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明清十八描类画谱源流考(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作者 | 路遥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目前,美术史学界对明清“十八描”类画谱“源”与“流”这一课题的研究涉入不深。本书作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为研究己任,将该课题进行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研究,清晰地梳理与还原了此类画谱由“源”至“流”的传播进程,立足于“十八描”类画谱的发展史观,完整地呈现出此类画谱传承与发展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作者简介 路遥(1981年7月-),男,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艺术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画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现任教于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问题点 (一)研究对象 (二)提出的问题点 二、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一)研究意义 (二)创新点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四、研究方法及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十八描”类画谱的源起 一、早于“十八描总括”的线描体法与描名 (一)曹吴二体 (二)游丝描 (三)颤笔 (四)减笔 (五)行云流水 二、《绘事指蒙》现存考据的疑点 (一)王世襄《绘事指蒙》校点本存在的疑点 (二)谢巍对《绘事指蒙》考录的疑点 三、《绘事指蒙·序》和“张春” (一)《绘事指蒙·序》 (二)作序人“张春”的第一次考据 (三)作序人“张春”的第二次考据 四、《绘事指蒙》中的古今同义字 (一)全谱中的两处误刻 (二)全谱中的古今同义字 (三)洪楩刻本与胡文焕刻本图式署名的差异分析 五、《绘事指蒙》中的口语词与方言词 (一)口语词 (二)方言词 六、《绘事指蒙》卷末题记人“东原”的考据及其成书时间 (一)卷末题记人“东原” (二)《绘事指蒙》卷末“东原”题诗出处与残页之间的关系 (三)《绘事指蒙》的成书时间 第三章 明清“十八描”类画谱的传承与发展 一、明代录有“十八描”的类书及画谱 (一)《夷门广牍》 (二)《图绘宗彝》 (三)《珊瑚网》 二、清代录有“十八描”的画谱与画论 (一)《芥舟学画编》 (二)《山静居画论》 (三)《绘事雕虫》 (四)《梦幻居画学简明》 第四章 “十八描”类画谱传入日本后的演进与嬗变 一、长崎文献记录的传日“十八描”类画谱及类书 (一)《图绘宗彝》传入日本的时间与现藏状况 (二)《夷门广牍》传入日本的时间与现藏状况 (三)《绘事指蒙》传入日本的时间与现藏状况 (四)《三才图会》传入日本的时间与现藏状况 二、日人据明清“十八描”类画谱所撰的画谱 (一)《画巧潜览》 (二)《画学捷径》 (三)《写山楼描法》 (四)《人物十八描图式》 三、旅日画家王赢撰《海仙十八描法》 第五章 文晁本、台岭本、王赢本画谱的比较分析 一、三种画谱的成书时间 二、三种画谱描名与描法释义上的比对 (一)三种画谱描名顺序的比对 (二)三种画谱描法释义内容的比对 (三)三种画谱描法释义中关键字与词的义证 三、三种画谱描法图式的比对 (一)高古游丝描 (二)琴弦描 (三)铁线描 (四)行云流水描 (五)马蝗描 (六)钉头鼠尾描 (七)混描 (八)撅头丁 (九)曹衣描 (十)折芦描 (十一)橄榄描 (十二)枣核描 (十三)柳叶描 (十四)竹叶描 (十五)战笔水纹描 (十六)减笔描 (十七)柴笔描 (十八)蚯蚓描 四、受日本“和样‘十八描’”画谱回传影响的中华民国画谱 (一)《古佛画谱》 (二)《马骀画宝》 (三)《鹤巢人物画稿三千法》 第六章 明清“十八描”类画谱流播日本产生的跨文化认同 一、明清“十八描”类画谱流播日本产生的跨文化认同 二、受“十八描”影响著名浮世绘画家 (一)菱川师宣 (二)鸟居清信 (三)铃木春信 (四)喜多川歌麿 三、明清“十八描”类画谱流播日本的启示 (一)固本浚源与汲取外来相结合 (二)颠覆突破与实践创新相结合 结论 附录 一、中日“十八描”类画谱与类书(含画理、画论)总表 二、本书所择善本及馆藏总表 三、“十八描”类画谱、类书传日的时间和馆藏状况总表 参考文献 一、古籍善本 二、《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三、近现代影印的古籍丛书本、古籍单行本 四、地方志 五、字典、词典及专著 六、日文、英文、德文专著和译本 七、期刊 序言 “十八描”类画谱的发展 史——《明清“十八描”类画 谱源流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与传播的载体是人和书籍。 与人相比,书籍起到的作用 更为广泛。欲解古代流传的 画谱,欲通古人之心志,欲 晓古人之义理,必然始于考 据。“凡欲一种学术之发达 ,其第一要件,在先有精良 之研究法”(梁启超《清代 学术概论·九》,要研究明 清“十八描”类画谱,必对善 本所涉的文字和画学理法进 行考据,无考据则不成学、 无考据则文不实。仅将古人 的智慧和心得加以简述而不 加入个人创造性的思维,因 袭古代著作与前人旧说而不 加以辨伪和考澄者,便犹寿 陵余子步于邯郸。 路遥著《明清“十八描” 类画谱源流考》是以现存明 清“十八描”类画谱的古籍善 本为研究文献进行考论、校 雠、辨伪的:以此类画谱在 中日两国的“传承”“发展”“ 演进”“嬗变”为研究线索, 再结合中日两国四十余家大 学、科研机构的馆藏情报基 础上对描名、释义、图式进 行考据与研究;以求“辨章 学术、考镜源流”。他科学 严谨地架构出明清“十八描” 类画谱的传播进程并揭示其 流播日本后所产生的深远影 响。以“十八描”为研究对象 的著录可谓屡见不鲜,涉画 谱源流问题的却风毛麟角、 寥若晨星。原因有三:其一 ,从画谱善本的搜集、整理 、校雠、考据,这些研究过 程是极其复杂与庞大的,更 需要进行音韵学、文字学、 训诂学,即古代谓之“小学” 的研究,要求研究者通晓版 本学、图书馆情报学,促进 学科交叉融合;其二,研究 明清“十八描”类画谱须从源 头出发,更要对流播日本的 善本和日人依传入善本编绘 之画谱进行搜集、整理、校 雠、考据;其三,凡涉日文 画谱、日文学术资料,需要 研究者每日在浩瀚的书海中 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进 行繁琐的查证与翻译。正因 上述三点,做此研究的学者 寥寥无几。路遥肯花费数年 进行深入而持久的研究,以 自身学识完整地架构出此类 画谱从“源”至“流”的历史传 播进程是难能可贵的。此外 ,他立足辩证唯物主义发展 观而提出“描法释义和描法 图式沿着纵向和横向两个方 向发展”,并创造性地提出“‘ 十八描’类画谱的发展史是 外部与内部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书独具的创新点和科 学论断离不开他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的研究,也将极大 地影响此类研究未来的走向 。 路遥所做的研究不落古 人之窠臼,既有文献学的广 征博引,又有考据学的缜密 规范。我很难想象他当时研 究的艰辛,至少肯下如此功 夫的学者已不多见。当然, 他即便下如此之深的功夫进 行研究也未必全为定论,此 研究涉猎文献之广难免有所 纰漏,同领域资深的专家和 学者若要指正与批评也属正 常。在今后的学术道路上, 希望路遥如其名一样愈行愈 远,再出佳作! 我以此择抄作该书序之 结语——“读古人书而不信 古人是欲诬古人也。尽信古 人则又为古人所诬。苟我之 理胜虽六经有可删可革之文 。岂可拘拘于古人之言而不 反求其理哉!”(清代华琳 《南宗抉秘》) 2021年9月6日于哈尔滨 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