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新华日报》《群众》周刊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研究视角。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借鉴传播学5W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在系统研究抗战时期国统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受众、内容、形式、特点、效果基础上,总结和揭示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规律,进而分析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就学术视野而言,作者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视角从抗战时期中共领导下的政权区域转换至国民党统治的大后方区域,改变了以延安为中心区域的传统研究思维。就现实意义而言,对于进一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规律,做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简介 汤志华,江西永丰人,法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指委委员,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年度影响力人物,八桂学者、广西首届思想政治教育领军人物。现任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宣传部部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共党史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著作5部,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4部;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广西优秀社科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目录 第一章 《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的办刊背景及宗旨 第一节 创办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创办过程及发行概况 第三节 办刊定位和宗旨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为争取国统区舆论话语权的斗争 第一节 开展有理有节斗争,打破国民党新闻检查话语封锁 第二节 塑造中共在国统区的媒介形象,消解国民党的话语诽谤 第三节 进行广泛抗日政治动员,争取有利的话语空间 第三章 《新华日报》《群众》周刊推进国统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武汉时期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 第二节 重庆初期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 第三节 共产国际解散前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 第四节 共产国际解散后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 第四章 《新华日报》《群众》周刊推进国统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与受众、主要方式与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受众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方式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 第五章 《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风格 第一节 与土地革命时期党在国统区秘密出版的代表性刊物的话语风格比较 第二节 与延安时期《解放》周刊、《解放日报》话语风格比较 第三节 与国统区不同政治倾向报刊的话语风格比较 第四节 《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的话语特点——以社论为例 第五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话语价值取向 第六节 丰富多彩的话语表达方式 第六章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大众化的效果分析 第一节 加强了国统区地下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第二节 在国统区民众中树立了中共光辉形象 第三节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的传播 第四节 坚定了全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心 第五节 推动了国统区抗日救亡运动 第六节 影响和团结了大批国际友人 第七章 抗战时期党在国统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点、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抗战时期国统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抗战时期国统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第三节 抗战时期国统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启示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