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核心内容由五部分构成,是本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以马克思需要理论为出发点,阐释人类需要与生产力发展的逻辑关系,以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视域下生产力生态化跃迁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传统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的本质区别,围绕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本质内涵与必然前提,阐述生态生产力发展的当代价值与实践意义。从而推导出新时代生产力生态化跃迁发展的历史必然,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其实践路径。
一、第一章,从新时代社会主义的语境回答了人类应如何存在,从物质性、精神性、生态性阐明了美好生活的规定,从客观物质基础把握了实现美好生活不仅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要协调好生产与生活、生存与发展的关系,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产力生态化跃迁之路。从总体上阐释了人民美好生活的思想来源与价值归旨。
二、第二章,通过对比传统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的本质区别。对传统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在特征、内涵、目的、方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有效地证明了生态生产力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并为生产力生态化跃迁发展的价值、意义及发展路径等方面的研究完成提供理论依据。
三、第三章,以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为切入点,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角,从学理层面深入探索生产力跃迁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要求,揭示生产力生态化跃迁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总体上论证了生产力生态化跃迁发展的理论内涵和逻辑必然。
四、第四章,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的分析,揭示资本的生产力的发展边界制约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阐明了人类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要依托生产力的发展,资本对价值增殖的渴望虽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却在实践中遮蔽了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旨归。侧面论证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五、第五章,深入探索了社会主义生态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原则和意义,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新时代生态生产力的构建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将生产力生态化跃迁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具体现实问题相结合,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及生态问题的改善提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