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茅台酒的配料表上,只写着三种成分:高粱、小麦、水。 茅台人是如何用这三种当地最简单常见、也最不值钱的物质,酿造出了世界上最复杂浓郁、也最昂贵的白酒?作为一家国企,茅台酒又是如何带动茅台镇一带的经济发展?甚至连中国的白酒产业也因其改变了走向,进而改变了当代中国的消费审美趣味,乃至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这是一个悠长的故事,充满了神秘感和偶然性,它既是商业的,更是文化的,是历史的,又极具当代性与代表性。 全书盘点了茅台从1951年发展至今的重大事件,梳理企业成长的历程。基于实地调研与核心人物采访,结合财经作家吴晓波个人视角的细致观察和独到思考,从文化积淀到品牌建设,全景式呈现茅台变革历程,并以茅台为轴,回望中国商业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探寻中国白酒企业龙头驰名全球的秘密,解读中国本土品牌发展创新的成长逻辑。 作者简介 吴晓波,知名财经作家,巴九灵新媒体、蓝狮子财经出版创始人,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大败局I》和《大败局II》、《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广具影响力的财经类经典畅销书,著作两次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 2014年在微信、爱奇艺等内容平台开设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超过300万,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个人财经类自媒体之一。 2016年在微信、喜马拉雅FM推出付费音频会员服务“每天听见吴晓波”,现已有超过40万付费用户。 目录 前言 茅台六法,向茅台酒学什么? 酿酒术语 上部 烧房时代(1704-1950) 01 茅白镇的夜 凌晨三点的半台镇 全中国最神秘的“酒谷” 濮僚,夜郎国与阿水假 马桑湾、茅台与赤水河 仁岸与盐商 枸酱与茅台的酒 02 白酒的起源 酒与酒神精神 酒曲:第五大发明 “百礼之会,非酒不行” 黄酒与白酒:名士与光棍 杏花村里说酒史 茅台酒的三种起源说 茅台酒技艺:因地制宜,遵时顺势 叠加型创新的产物 03 华家与王家 1862年:成义烧房 第一代“茅粉”:周省长 1879年:荣和烧房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 烧房打官司,省长和稀泥 04 “毛泽东由此渡河” 1935年:三渡赤水在茅台 酒人钢铁肠,百转酿豪气 周恩来为什么偏爱茅台酒 “是假是真我不管,天寒且饮两三杯” 05 赖茅十三年 遍地都是“茅台酒” 赖茅的诞生 赖永初:一个懂兑尝的商人 在机场和电影院推广茅台酒 “历史的时间”在别处 中部 酒厂时代(1951-1978) 下部 激荡时代(1979年至今) 后记 序言 茅台六法:向茅台酒学 什么? 茅台酒的配料表里只有 五个字:高梁,小麦,水。 我写《茅台传》,只为 了回各一个问题—— 为什么这三种地球上最 普通的物质,能酿造出最复 杂,酵厚的酒,并且成就全 球市值最高的酒企和中国A 股市值最高的制造企业? 从《腾讯传》到《茅台 传》 我是一个计划性很强的 人,但总架不住有一些工作 会突然冒出来,像一只只“ 好奇的猫”撞了我的腰。 写腾讯和茅台这两家公 司,都是类似的经历。 2011年的春天,腾讯的 两位主要创办人张志东和许 晨晔到杭州来找我,我请他 们在龙井村喝新茶。一坐下 来,他们就说:“能不能写 一本腾讯的书?”当时,轰 动商业界的“3Q大战”刚刚打 完,腾讯赢了市场却输掉了 舆论。所有的腾讯人都十分 沮丧和郁网,他们终于想到 ,写一本书把自己的成长史 和商业逻辑讲讲清楚。 我想了两个月,终于各 应接下这份工作。当时我就 提了两个条件:我要能访谈 到想访谈的人并在阅所有的 原始资料,公司不可干预我 的创作自由。腾讯炎快地各 应了。 《腾讯传》原本计划在 2013年出版,配合公司成 立15周年的节点。没想到, 一写就是整整6年,到2017 年年初才正式出版。这期间 ,腾讯推出微信,抢到了中 国移动互联网浪潮中最重要 的一张船票,继而进行了两 次组织架构的调整,并尝试 风险投资的布局,市值从 3000多亿元暴涨到2万亿元 ,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第一股 。而我自己也在2014年推 出了“吴晓波频道”公众号, 身不由己地卷入了自媒体的 创业浪潮之中。 事实上,对一家企业深 入调研并进行创作,如同一 次智力探险,是一个总结梳 理的过程,更是对很多新知 识的学习过程。在《腾讯传 》的创作中,我重新理解了 “产品”的意义,第一次思考 生态型组织的养成模式,在 与决策层的不断交流中,总 结出了“小步快跑,试错迭 代”的腾讯经验。这些发现 ,都不在最初的写作提纲或 规划里,而是马拉松式调研 之后的结果。从这个意义说 ,作者与创作对象在博弈之 中互相成就。 在完成《腾讯传》后, 我决意不再为单一企业写传 记。对我来说,这实在是一 份过于费时和煎熬的工作。 但是没有想到,这一次我居 然还是为茅台破了戒——希 望这是最后一次。 茅台酒厂找到我是在 2020年。这家企业是1951 年创建的,找我写书的初衷 也是配合企业成立70周年的 庆典。我不善饮酒,对白酒 业也不太熟悉,所以第一次 见面之后便委婉地推托了。 茅台的朋友说,不管写不写 ,来酒厂走走吧。于是在后 来的半年里,我去了两次茅 台镇,最后还是决定接下这 个工作。 下决心写茅台,还是被 好奇心“害”的。 相比年轻而生机勃勃的 深圳腾讯,茅台酒厂地处云 贵大山的一个河谷,是一家 典型的传统工艺型制造企业 。它的演进速度如同它酿的 酒,貌似静止,实则刚烈, 缓慢而与时间同行。它对工 艺和技术的理解,与互联网 人全然不同。如果说,腾讯 的企业史是一部“从0到1”的 爆发史,那么,茅台的历史 就是一部从传统向现代、从 “玄学”向科学衍变的酿造史 。 这似乎是中国式企业成 长的两极——一个从创新出 发,一个从传统出发——最 终都成为万亿级市值的巨型 公司。它们的发展史都是教 科书级的。 茅台到底能不能学? “听说你在写《茅台传》 ?”来询问的人大多神情有 点诧异,接下来的话茬儿基 本上是往两个方向奔去的: “能不能弄几瓶茅台酒来 喝喝?” “茅台有什么好学的?” 我的朋友和学生里,很 少有不爱喝茅台酒的,而他 们又大多觉得这家公司太神 秘了,不知道从它身上可以 学到什么。 我告诉他们,其实茅台 酒厂不是一家百年企业,从 三家破败不堪的烧房①合并 算起,到我写书的时候,刚 刚70年。听到这里,大家觉 得有点意外。 然后,我告诉他们,这 家酒厂并不是生来就光鲜的 ,它曾经有长达16年的亏损 期,到2003年才突破年产 万吨的大关。大家更意外了 。 茅台酒很熟悉,茅台酒 也很陌生。 茅台的传记确实不太好 写,它太传统,太单一,名 气太大,创新貌似太少。 茅台酒的配料只有三种 :高粱、小麦、水。那么, 用它们酿出来的酒,为什么 能成为当代商品史上的一个 传奇? 这个问题里面有三个关 键词。 …… 茅台酒的传奇主角:是 酒,更是人 在创作《茅台传》的三 年里,我20余次奔赴茅台镇 ,还分别调研了五粮液、泸 州老窖、洋河、古井贡酒和 汾酒等著名酒企。我曾凌晨 三点去烧房现场观摩,去制 曲车间跟女工一起踩曲,到 大山深处的红缨子高粱地里 与农户攀谈。 在这段时间里,我跟很 多酿酒人建立了友谊,特别 是跟季克良,似乎有了点忘 年交的意思。 记得第一次访谈季老, 他拄着拐杖走进来,一脸的 疲倦。访谈前,老爷子崴了 脚,正在家里休养。他背靠 着沙发,有一搭没一搭地回 复我的提问,大概每年他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