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张骞从长安出发,“凿空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从此,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使者、商人、学者、僧侣怀着使命与目的往来于这条道路,将中国的文明、文化、商品传向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也将世界的物质、思想与文明带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与精神世界。
从中国西安到意大利罗马,历时900个日夜,12000多公里,作者亲历丝绸之路,用特别的视角生动解读丝绸之路大历史,阐释2000多年来东西文化交流脉络,寻找丝路背后的文明逻辑,探求世界文明的未来之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丝绸之路(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大村一朗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2000多年前,张骞从长安出发,“凿空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从此,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使者、商人、学者、僧侣怀着使命与目的往来于这条道路,将中国的文明、文化、商品传向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也将世界的物质、思想与文明带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与精神世界。 从中国西安到意大利罗马,历时900个日夜,12000多公里,作者亲历丝绸之路,用特别的视角生动解读丝绸之路大历史,阐释2000多年来东西文化交流脉络,寻找丝路背后的文明逻辑,探求世界文明的未来之路。 作者简介 大村一朗,1970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清水市。大学毕业后一个人背着行囊,从中国西安出发,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跨越中国、中亚、西亚和欧洲,历时两年半,最后到达意大利罗马。之后,他用七年的时间,执笔写出了这本游记。 “人生就是打开一扇扇门扉的过程,每打开一扇门,我们都会有所收获。” 目录 【序言】 一 中国——文明在这里发源 黄土高原·源 河西走廊·洲 都邑胜境·史 西域风情·疆 开放之路·雪 二 中亚——文明从这里传承 双重警戒·逃 陌路相逢·离 流浪的自由之民·牧 乌兹别克风情·河 沙漠魔域·旱 三 西亚——文明的十字路口 安心静养·疾 分水岭·界 伊斯坦布尔·蓝 四 欧洲——文明的外延 保加利亚原风景·夏 罗姆奇遇·记 欧洲之心·水 朝圣之路·咫 丝路之梦·终 【后记】 【译后记】 序言 学生时代,我是一个极 其自卑内向的人。我的梦想 是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工作 者。然而因为缺乏“孤狼”精 神,我在最后关头打了退堂 鼓。现实与梦想之间的鸿沟 难以逾越,心情之压抑可想 而知。 大三那年暑假,我要回 一趟老家。受一位朋友的启 发,我背上睡袋,进行了一 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从东京 日野到家乡静冈,一走就是 六天。那次别出心裁的回乡 经历,让我有生以来第一次 感受到徒步旅行的快乐。随 心所欲,没有负担,无须时 刻关注时间,一个人,走到 哪儿是哪儿。更可贵的是, 一路上与陌生人的寒暄、交 谈,渐渐唤醒了被淡漠的都 市催眠的、与人交流的渴望 。尽管遭遇了恶劣的天气, 尽管腰酸腿疼步履维艰,尽 管有很多次,我都觉得已经 达到身体的极限,但咬咬牙 ,睡一觉,竟也坚持了下来 。 那次长途跋涉,让我明 白自己居然可以如此坚韧, 明白我还能做得更多、更好 。本是一次心血来潮的任性 之旅,却对我的人生产生了 重大影响。 第二年,大概是二月份 ,我第一次出国旅游。因一 直生活在日本这个小岛之国 ,我总觉得世界很大,遥不 可及。波斯的唐草纹样传到 日本需要几个世纪,马可波 罗的东方之行花了25年之久 。但没想到,从新潟坐飞机 到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 然后换乘火车到莫斯科,一 共就花了六七天。 结束莫斯科之旅,我产 生了一个更任性的想法一一 徒步穿越丝绸之路!我记得 在一本骑行游记中读到过, 丝绸之路总长约12000千米 ,如果步行,大概要花两年 半的时间。 和六七天相比,两年半 是一段漫长的时间;但假设 活到70岁,那么两年半就只 是冰山一角了。古人花了几 个世纪才走出了贯通东西的 丝绸之路,如果我用两年半 就能走完,其中的意味恐怕 不是“意义非凡”就能涵盖的 。 我开始构思丝路之旅的 具体行程东起西安,西至罗 马;饥则食,饱则行;日落 则息,天明则起。虽征途漫 漫,但路在脚下。 其实,重要的不是能否 到达罗马,而是能否将自己 的想法付诸行动。倘若受到 上天的眷顾,成功到达罗马 ,那么,我的人生将翻开新 的一页。所以不要犹豫,奔 走吧!大村一朗。 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 走。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导语 丝绸之路是全球化的起源,读懂丝绸之路,才能理解今日中国与世界。丝绸之路开辟东西方2000多年文明命脉,它创造了历史、文明、文化与经济奇迹,也传递着财富、文化、智慧、艺术……丝绸之路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走向中国,更蕴含了今日中国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只有读懂丝绸之路,才能看清人类文明的未来。 用特别的视角诠释丝绸之路,寻找丝路背后的文明逻辑。从西安到罗马,作者亲历丝绸之路,零距离为我们解读丝绸之路的历史、文明与文化,不仅能让我们了解丝绸之路的辉煌与意义,也能感受不同国家、民族的风土人情。 该书译文流畅,语言生动有趣,是一部了解丝绸之路的上佳读物。 后记 丝绸之路——顾名思义, 是将中国的丝制品运向中亚 以及欧洲等地区的一条商路 ,慢慢地,它成了连接亚欧 大陆的一条交通要道,大大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 交流。 从张骞出使西域起,这 干百年来,来往于丝绸之路 的人不在少数。随着社会的 发展、交通的日益便利,相 信会有更多的人循着这一路 线去追寻那段不朽的记忆。 20多年前,日本一个叫 大村一朗的年轻人为了重温 历史,更为了挑战自我,开 始了丝绸之路徒步游。从中 国的西安出发,踏上了900 多天的漫漫“征程”。 “东起西安,西至罗马, 饥则食,日落则息,天明则 行,征途虽漫漫,路却在脚 下。”这是大村一朗出发前 的构想,这一路上他也在践 行自己的承诺。翻译过程中 ,我倾听一朗先生亲身经历 的一段段“人间温情”,感动 于他不畏艰难险阻不到罗马 不罢休的拼搏精神。同时, 作为译者的我,仿佛也与一 朗先生同行于丝绸之路上— —离开十三朝古都西安,走 过黄土高原,跨越茫茫大漠 ,跋山涉水,风餐露宿…… 最后成功到达罗马。“一路 上”,我欣赏了中国西部的 自然人文风光,也领略了中 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的异 域风情。我陶醉于一幅幅波 澜壮阔的历史文化画卷里。 一朗先生在完成徒步旅 行这一惊人之举后,他又达 成了自己的另一个梦想—— 花费了7年时间写成了这本 游记。说实话,读完这部大 作,我既兴奋又惶恐:兴奋 于自己“邂逅”了偶像一朗先 生,遇见了一本让人热血沸 腾的好书;惶恐于对一朗先 生的敬畏和自己能力不足, 不能把原稿的风貌一一展现 在读者面前。如今,译稿终 于全部完成。在翻译的过程 中,我有幸得到了新华先锋 的编辑、我的学生、家人及 朋友的鼎力相助,感激之情 无以言表。 首先我要感谢新华先锋 的各位编辑。他们专业知识 精深、为人和善,对我翻译 工作给予了悉心的指导。译 稿的完成,编辑们功不可没 。 我还要感谢燕山大学外 语学院我指导的硕士生:赵 云姣、郭红敏、王媛以及徐 伟杰、王腊。她们参与了本 书的部分翻译工作。感谢她 们为此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我特别要感谢我的家人 。因为这次翻译工作,家人 不仅为我腾出了更多时间承 担了家庭琐事,还特意陪我 去了一趟西安,好让我感受 古都的人文气息,追寻一朗 先生留下的足迹。她们的支 持和陪伴是我翻译的动力源 泉。 最后,我要感谢本书的 作者大村一朗先生,是他让 我足不出户走完了丝绸之路 ,让我有了挑战翻译工作的 契机,也是他给了我在翻译 之路上继续前行的自信和勇 气。 我想引用您的一句话来 结束翻译后记:人生无处不 风景,所有的结束都是另一 个新的开始。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译 稿中不免出错或有所纰漏, 望各位专家学者以及读者们 不吝赐教,我将不胜感激。 孙立成 2016年夏初于家中 书评(媒体评论) 丝绸之路也不仅仅是属 于过去的路。因为现今丝绸 之路上的国家的人们依然生 活在那儿,他们的生活从古 代一直延续至今。古时丝绸 之路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而现在我们依然在丝绸之路 上建造铁路、运送油气;而 在信息时代,我们更是拥有 了一条“数码丝绸之路”。所 以在我看来,丝绸之路并不 仅仅存在于某一特定的时间 段,它是贯穿古今的重要道 路。 ——英国历史学家、牛津 大学历史教授 彼得·弗兰科 潘 古代丝绸之路兴盛和繁 荣发展的一千年,促进了东 西文明的交流,长期持续的 多元文化的交融荟萃,吸纳 了不同地区的文明精华,丰 富了中华文明的表现形式与 文化内涵,催生了公元4世 纪至14世纪的敦煌莫高窟 735个洞窟和窟内4.5万平方 米壁画、2000多尊彩塑, 以及莫高窟藏经洞出土公元 5世纪到11世纪的6万多件 文献和艺术品。 ——“感动中国2019年度 人物”、敦煌研究院名誉院 长 樊锦诗 横亘欧亚大陆的丝绸之 路,稍有历史知识的人没有 不知道的。它实际上是在极 其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东西文 化交流的大动脉,对沿途各 国、对我们中国,在政治、 经济、文化、艺术、宗教、 哲学等等方面的影响既广且 深。 ——国学大师 季羡林 精彩页 日本人的长安情结(行约29公里) 第一站便是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城如今是陕西省的省会,古时叫长安。在中国的武则天时代,日本的遣唐使来到长安,目睹了新修成的大明宫,当下便受到了极大震撼。回国后,长安便成了日本营建都城平城京唯一的范本。平城京是完全模仿长安城的规划来设计的,只是由于土地和建材的匮乏,最终都城规模只有长安的四分之一。当时,天皇号召全国男女要穿唐装,学习唐的制度历法、宗教节俗、文学艺术。就连如今日本的技艺强项——刀剑、围棋、相扑,也统统学自唐朝。日本的诗人因此得意地吟道:“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用日本作家梦枕貘的话说:“长安,正像一个快熟透了的果子。”而彼时的日本,混沌初开,如同被扔入沧海中的弃儿,急需寻找自己文明的母乳。 与中国的玄奘法师西行天竺求取真经相似,当时,日本的留学生从盛唐文化里汲取了无数养分,以至于在唐朝,日本的遣唐使是所有国外使者中最有风度和最有礼貌的。中华文明传入日本,用千年光阴,改变了日本人的气质精神,并延续至今。 从那时起,长安便成了我们永远的精神故乡。 几百年后的我,也染上了这浓浓的“长安情结”。 如今的西安城,四周保留着高约12米的古城墙,四方各有一门,其中西城门就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过去的商人和探险家就是从这里满怀着忐忑与激动,踏出了漫长旅途的第一步。 虽说已是六月,早上仍有些凉。穿过晦暗微冷的西城门隧道,站在城外宽阔的空地上回望,城门上危耸的楼阁仿佛守卫一般俯视着城下,似乎要拒我于大门之外,又似乎是在告诉我不能退缩。 两位中国朋友焦先生和范先生已在城门外等我了。焦先生是西安当地的导游,范先生是西城门经营土特产的摊主。虽然前天才相识,但他们为了见证我的丝绸之路徒步游,特意一大早赶来为我送行。 我卸下背包,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张40厘米见方的淡黄色厚纸。展开厚纸,就看到上面用漂亮的朱红色楷体字写着的七个大字——“丝绸之路徒步游”。这是焦先生的朋友——书法家杜先生昨天亲手为我书写的。我跟杜先生约定,一到罗马,就把与这七个大字的合影照片寄给他。起点的合影照已经有了,不知终点的照片何时才能贴上? 带着约定,我踏上了旅程。徒步旅行前,我曾一度犹豫不决,然而迈出了第一步,心里便豁然开朗了。想来世上的事,大抵都是这样。 我的心正因这次“壮举”激动不已,迎面走来一位扛着铁锹的老人。擦肩而过的瞬间,他突然停下脚步,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打量着我。 “你好。” 我微笑着用中文和他打招呼,老人家却没有丝毫反应。 可能因为我的背包过大,这里的乡民们觉得稀罕少见,只要看见我,总要盯着我瞅上半天。偶尔目光交叠,他们既不微笑示意,也不把目光转向别处。这种“关注”让我浑身不舒服。不到半天,我已身心疲惫。为了尽快结束这尴尬,我加快了脚步。好在,咸阳就在眼前。 在咸阳,但凡是饭馆和商店聚集的地方,就一定能找到很多小旅馆。中国的旅馆名是门学问,比如,“某某饭店”基本是一般的宾馆,“某某大酒店”就是高级宾馆,而“旅社”“招待所”是简易旅馆,大部分不能洗澡,卫生间也是公用的。自然,价格也便宜,一个单间一晚大约20元。 我被一家名叫“幸福之家”的小旅馆吸引,看门的是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他看着我,有些紧张。我拿出随身携带的《汉语会话集》,用手指着“今晚我要住店”这句话给他看。小男孩很机灵,一下就明白了,拉着我去看房间。客房是个双人间,干净整洁。原价20元一晚,小男孩又给我便宜了5元,我当即就决定住下了。 订好房间,放下行李,小男孩把我拉到中庭。先是让我坐在椅子上,然后又从木桶中舀来了一盆热水,示意我洗脸洗脚。在这样便宜的旅店,我竟能享受这样贴心的服务,这让我很意外。收拾完房间,男孩的父母正好回来了,我办理了入住手续,安顿了下来。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