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陪父母老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解玉军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记录了母亲从生病到离世的整个过程。作者用近似日记的形式,写下了从父母生病住院,到进入养老院的过程,进而度过了一段安静与平和的时光。之后波澜再起,有母亲的帕金森病加重到逐渐失能,以及离世前子女的抉择和纠结。
作者用这些亲历的片段和即时的记录,告诉我们,面对父母的衰老是一个不断加强心理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冲击认知的过程。面对生病与机能退化,总以为治疗就会好,但最终是接受这些病痛并与之相伴,尽力在病与退化的间隙,争取一些对生活的快乐。书中记载的那些对父母生病压力时的心态,对生命的思考,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
作者简介
解玉军,网名“此情”,本科毕业于动物学相关专业。豆瓣阅读原创作者,著有《小趣味》《吃吃看》等四部豆瓣电子书。常年在豆瓣记录自然与生活。
目录
自序:十七年
奔波:在家和医院之间
入院:进入养老新阶段
焦虑:特殊时期的种种想法
努力:不轻言放弃
坚持:有一点点起色也值得
接受:人生如此
告别:支离破碎的日子
后记:不是追忆
妹妹的文章
序言
十七年

衰老就像黄昏来临时的
一场考试,一边是想要答题
的迫切心情,一边是越来越
暗的光线,越来越看不清的
试题。当黑暗全面笼罩,坐
在试卷前面的人,心里才明
白,没有答案。
再多的知识储备,再多
的金钱,都无法撼动衰老本
身。好在它有过程,或长或
短,或快或慢,尽管越走越
暗,但终点所在之处却不得
而知,人无法决定。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
学会在不适应中享受。心态
要稍稍滞后于衰老,精神相
较于肉体,要年轻一点,如
此,才有勇气继续走下去,
才有能力享受一些安然的时
光。
再苦的一天里,也有不
痛苦的时光。在被病痛淹没
之前,总还有风景可看。人
与人之间的陪伴,就是老去
之时最好的依靠。人对自己
的安慰、豁达的情怀,是明
知失败却坦然面对的正确态
度。
这就是人性的温度,人
性的闪光,人不肯屈服于命
运的倔强。
长达十几年、几十年的
战斗,其实人没有一刻放弃
过。所以我要把这些写出来
,尽管我到老了也还是无奈
,但人活着,希望就在。
而死亡,是对勇气的褒
奖,是永恒的解脱,彻底的
休息。未知生,焉知死?同
样,死亡回照存活时光,如
同斜阳返映天地,大块文章
,一片锦绣。

爸爸生于1937年,妈妈
小他一岁,生于1938年。
爸妈退休后于1998年搬来
威海,至今已有二十五年。
先前身体好的时候,生活怡
然快乐,从妈妈2006年心
脏出了问题到去世,一共十
七年。这十七年,与老同行
、与病抗争是他们生活的主
线。爸妈天性坚强乐观,他
们相濡以沫的爱情,贯穿一
生,直到死亡把他们分开。
在疾病开始之初,我们
并不认为这是常态,只看作
是摆在面前亟待克服且必定
能克服的障碍。我的奉养手
记,也并不是从2006年开
始,而是2011年才偶尔记
记,那个时候,尽管奔波劳
累,但从未绝望,有必胜的
信念。这些年也并不总是紧
张,比如2017年,妈妈的
帕金森病因前一年安装脑起
搏器(DBS)而得到控制,
房颤也没有进入后一年的频
繁发作期,那一年,爸妈过
他们的日子,我享受我的生
活,一篇记录都没有——这
种难得的空白,太幸福了,
也太少了。
妈妈的病,是房颤和帕
金森病。房颤2006年开始
发作,到2019年,共做了
四次心脏射频消融手术。为
防止房颤引发栓塞,还做了
左心耳封堵术。帕金森病
2012年开始发作,2016年
安装了脑起搏器。其他疾病
,是相伴这两种病病程发展
而产生的,如失眠、抑郁、
焦虑、便秘等等。身体也逐
渐失能,2019年住进养老
院以后,历经全自理、半自
理、不能自理各阶段,护理
套餐也从全自理、半自理、
不能自理和专护一路升级到
顶。
爸爸身体一直还好,他
2010年查出糖尿病,控制
得不错。2019年得了脑血
栓,自救意识强,送医及时
,没有后遗症——这也是
2019年他们去住养老院的
主要原因。当时我正在神经
内科ICU护理爸爸,妈妈在
家房颤发作被救护车送到急
诊室门口。
爸妈是六十年代大学生
,他们的养老理念,就是经
济独立、不麻烦子女。从六
十多岁就四处考察养老院,
早已准备好了一切费用,在
家里坚持到实在不能坚持,
于爸爸八十二、妈妈八十一
岁那年,住进了医疗条件符
合妈妈需求的养老院。
我陪他们老去,看生命
的长河逐渐枯竭,看生命的
时钟慢慢停摆,看人性,看
爱意,看亲情。这些年一切
甘苦,都在心里累积,这本
书,就是这样自然流淌出来
的,最真的感受。
所有人都必然死亡,对
死亡的思考贯穿人类历史,
并将永远探求下去,生老病
死是人类文化的主题之一。
我在观察,也陪着老去,岁
月一视同仁地流淌。所以我
的观察与思考,是个案,也
是共性,有不同,更多的是
相同与相通。这本书的意义
也在于此。
一直记录,只要他们还
在,我就一直奉养,一直陪
伴。没想到,妈妈这么快就
走了,终章这么快就到了。
整理这些手记的过程,是重
温暖意与痛苦的过程,是重
新思考生死的过程,极为残
酷。想起妈妈对我的十二字
评价:“招之即来,来之能
战,战之能胜。”妈妈,这
次我拼命战斗,却失败了,
最终失去了你。在命运面前
,人是永远的败将。但,你
顽强地抗争过,我们勇敢地
战斗过,此生没有遗憾。
这本书,是献给妈妈的
,感谢你给我生命,伴我走
到人生中途。感谢你的爱,
让我在这世间舒展且开阔。
感谢你和爸爸,给我和妹妹
一个家,让我们四口的心,
永永远远完整地在一起。
2023年8月8日
导语
能在记忆里能留下那么多关于父母的美好的回忆,是一种幸福。
在家和医院奔波的日子里,我们安放好焦虑一起坚持。
在照顾父母的日子里,我们理解了什么是老去。
在记录父母老去的时候,我们展现出了自己的困惑与需求。
后记
不是追忆
对一个人最深切的思念
往往是从失去开始的。
对一个人过往的追忆,
往往也是从失去的那一刻开
始发愿的。
无数的书从一个人离开
世界的时候开始倒叙,从最
初的惊惶中回过味来,痛惜
未曾珍惜的相处时光,感受
到离开造成的巨大空洞,以
及以为来日方长而忽视的深
入了解——仍然不会为在世
之人做的事,却发愿为离世
的人做一做。于是开始寻旧
物、访旧人,想从中找到被
此人关怀和温暖的感觉。如
果是小说,一个人的离去是
一个最好的开头,它用结束
把所有的线索系到一起,再
出发去厘清每一条线索,找
其由来,追其发展,像用归
帆来寻大海,用落叶来找春
天,由果及因,由死及生,
由点到面,到波澜壮阔的世
界、时间和人生。
这本书不是这样,它不
是追忆。
它是即时的记录,是我
跟父母相处的每一次触动的
即时记录。它是正叙,按时
间顺序,记录所有的悲欢。
没有隔着回忆的薄纱,也不
劳回忆粉饰,一切都清晰鲜
活,是当日报纸新闻,非月
刊,更非小说。
如果应该做的事做了,
应该说的话说了,应该记的
感受记了,那就没有遗憾了
吧。
把跟父母相处的记录归
到一起,就成了书。我原本
的打算,是他们活着,我就
一路记录,这是我的生活,
是他们的生活,是我和他们
一起的生活。然而我们失去
了妈妈,这些记录她活着的
时光的文字,就结束了,这
就是这本书在这个时间出版
的原因。
她离世前十三个日夜,
我奔波抢命,一字未记。离
世后十一个日夜,我惊愕失
神,一字未记。此后,长歌
当哭,我于夜晚写文宣泄,
每每写到崩溃,大哭不止,
无法终篇。这些文字,是写
给妈妈自己的,从未公之于
网络。但这本书是给妈妈的
,我对她的思念也是给她的
,所以这些记录她死因和身
后事过程的文章,也要收在
书里。我自己没有回看过,
不能回看。因为哭声太大,
应编辑的要求拿下两篇,是
四七和七七当天所写。四七
的感觉,是从被猛击的眩晕
里苏醒过来,感受到的剧痛
,七七则是从不信她离世到
相信她真的离去,从心存侥
幸到绝望的时刻,“哀莫大
于心死”,信夫。
当时,我不相信会有这
样冷静的时刻,可以平静叙
述,不加眼泪。可见时间的
慈悲,它把悲痛变远变淡;
也是进化之功,大脑用遗忘
来保护,防止人的崩溃。此
时,更可见即时记录的可贵
,因为追忆,永远不敌即时
。当时的触动,记录下来,
是不可被推翻的真实。而真
实无敌。
纪念有很多种方式,文
字只是其中之一。我选择文
字,是因为妈妈喜欢我出书
,也因为文字较为长久——
即使是现在的书浩如烟海,
但沧海不弃细流,正是每个
人的表达成就了这片烟海。
这本书将来自有其命运,或
沉或浮,但于我,在出版的
那一瞬间,使命已然结束。
妈妈,这本书献给你,
希望你喜欢。
精彩页
你不见我老
2011-05-30
病房里老人居多,尤其是心血管病房。看着一个个被病痛折磨得形销骨立,行动小心翼翼,心里不是滋味。我对妈妈说:“老天爷生人,寿限咱不跟他争,随他多少吧。可为什么要给人这么多痛苦,让人活得受苦,死得艰难呢?一直健康地活着,到大限来临那一天无疾而终该有多好呢!”妈妈笑我傻,说:“那样不受罪,谁不贪生?老来病多,一天天折磨,到最后越来越觉得活着没意思,反而不怕死了。上天也是怕落埋怨吧。”
尽管说得豁达,我终究不能释怀。健康是一种自由。健康的身体能让我们随心所欲地生活,这“随心所欲”就是自由。在轮椅里的人可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但肉体能承载他到楼下去吹吹风么?所以最可悲的不是在花季自我结束生命,而是心欲结束而体不能,刻刻煎熬。
所以,妈妈,在我有心有力的年龄里,照顾你伺候你,是你,也是我的福气。能让你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满足,我就幸福满足了。再过二三十年我也老了,你已无力为我心痛,因为你看不见。你不见我老,是我和你的幸福。
看着无数的人在老病中挣扎,我不寒而栗。命不由己,无论走到哪一步,生命是我们最无可选择的存在。老了,无论是挣扎着还是孤独地活着,都是分内,无法逃避。
想过死,会更珍惜生。在每一个晴空丽日的早上,轻快地走在路上,看着风景,身体的四肢百骸都散发着自由和快乐,这时,感恩之心油然而生:活着,真好啊。
死后的事我们顾不到,生前的事且好好做吧。“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人生如寄,与天地相比,何事何物不“如寄”呢?想到生命,面前总是出现一条黑黑的河,我们不过是这深不见底的生命之河里的渺小的一个。千百万年过去了,“轮”到我们浮到水面上来,露出头,看看风景,这几十年,就是“寄”。寄过了,又沉下去,风景再好,也与我们不相干了。
红桃五
2013-03-13
爸爸妈妈上了年纪,不大出门了。长天老日的,时间空得太多,所以他们干什么都早:起床早,午饭早,晚饭早,睡觉早。我这里还没下班呢,他们已经把饭吃完了。剩下的时间,看点儿书、看看电视、到门口的超市买买东西、东拾掇西拾掇,一天也就过去了。最大的乐趣是接我和妹妹的电话,其次是亲戚朋友的电话——朋友们也同时老了,互相讲讲儿孙聊聊身体发发感慨,也是乐事一桩。雷打不动的,是老两口每日打上两把扑克。
爸妈是办事认真的人,又勤快。以前在学校里,上级组织突击检查卫生,我们家是学校的金字招牌。无论何时、何人来查,后勤处总是带到我们家。被褥永远是叠得整整齐齐的,上面还搭着雪白的钩花床罩。所有家具一尘不染,水泥地面纤尘不留,厨房里干净得像没做过饭。有个数学老师对刀裁一般整齐的被垛不能理解,问:“张老师,你拿尺子量着叠被么?”
实际当时正是妈妈最忙的时候,高三的班主任,早上四点多起床,晚上九点多回家。我们的午饭是她利用课间操的二十分钟回家洗切备好的,这样中午回家就能下锅了。我见过她好多次下了课夹着课本大步流星地往家里奔。说句实话,课本对她来说就是个点缀,因为不拿着它上课就不大像样。实际上她从来不看,到教室把它往讲台上一丢,说:“同学们打开26页,看第二幅图,今天我们讲……”
她连续教高三生物十一年,学生高考成绩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我是她的学生,喜欢听她的课。考卷分析她一一列举同学们的错误,听得我们哄堂大笑,可她一点儿都不笑。朋友说我写的东西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幽默”,大约是遗传自妈妈。
相比而言,爸爸比较闲。当年大牲畜多,乡镇兽医站的医生解决不了的难题要交到县上来解决,饲养员陪着牲口“住院”是常见的事,所以医生要值夜班,防备急诊。爸爸不值夜班的时候就正常下班,可以做晚饭。妈妈匆匆回家,一会儿就要去开会,可包子刚出锅,还没凉呢。爸爸把长角包子的两头咬去,拿盘子端到院子里,歪着头向包子里吹气,吹凉了就叫妈妈快吃,他又接着吹下一个。天色刚刚变成夜幕蓝,屋里灯色金黄,锅里的蒸汽蓬蓬地向门外散去,爸爸站在院子里,一手托着盘子,一手提着包子皮儿,歪着头向里吹气的剪影,一直刻在我记忆里。
我和妹妹离家上大学前从未洗过衣服、做过饭。那么繁重的工作,一周只休息一天,要打理小菜园,洗衣做饭,还要天天喂鸡喂兔子,爸爸妈妈是如何安排时间的,我们从未想过。因为总是有闲暇时间,爸爸妈妈到操场去散步、打羽毛球,且在冬天寒夜,一家人坐在炕上打扑克,分食一只苹果,分完了,再削下一只。
爸爸妈妈打一种最简单的二人牌,叫“手把一”。跟“争上游”类似,谁手里先剩下一张牌就获胜。在我看来,他们牌技都不高明,可都乐此不疲,记分一丝不苟。一个田字格本子,每张分两部分,写上各人的小名,下面依次写上每局所剩张数,胜者用加号,败者用减号,每天打完后合计分数,胜者恒定,都是爸爸。爸爸哼着不成调儿的歌儿,神气得很。妈妈总是气急败坏,被爸爸取笑。
有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8: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