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读书》杂志评论本书:“《工人阶级的最后时光》是一部充满火的激情、愤怒和泪水的强有力的小说。气势恢宏。”
本书讲述了作者奥雷莉·菲莉佩蒂的祖父参加二战抵抗运动,在矿井下被盖世太保逮捕并投入集中营的过程,描述了洛林地区矿井被封、工厂被关之后工人阶级的境况和内心。
奥雷莉·菲莉佩蒂出生于1973年,法国的女政治家和小说家,曾就读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取得古典文学教师资格,参政前为文学教师。2003年出版处女作小说《工人阶级的最后时光》。《工人阶级的最后时光》讲述了她的祖父参加二战抵抗运动,在矿井下被盖世太保逮捕并投入集中营的过程,描述了洛林地区矿井被封、工厂被关之后工人阶级的境况和内心。
败北
深秋的黄昏,大约六点钟,一缕斜阳射向埃唐日森林,棕色的山毛榉树折射出落日的余晖。一辆白色轿车沿着圣。米歇尔山路向北方山顶驶去。轿车抵达山顶后,冲散鸦群,进入高原地带,但见一处孤零零的农庄,渐隐在昏黄的田野中。放眼望去,谷中丛林密布,重又陷入灰暗。落日无情,余晖退尽。忆昔日征战,洛林地区守卫薄弱,时刻遭受入侵之险,北方的部族惯于横扫此地。梅斯①还残存着意大利的风韵,教堂重檐叠壁,巍然而立,门窗装饰着彩绘的玻璃,坚实的墙壁由石灰岩砌成。
是的,就是这种感觉,在暗浊的风景中弥漫:这里是高城①地区的边界,地处边境。这里通向外界,无论你从蒂永维尔②或隆维③这样不太远的城市来,从芬施④或奥恩铁矿河谷地区来,还是从卢森堡、比利时或德国的森林或城堡来,都会感觉到此地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气息。
白色轿车经过安吉村,驶入一块圆形空地。一辆辆没装矿石的翻斗车散在此处,拉车的绳索穿过道路后才止住。绳索在两个金属柱之间形成的拱架已废弃,犹如一座无用的索桥。
远处,是别的村落。轿车行驶在乡路上,碰到两个直角转弯,因此放慢了速度。路边一栋栋狭窄的房屋被分成三间,一间给人住,一间给牲口,还有一间放干草。房屋的窗形狭长。街上空无一人。法国的德克萨斯已成空城。
轿车转向右方,在高原上驰骋。这个时节没有油菜。在墨蓝色的天空中,团云成簇,层层怒放,田野变成了深棕色。道路蜿蜒,刺眼的车灯闪过。轿车笔直开向前方,加速行驶。在路的尽头,有一座古老的农庄,就在糙石红土砌成的围墙前,车突然一个急转弯。砖缝里,绽放着一簇簇野花。
白色轿车全速冲去,撞在墙上,顿时变成一堆废铁,燃起熊熊烈焰。
哀痛的母亲
她哭喊着,嚎啕声回响在这小而寂寥的卢森堡城镇里。安吉洛①。一列人走在前面,一匹马拖着一方灵柩,这孩童的灵柩,白得单薄。安吉洛。一位年轻女人掉着泪,她身着黑衣,走在两个神色凝滞、身材高大的男人中间——煤矿铸就了他们坚实的臂膀,但先前是干农活儿,在意大利。安吉洛。这样的哭喊声已是第二次撕碎了这城镇,第二次让那些沉默地、缓慢地行进的人们喉头哽咽。十二年前,她的长子死去了,第一个孩子,第一个安吉洛。那孩子更年少,更童稚,直接从摇篮走入了坟墓。她一直挺过来。一九二三年,一九三五年。安吉洛。
五十七年后。已不在从前的市镇,而是距此三公里之外,在国界的另一边。法国,如今成为庇护地。那里讲人权、讲融入。全城都在举行哀悼,店铺纷纷关门停业。城市在游行,市长逝世了。两千多人走上街头向他致以最后的敬意。橡木的灵柩上不见十字架,这一点非常醒目,只盖着法国国旗。在人群之上,飘扬着一面面壮丽的旗帜,有锦缎的、金丝线的、天鹅绒的,点缀着许多醒目的首字母缩写。法国共产党、摩泽尔①联合会、洛林铁矿总工会、法意友好协会、阿尔及利亚老战士全国总会、集中营儿童总会,许多面三色国旗,大片的蓝色,夹杂着些许绿色,还有大片的红色。吉尔伯特·马提奥利、萨尔瓦多·贝鲁齐、弗朗索瓦·法拉利同阿尔芒·吉欧瓦奈里、雷内·德马泰斯、安吉洛·帕拉齐尼一起抬着棺木。让·科拉迪代表铁矿总工会部门的同志们致词。安吉烈②,为矿业和钢铁工业战斗了一生,从十四岁起便开始井下作业,先后当过学徒、钻井工,后来成为矿工代表。大家共同庆祝他获得三十年工龄老矿工勋章。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