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博物馆是文化载体,它记录人类文明,是构成记忆传播与文明传承的场域。本书从“记忆”与“创造力”的互动关系出发研究博物馆场域,既探讨了如何运用创造力促进记忆的传播,也探讨了如何促进记忆向创造力转化,推动社会的整体智识发展。 基于场域理论,本书立足三个问题探讨博物馆传播。第一,媒介属性决定了传播场域属性,博物馆与一般大众传播媒介相比有哪些特殊属性?第二,探讨场域的动力机制问题:传播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特征和模式?第三,参观者既是场域行动主体,又是传播的受众,其有哪些行为模式?传播效果如何?本书立足传播学,将经典理论、前沿理论与博物馆实践整合起来,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作者简介 王可欣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教于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策略传播系,浙江大学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关注文化传播和传播心理学的相关议题,主要包括博物馆传播、儿童与青少年的媒介使用与身心健康发展等。成果发表于《全球传媒学刊》、Journal of Adolescence、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s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回顾 第三节 研究评述 第二章 问题、逻辑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关键概念间的关系 第四节 研究方法:“质”与“量”的整合 第三章 博物馆传播场域:媒介本体的时空属性 第一节 博物馆的时间特性 第二节 博物馆的空间特性 第三节 “记忆+创造力”:兼顾传播场域的时间与空间 第四节 案例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博物馆传播场域的动力机制:过程特征与模式 第一节 博物馆传播过程特征 第二节 博物馆传播的模式 第三节 “记忆+创造力”:激发场域动能 第四节 案例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博物馆传播场域的主体:自我、他人与互动 第一节 参观者:个体视角 第二节 参观者:人际视角 第三节 “记忆+创造力”:认知活化与创新酝酿 第四节 参观行为与体验分析 第五节 本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博物馆场域:传播与传承 第二节 反思与延伸 参考文献 附录A 插图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参观者差异性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