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白诗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城纪。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非凡的自信、傲岸的人格和洒脱的气度,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的诗歌创作充满兴发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浩瀚的气势、壮美的奇景,又有风神情韵与明丽意境,被后世誉为“诗仙”。本书选取李白诗集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配以简明的注释和评析,以便阅读。 目录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峨眉山月歌 渡荆门送别 秋下荆门 荆州歌 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 望庐山五老峰 长干行二首(其一)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金陵酒肆留别 夜下征虏亭 横江词六首(其五) 静夜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襄阳歌 江上吟 春夜洛城闻笛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一) 日出入行 嘲鲁儒 短歌行 子夜吴歌四首(其三) 夜泊牛渚怀古 关山月 游泰山六首(其六) 苏台览古 望天门山 南陵别儿童入京 蜀道难 送友人入蜀 乌夜啼 春思 塞下曲六首(其三) 丑女来效颦(《古风》其三十五) 玉阶怨 大车扬飞尘(《古风》其二十四)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灞陵行送别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其一) 玉壶吟 燕昭延郭隗(《古风》其十四) 行路难三首(其一) 登高望四海(《古风》其三十九) 登太白峰 乌栖曲 梁甫吟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长相思 梁园吟 将进酒 鸣皋歌送岑征君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梦游天姥吟留别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赠从弟冽 上李邕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沙丘城下寄杜甫 鲁东门观刈蒲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越女词五首(其三) 登金陵凤凰台 丁都护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寄东鲁二稚子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桃花开东园(《古风》其四十七) 秦王扫六合(《古风》其三) 登高丘而望远海 羽檄如流星(《古风》其三十四) 出自蓟北门行 行行且游猎篇 北风行 古朗月行 哭晁卿衡 远别离 书情赠蔡舍人雄 山中答俗人问 山中与幽人对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游敬亭寄崔侍御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独坐敬亭山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 送友人 入清溪行山中 宿清溪主人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赠汪伦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奔亡道中五首(其四) 宣城见杜鹃花 金陵新亭 西上莲花山(《古风》其十九) 扶风豪士歌 赠溧阳宋少府陟 北上行 独漉篇 金陵三首(其二)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南奔书怀 万愤词投魏郎中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 赠张相镐二首(其二) 赠易秀才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一) 上三峡 早发白帝城 荆门浮舟望蜀江 江夏赠韦南陵冰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司马将军歌 临江王节士歌 鹦鹉洲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公无渡河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赠何七判官昌浩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哭宣城善酿纪叟 序言 怎样读李白诗 薛天纬 王国维曾把诗人分为“客 观之诗人”与“主观之诗人” (《人间词话》),按照这 种区分,李白属于后一类, 他的诗基本上是以自我为表 现对象的主观抒情诗。我们 谈论怎样读李白诗,实际上 指的是怎样读李白的抒情诗 。 李白的抒情诗最好读。 比如《静夜思》,妇孺皆知 ,至今仍是年轻父母对刚会 说话的小儿进行启蒙教育时 首选的“语言文学”教材。如 《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 城》《赠汪伦》《黄鹤楼送 孟浩然之广陵》等,人们不 一定记得住这些诗题,但只 要提起第一句,大概小学以 上文化程度的人都能流畅地 背出来,理解诗意也绝无困 难。 李白的抒情诗又最难读 。一首《蜀道难》,“奇之 又奇”(唐殷璠语,见《河 岳英灵集》),当时就受到 贺知章的激赏,历经千余年 ,解读至今,它的主题仍是 唐诗研究者探讨的话题。《 蜀道难》是用传统乐府旧题 写成的七言古诗,李白还有 不少名篇,是用当时新兴的 歌行体写作的七言古诗,这 些七古构成了李白抒情诗的 核心内容,也正是我们要解 读的重点。 解读李白的抒情诗,以 方法论言,其大端有四: 一要知人论世。这是读 诗的传统方法,也是非常科 学的方法。知人论世,就是 要弄清楚诗人生平的主要经 历,并且把他的诗歌创作与 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说明一 首诗是诗人在怎样的生活背 景下创作出来的,又反映了 诗人当时什么样的特殊感情 。研究诗人生平经历,属于 考证性质的工作,所依据不 外两个方面:一是正史中的 本人传记及其他史籍、笔记 、诗文中有关他的记载;二 是他的诗文中关于自己生活 经历的写实性内容。通常情 况是,史籍关于诗人生平的 记载往往很简约,诗人生平 事迹主要靠自己的诗文来展 示。李白作为“主观之诗人” ,诗中较少写实性记述,这 就给我们知人论世带来了很 大困难,也造成解读李白诗 歌的诸多失误。1962年, 稗山先生发表《李白两入长 安辨》一文,提出李白于开 元年间还有一次长安之行的 新说。这一说法于20世纪 70年代得到郭沫若的赞同与 发挥。20世纪80年代后, 研究者们就此展开进一步探 索,确认了李白约于开元十 八年(730)“一入长安”, 欲干谒求仕进,而以失败告 终的基本事实,并把《行路 难》等名篇定为“一入长安” 失意后所作,从而使这些诗 的内容得到了正确阐释。“ 两入长安”说的确立,是当 今李白研究最重要的成果, 也是知人论世的成功范例。 二要把握诗人感情活动 的特征及变化轨迹。仍以“ 两入长安”言之。李白“两入 长安”虽然都以从政理想的 破灭而告结束,但“两入”的 情况大不相同。“二入”是玄 宗皇帝征召,李白在宫廷受 到非比寻常的恩宠,他一时 踌躇满志,以为功业理想就 要实现。孰料遭到权贵的谗 忌,因而被玄宗日渐疏远。 再加上酷爱自由的他受不了 宫延生活的拘束,所以,当 功业理想破灭之后,他做出 了上疏请还的选择。“二入 长安”带来了抒情诗创作的 第二个高潮,《梦游天姥吟 留别》(按:诗题应为《梦 游天姥吟留别东鲁诸公》, 兹不详说)就是这一时期抒 情诗的代表作。将“一入”与 “二入”两个时期诗作的感情 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出它们 各自不同的特征及其间的变 化轨迹:“一入”诸诗,充满 不平与愤怒;“二入”之后, 李白经历了无比的荣宠,也 经历了巨大的幻灭,他看透 了仕途人生,清醒了,不抱 希望了,因而远离了愤怒, 显示出空前的旷达与超脱。 “一入长安”,李白虽然没有 达到仕进的目的,但因为他 尚未走近朝廷,因而对皇帝 仍抱有幻想,对前途并未失 去信心,所以诗中总是呈现 失望与希望交织、痛苦中又 能自我解脱的复杂感情,而 且诗末往往拖一条光明的尾 巴。“二入长安”后,李白一 时间对从政失去兴趣,出世 思想占了上风。从根本上说 ,李白终生都没有放弃他的 从政理想,但自“二入长安” 后,每当在现实中遭遇重大 挫折,出世思想就会抬头。 这是诗人进行自我精神疗救 的一种方法,也反映为其诗 歌思想感情变化的一种规律 。 三要正确理解诗中的比 兴寄托。比兴寄托是中国诗 歌从《诗经》《楚辞》以来 形成的艺术传统,也是李白 抒情诗常用的表现方法。李 白诗的比兴,不是一般意义 上的引类取譬或感物起兴, 而是以象征手法构建一个完 整的诗歌意境,但言在此而 意在彼,于眼前诗境中寄托 另一番深意。解读这类诗篇 ,带有较强的主观推测性, 似乎难成定论。但如果我们 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对诗人 生平及其抒情诗的创作演变 规律有了总体把握,那么, 当我们把一首用象征手法写 成的诗置于诗人抒情诗的总 体系中加以考察,就可能比 较顺达地对诗的寓意做出合 理解释。比如《长相思》, 起首云:“长相思,在长安 。”则诗应作于长安。诗中 写道:“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 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 摧心肝!”这里所抒写的并 非男女之情,而是诗人一入 长安期间,无缘走近朝廷的 企盼怅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