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老长沙(潇湘梦痕)/老城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田汉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反映20世纪上半叶长沙城市风貌的散文集。书中收录了田汉、傅角今、舒新城、张恨水等十余位现代文化名家所作文章60余篇文章,这些文章以散文游记为主,内容丰富,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全书按内容分为五辑,分别为“潇湘漫话”“人杰地灵”“星城记游”“抗战之城”“烟火长沙”等。 目录 第一辑 潇湘漫话 湖南省城古迹今释(节选) 李抱一 岳麓山 傅角今 爱晚亭 谢冰莹 湖南杂忆 瞿宣颖 湖南人 郭维麟 湖南女子最多情 田倬之 长沙的文化姿态 张文博 鞭炮在湖南 老向 第二辑 人杰地灵 我湖南一变,则中国随之矣 蔡锷 长沙可以为全国模范 黄兴 论湖南的人才 蔡元培 欢迎湖南人的精神 陈独秀 梁任公在湖南(一) 陈子展 梁任公在湖南(二) 陈子展 梁任公在湖南(三) 陈子展 回忆艺芳女校 曾宝荪 到长沙 衷若霞 第三辑 星城记游 资湘漫录(节选) 舒新城 再动荡 郭沫若 衡湘四日游记 凌叔华 天心阁的小客栈里 叶紫 湘垣半载记 老向 湘中梦痕 阳光 后汉古迹捞刀河 匹夫 妙高峰的夏 陈明哲 定王台的荒凉景象 佚名 天心阁的脚下几个好镜头 佚名 闲游云灵寺 佚名 巧夺天工的容园 佚名 玉泉山杂写 佚名 长沙哟,再见! 郭沫若 第四辑 抗战之城 长沙大火 郭沫若 烽火连天的日子(节选) 茅盾 在长沙的日子里 钱军匋 三至长沙 周立波 长沙抗战儿童剧团成立大会特写 易健 抗战初期的长沙青年会 伏笑雨 略记《抗战日报》 廖沫沙 战时的长沙 蒋梦麟 一路挤到武昌 张恨水 八年的回忆与感想 闻一多 第五辑 烟火长沙 大椿桥的夏夜 谢冰莹 茶馆中的众生相 严怪愚 梦里的故乡 田汉 八角亭速写 老方 水陆洲的黄金时代 老方 长沙夏夜风景线 王象尧 长沙的婚丧陋俗 王象尧 长沙之吃 亦骈 长沙的茶馆 刘大猷 火宫殿 惕厂 在长沙 蒋牧良 司门口缩影 小玉 导语 走进千年楚汉名城,体味湖湘文化底蕴,品读近代历史沧桑,感受星城人间烟火。 本书重点呈现了长沙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旧闻轶事、百姓生活、文化特征等,是今人了解长沙,特别是20世纪上半叶长沙历史的有益读物。 书评(媒体评论) 自民国成立以来,兄弟 由北而南,所经过各地方, 其秩序之整理、教育之发达 ,未有如长沙者。是长沙可 以为全国模范,非揄扬也, 实成绩之美也。 ——黄兴 湖南人性质沉毅,守旧 时固然守得很凶,趋新时也 趋得很急。遇事能负责任。 曾国藩说的“扎硬寨,打死 仗”,确是湖南人的美德。 ——蔡元培 不能说王船山、曾国藩 、罗泽南、黄克强、蔡松坡 已经是完全死去的人,因为 他们桥的生命都还存在,我 们欢迎湖南人的精神,是欢 迎他们的奋斗精神,欢迎他 们奋斗造桥的精神,欢迎他 们造的桥,比王船山、曾国 藩、罗泽南、黄克强、蔡松 坡所造的还要雄大精矣得多 。 ——陈独秀 精彩页 湖南省城古迹今释(节选) 李抱一 旧城南书院 城南书院,创自南宋张南轩先生(名栻,字敬夫)。他的父亲紫岩先生(名浚),以观文殿大学土来潭州,寓居城南,他随了前来。闻知胡五峰(名宏)讲学衡山,他往求学。学成返潭,聚集学者相与讲习。紫岩先生因书“城南书院”四大字榜诸所居的舍前,城南书院自此萌芽,遂流传至于数百年。当时的城南书院有丽泽堂,有书楼,有蒙轩,有月榭,有卷云亭,已极楼台堂榭之胜。又有绿竹成荫的琮琤谷,高丘层观的南阜,一池如碧的纳湖。纳湖中间,更置听雨舫与采菱舟藉资点缀。南轩名此为十景。朱晦庵来访,遂有十景的唱和。南阜当是妙高峰的绝顶,卷云亭亦在妙高峰上(今妙高中学前新建卷云亭,不知是否其地)。琮琤谷,据志载:“在卷云亭后高阜之右。”朱子《琮琤谷》诗:“湖光湛不流,嵌窦亦潜注。倚杖忽琮琤,竹深无觅处。”当在纳湖或锡塘的旁边。纳湖,《一统志》云:“即南湖。旧属纳氏,又名纳湖。”但南与纳系一音之转,不知到底名自何起,即今天鹅塘。当时引锡塘之水,以注纳湖。锡塘,即今之老龙潭。南轩诗:“原原锡潭水,汇此南城阴。”朱晦庵《纳湖》诗:“想像南湖水,秋来几许深。”可见那时老龙潭的水量,较今更为洪大。但是如今自妙高峰以北,如盘亘一条山脉,老龙潭的水似乎无引入天鹅塘的可能。那时想必无此形势,或者后来因兵事的关系特为增高(即如太平之役,太平军据妙高峰鳌山庙一带,江忠源据蔡公坟,递迤至新开铺,各筑坚垒相守),因风水的关系故意培护(《善化县志》谓吴三桂于城外浚濠三重,我师于豹子岭、峨眉岭等处掘坑筑壕。气泄脉断,宜急加培护。可见培护气脉是从前常有之事),就成了如今磅礴的样子了。丽泽堂、书楼、蒙轩、月榭,如今不能指其所在。据南轩《丽泽堂》诗:“门前长春水。”朱子诗:“堂前湖水深。”南轩《月榭》诗:“危栏明倒影,面面涌金波。”朱子诗:“月色三秋白,湖光四面平。与君凌倒影,上下极高明。”未必丽泽堂、月榭,竟在纳湖的旁边吧。否则,“原原锡潭水,汇此南城阴”,不仅汇到纳湖,必更汇到书院的前门,朱张的诗才有着落。当时,那里还有张家的私宅(所以朱张在此唱和,张处处觉得是主,朱处处觉得是客)。自如今的老龙潭过天鹅塘,左延至于书院坪,包括妙高峰,都为张家所有。大约紫岩先生在此颐养,南轩先生也在此讲学,那时的城南书院或只如大第中一个私塾。南轩为当时的贵公子,游从之盛,宴赏之华,自意中事,当然有此园亭第宅。但他博学修身不比寻常,朱子说他“外为军民之所仰望,内为学者之所依归”,实非溢词。那么,寓居湖南的佳公子,千古以来,当以他为第一。 城南书院,自张南轩过去后即渐荒废。后来僧人建立高峰寺于其地,以外只有寒林破屋,宿草斜阳。明朝正德年间,参议吴世忠、学道陈凤梧协请修复,未果。地址归了藩府。嘉靖间,推官翟台在高峰寺后建厅堂五间作恢复的基础,终因无款作罢。清康熙间,易象乾等又谋修复,砖瓦都已捐就,也没有成功。乾隆十年,巡抚杨锡绂以长沙府属向学的日多,而岳麓书院不录童试,又因隔江应课,每为风涛所阻,乃于南门城内天心阁下建筑学舍,为长沙一郡的书院。换去南轩旧额,亦名曰城南书院(此可谓城南书院之侨置时代)。南轩旧院,遂完全化作农田菜圃。迄至嘉庆二十五年,巡抚左辅因为天心阁下城南书院亦就颓废,又离善化县治不远,胥侩杂沓,不是讲学的地方,乃同藩司程祖洛探访南轩旧地。仍在妙高峰下觅得墙基石址,遂捐资建筑。南轩的堂舍轩楼亭榭湖谷渺茫不可复问,只紫岩所书匾额四字仅存,仍榜诸门首。院内分左右两斋,左四斋:曰居业、曰进德、曰主敬、曰存诚;右二斋:曰正谊、曰明道。又仿着南轩的故景,建立丽泽堂、蒙轩、书楼、月榭。又相传南轩当时有个禁蛙池,也在大门外甓成一池,叫作禁蛙。无不在模仿陈迹,却是有其名,未必再有其景。自此,城南书院成为通省的书院。是城南书院初为家塾,次为一府的学院,次为通省的书院。吾人所见的城南书院成于左辅,左辅中兴城南书院之功,实不在南轩之下哩。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