪烁 3.2.4 去极化效应 3.3 电离层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3.3.1 法拉第旋转 3.3.2 电离层闪烁效应 3.4 多径传播效应 3.4.1 多径效应 3.4.2 时延扩展与相干带宽 3.4.3 平坦衰落与频率选择性衰落 3.5 多普勒效应 3.5.1 基本原理与多普勒频移 3.5.2 多普勒扩展与相干时间 3.5.3 快衰落与慢衰落 3.5.4 统计信道模型 3.6 噪声与干扰 3.6.1 系统热噪声 3.6.2 宇宙噪声 3.6.3 外部环境干扰 3.6.4 同频干扰 3.6.5 邻道干扰 3.6.6 码间干扰 3.6.7 其他干扰 3.7 雨衰与抗雨衰 3.7.1 增加系统噪声温度 3.7.2 降低信号交叉极化鉴别度 3.7.3 信号电平衰减 3.7.4 抗雨衰技术 3.8 链路计算 3.8.1 链路预算分析 3.8.2 全链路传输质量 3.8.3 链路预算实例 参考文献 第4章 微波通信天线技术 4.1 天线基础知识 4.1.1 天线的工作原理 4.1.2 天线的分类 4.1.3 天线主要性能指标 4.2 线天线 4.2.1 半波偶极子天线 4.2.2 交叉偶极子天线 4.2.3 螺旋天线 4.3 口径面天线 4.3.1 喇叭天线 4.3.2 反射面天线 4.4 微带天线 4.4.1 微带天线的基本类型 4.4.2 微带天线辐射原理 4.4.3 微带天线馈电方式 4.4.4 微带天线技术及其阵列 4.5 相控阵天线 4.5.1 相控阵天线原理 4.5.2 相控阵天线的互耦问题 4.6 典型卫星地球站天线 4.6.1 地球站天线跟踪技术 4.6.2 地球站固定天线 4.6.3 地球站便携式天线 4.6.4 地球站移动载体天线 4.7 典型星载天线 4.7.1 成形天线 4.7.2 多波束反射面天线 参考文献 第5章 射频微波电路 5.1 微波传输线 5.1.1 传输线的分类 5.1.2 微带线 5.1.3 带状线 5.1.4 共面波导 5.1.5 基板集成波导 5.1.6 耦合微带线 5.2 多模谐振器与滤波电路 5.2.1 多模谐振器 5.2.2 SIW双模滤波器 5.2.3 三模滤波器 5.3 功分器与功率放大器 5.3.1 Wilkinson功分器 5.3.2 耦合线功分器 5.3.3 微波功率放大器 参考文献 第6章 高通量卫星通信技术 6.1 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6.1.1 高通量卫星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6.1.2 高通量卫星的标准协议 6.1.3 高通量卫星的关键技术与挑战 6.2 面向新一代高通量卫星的跳波束技术 6.2.1 跳波束技术基本原理 6.2.2 跳波束卫星系统发展历程 6.2.3 跳波束卫星系统的组成 6.2.4 跳波束卫星系统的通信体制 6.2.5 跳波束卫星系统的工作流程 6.3 跳波束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6.3.1 时空二维卫星宽带业务模型 6.3.2 波束跳变周期和波束驻留时间 6.3.3 基于业务需求的时隙分配算法 6.3.4 面向资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