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海蓝博士写给所有中国家长的“亲子关系必修课”。 历时3年,精心打磨,海蓝博士的核心理念“865轻松教子法”首次出版呈现,旨在帮助所有的家长找到养育孩子的真谛:没有不犯错的家长,“好学校=好工作=好生活”这样的等式并不成立。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真正地做到尊重、相信、接纳、爱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亲子养育也从来没有一刀切的万能公式,爱才应该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 书中不仅有前沿的神经科学、脑科学和心理学知识,更有来自万千中国家庭生动具体的真实案例,以及如何行动的方法。 家长在亲子养育的过程中要看见孩子,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发光! 家长更要看见自己,放过自己,善待自己,与自己和解,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目录 推荐语 自序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切都有方法和路径! 前言:你的情绪决定孩子的现在和未来 Part 1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第一章 没有不犯错的家长 每个家长都不完美 烦恼和痛苦是家长和孩子的必然经历 教养孩子,没有将来,只有此时此刻 没有任何成功能够替代教育孩子的失败 第二章 好学校 = 好工作 = 好生活吗? 父母为我设计的“美好人生” 从零开始的新人生 天下最好的工作就是做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Part 2 一学就会的“865 轻松教子法” 第一章 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父母? 拿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会诚惶诚恐 做让自己喜欢的父母 别让养育孩子成为一场赛跑 第二章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什么样的孩子是成功的? 好成绩就等于好孩子吗? 家长“搞定”自己,孩子就能成为自己 怎样让孩子一生都赢? 第三章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互动?——建立与孩子亲密关系的八个秘诀 把孩子当宝贝——时刻践行“三要”和“三不” 把孩子当天才——信任孩子 把孩子当独立个体——尊重孩子 把孩子当老师——从孩子身上学习,向孩子请教 做孩子的助手——不包办,不替代,学会放手 做孩子的托底——父母永远是孩子稳稳的靠山 不让孩子受伤——做错了就给孩子道歉 做孩子的榜样——用生命影响生命 第四章 如何成为自己和孩子喜欢的样子? 8:八项幸福力 6:六种学习方式 5:五大践行步骤 我用“865 轻松教子法”养育了我女儿 伊兰:我的妈妈是怎么教育我成长的 第五章 如何做不焦虑的妈妈,提升孩子幸福力 孩子学习不好,究竟发生了什么 孩子和妈妈都很努力,为何成绩上不去 孩子:我觉得活着没有意思 妈妈:我以为打你,就是爱你 妈妈极度焦虑背后的代际创伤 做不焦虑的妈妈,培养孩子的幸福力 孩子可以学习如何管理妈妈 孩子的问题绝不是一座孤岛 案例追踪:小新可以自己为学习负责了吗?妈妈还在为 小新的成绩焦虑吗? Part 3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第一章 孩子贪玩,不愿意写作业,怎么办?——如何引导孩子自我负责? 妈妈坚持爱与自由,孩子却考了最后一名 为什么溺爱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865”分析:妈妈和孩子都需要学会自我负责 如何有边界地爱孩子,让孩子学会自我负责? 更高层级的母爱是放手,让孩子摔倒再来 案例追踪:妈妈改变后,派派有什么新变化? 第二章 孩子自卑、爱哭、缺乏自信,家长怎么办?——如何引导孩子发现资源? 男孩哭是软弱、差劲的表现吗? 为什么家长越操心努力,孩子越不尽如人意? 孩子究竟是怎么变得自卑的呢? “865”分析:发现资源是疗愈自卑的良药 学会爱上自己 案例追踪:妈妈做对了什么,冬冬变得更自信阳光了? 第三章 孩子考了倒数第一,无法走进孩子的心里,怎么办?——如何去相信孩子? 孩子数学考了全班倒数第一,还顶嘴 为什么妈妈无法走进孩子的心里? “865”分析:相信的力量 如何做到真正的相信? 多元智能:每个孩子都有天赋异禀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 案例追踪:行行对妈妈打开心扉了吗? 第四章 孩子总要长时间哄睡,怎么办?——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很长时间才能哄睡女儿,妈妈感到被绑架 哄睡可以实现孩子的安全感、满足感和联结感 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究竟有多少? “865”分析:孩子没有安全感该怎么办?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案例追踪:眠眠妈面对哄睡要求,现在是如何应对的呢? 第五章 孩子难管,总是被学校请家长,怎么办?——如何帮助自己和孩子化解情绪? 孩子种种“劣迹”在告诉我们什么 受到情绪搅扰时,99% 的人走本能之路 “865”分析:如何提升老师、孩子及家长的情绪转化能力? 孩子有情绪,父母最好的做法是什么 人应该学的第一门功课就是化解情绪 案例追踪:妈妈和壮壮现在都学会情绪管理了吗? 第六章 孩子哭着想轻生,怎么办?——如何帮助孩子放下过去的伤痛? 11岁女儿想轻生,妈妈认为“孩子抗挫力太差” 孩子究竟为什么想轻生? 妈妈为何对女儿的情绪视而不见? “865”分析:放下过去,不再负重前行 如何帮助孩子放下失去的创伤? 比死亡更可怕的,是没有感受到爱和失去联结 案例追踪:放下伤痛后,豆豆可以坦然面对八戒的离去了吗? 第七章 天才少年失学在家,怎么办?——如何调整模式,去接纳和欣赏孩子? 少年多次失学在家,问题出在哪儿 妈妈为什么如此害怕孩子跟别人不一样? 孩子究竟为什么不去学校? “865”分析:调整模式,点亮家庭 如何调整自己的思维、情绪和行 导语 俞敏洪、陈向东、彭凯平、张琦、王人平、樊登、尹建莉、武志红、李柘远 真心推荐。 畅销书《不完美,才美》系列作者海蓝博士全新力作。帮助家长学着如何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一个拥有抗挫折能力和幸福力的孩子;一个无论遇到任何挫折和困难都能够回到宁静和谐、自由快乐,充满热情和希望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状态的孩子。 核心理念“865轻松教子法”,首次出版呈现。 一本送给所有中国家长的“亲子关系必修课”。 破解亲子养育背后的真相: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精彩页 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父母? 拿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会诚惶诚恐 我听许多家长说,想成为一个没有遗憾、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孩子的好父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关于好父母的衡量标准,有传统文化的标准,有自己父母的标准,有爱人父母的标准,有社会的标准,有亲戚朋友的标准,有社交媒体的标准,也许正是因为有太多的衡量标准,让我们有太多地诚惶诚恐以致不知所从。 在被各种信息冲击、人云亦云的今天,也许由于人害怕被孤立,害怕错过,害怕被落下,就像在潮流中被推着随波逐流,很容易身不由己、心不由己。若根据外界和他人的标准来评价自己是不是好父母,而他人和外界总是不断地变化,我们无法把控,所以就会经常焦虑、心神不宁。事实上,当你确定了自己心中的好父母的标准时,自然会找到自己的位置。 做让自己喜欢的父母 究竟什么样子才是自己喜欢的父母的样子呢?每个人的标准会有所不同,这里分享我的标准,你认同的可以作为参考,不认 同的,完全可以忽略。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标准,即便是听从、遵 从他人的意见,也是经过你探索之后认定的标准。人绝大多数的 后悔和遗憾是没有遵从自己的内心。 在我心里,成为自己喜欢的做妈妈的样子是: 1.让养育孩子成为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 不是每个女性都有机会成为妈妈,也不是每个男性都有机会做爸爸,在怀孕和生育越来越不容易的今天机会更难得。为人父母是命运的厚待,珍惜每一个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刻。孩子瞬间长大,珍惜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 你有没有觉得,孩子瞬间就长大了。我常常感慨女儿的出生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情。记得她刚出生时,医生把她放在我怀里时,她睁大眼睛看着我。那一刻,我们母女第一次相视,激动的情感和涌动的爱从心底涌出,这种感受刻在了我的骨髓里,历久弥新。三个月大的时候,她刚开始学习抬头,走路还摇摇晃晃的;六个月时,她开始学爬,努力用手去抓放在地毯上的玉米,结果越爬越远,逗得我哈哈大笑;2 岁左右的时候,她躲在桌子下偷吃巧克力,我问她在吃什么,她满嘴沾着巧克力却告诉我自己什么都没吃,既让我震惊又觉得非常可笑。她还和小朋友们一起,把家里的锅碗瓢盆、床上用品都当作玩具,弄得家里乱七八糟,却玩得非常开心……转眼女儿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比我高半头,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主见,有着对地球、对万生万物的爱惜,对弱势群体的悲悯,对上天的敬畏,有着对现代科技的理解和掌握,我可以和她讨论所有问题,她可以安抚我,逗我开心。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人生、学业和事业,在一起的时间更有限了,所以需要更加珍惜。人生说到底最核心的幸福就是家庭幸福,家和万事兴。孩子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的家庭、有的人是最重要的部分。 2. 养育孩子的精彩是在每个当下发生的 大多数人在无意识中,都把养育孩子变成了一场等待。等孩子出生,等孩子满月,等孩子会走,等孩子会说话,等孩子上小学、中学、大学,等孩子毕业、工作、结婚……生活是一条不回头的河,过去就过去了。等你忙完工作,忙完晋级,忙完买房,忙完赚钱,孩子的婴儿、幼年、童年、青春期都过去了。体验是在每一个与孩子交际的时刻,是在你和孩子处在一个空间的时候发生的:在每天的吃喝拉撒睡的烦琐中,在你进门看到孩子的时候,在你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吃饭、玩耍的时候,在你接送孩子的路上,在旅行途中,在节假日和亲戚朋友相聚、在说再见的时刻,在孩子生病的时刻,在孩子受挫的时刻,在孩子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刻,在孩子感受喜怒哀乐的时刻,在你自己有各种情绪和压力的时刻……你在每一个时刻的回应方式,决定了你养育孩子的体验,也决定了孩子的人生体验。 3. 自由快乐的体验是主动创建的 人的本能就是关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好、不如意的事情。所谓本能就是人在潜意识状态下,自然而然发生的行为,而许多科学家认为人 90%~95% 的行为都是受潜意识控制的。所以,养育孩子的自由快乐的体验是主动创建的。 为了体验自由和快乐,有几个关键步骤需要遵循。首先,要意识到自己当前的状态;其次,要主动营造这种状态;最后,全神贯注地感受自己的身体和情绪,确保身体感觉舒适,心情平静且愉悦,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到自由和快乐。 如何创建呢? 很简单,只需在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用心、用耳朵、用眼睛和身体去感受孩子,并与孩子互动。 (1)觉察自己的注意力在什么地方 太多的家长带着工作的问题,还有各种各样、永远处理不完的家里家外,以及各种问题的思考和缠绕回到家中,人回家了,心在别处,眉头紧锁,根本看不见孩子的存在,甚至听不到孩子的呼喊。 (2)放下与孩子无关的思绪 在进家门或与孩子互动之前,可以先做三次深呼吸,提醒自己将工作和其他与创建家庭和谐温暖无关的思绪留在门外,把注意力集中在家庭和孩子上。 (3)带着温暖、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