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迪尔德丽·N.麦克洛斯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被誉为当代“百科全书式”的经济学家。曾著有多部经济学相关著作,本书是她继《糟糕的经济学》后又一篇以“人文经济学”为主题的重要著作,且进一步强调了重视人文经济学的必要性。 书中,麦克洛斯基延续了上一部作品——《糟糕的经济学》中的观点,用幽默且不失严谨的写作风格主张对经济学的研究应聚焦于人类而非制度。她主张重新关注人文思想对经济学产生的意义,并提出人文经济学是一门更理想的经济学。她认为理想的经济学,不仅包含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实验、数学等问题,还应考虑到历史、哲学、文学和所有人类学科中相关的经济知识。此外,麦克洛斯基还详细解读并批判了现代经济学中的威权主义,并科学论证了新制度主义失败的原因,角度新颖且全面。 麦克洛斯基通过严谨的论述及扎实的论据,重申了“经过市场检验的创新”思想具有持久性,但她反对凭空想你的缺陷需由完美无缺的政府来纠正这一论调。她凭借着标志性的热情和敏锐的智慧批判了现代经济学的不完整,反思和重建了经济学的基础。 作者简介 迪尔德丽·南森·麦克洛斯基(Deirdre N.McCloskey),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经济学、历史学、英语和传播学荣誉教授。她以《资产阶级时代》(Bourgeois Era)三部曲而闻名,《资产阶级美德》《资产阶级尊严》和《资产阶级平等》解决了亚当·斯密关于国家财富的本质和原因以及现代性道德情感的困惑。她认为,世界变得富裕,主要不是由于物质原因,而是由于一种思想和情感,一种对中产阶级及其平等自由主义的新崇拜。她出版了二十多本书,包括《糟糕的经济学》《跨性别者回忆录》《经济写作》等。 目录 第一部分 经济学正深陷科学困境 第一章 因循守旧、不合伦理、测量不当的行为主义无法孕育出优质的经济科学或政治学 第二章 经济学应认真对待经济测量问题 第三章 未经测量的“不完善”存在已久 第四章 历史经济学可以测量“不完善”,证明它们微不足道 第五章 传统实证主义的最大弱点是缺乏伦理考量及实际测量 第二部分 困境中的难兄难弟:新制度主义 第六章 即便是新制度主义的精华也是缺乏测量的 第七章 所谓“文化”或被误读的历史无法修复这一点 第八章 换言之,新制度主义与其他行为实证主义一样,都无法在历史与经济学中奏效 第九章 当新制度主义在哲学及历史领域只能 第十章 简而言之,新制度主义并非科学的胜利 第三部分 人文经济学可以拯救科学 第十一章 实证派很难理解人文经济学 第十二章 然而,我们仍可相信人文经济学 第十三章 诚然,我们拯救不了“私人的马克斯·乌(Max-U)” 第十四章 但我们可以拯救符合伦理的人文经济学 序言 论点简述 我钟爱经济科学,但在 这里,我要对它提出批判, 以便对其进行重塑。有时我 不由得言辞激烈,因为眼见 学科发展受到不当的引领而 误入歧途,心中难免愤慨。 亚当·斯密(Adam Smith) 早在《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1.1.1.6)中就 曾警示众人:愤怒的情感会 引发我们对愤恨对象产生矛 盾的同情心。“正因我们全 然不知对方受到了怎样的… …挑衅……因此我们便无法 ……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我深恐自己的一腔热情, 甚至是我在此书中所热衷的 一系列探索,都会激起读者 的反感之心。那么我想,至 少我得先让大家知道,我到 底受到了怎样的“挑衅”。 在深度批判过后,我们 得出的结论是:要让“人文 经济学”(Humanomics) 来接管经济科学的发展。我 在本书的第三部分简要地提 及了这一点,在我的另一本 书《糟糕的经济学》 (Bettering Humanomics: A New, and Old, Approach to Economic Science)中有 对此点更为详细的注解。这 两本书是配套的,读者可搭 配阅读。 本书旨在说明:要使经 济科学得到充分的发展,我 们的理论化程度需要比目前 更为广博且严格,我们对经 验主义的驾驭水平也要比现 在更宽阔与严肃。 作为身兼道义的社会科 学家,我们有责任审视自己 是否常怀谦卑之心。自由主 义伦理诞生于18世纪,一门 好的经济科学若想在各个层 面都够得上“好”的标准,它 就必须以自由主义伦理作为 根基。自由主义是有关社会 大众挣脱等级束缚的理论, 这一理论在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及人文科学中都颇为盛 行。无论是科学、政治抑或 经济,要获得发展,“可自 由进出”都是最基本的原则 。奴隶是无法自行决定要“ 进”或者要“出”的,所以奴 隶也是无法引发创新的,这 在艺术、科学及经济领域都 是如此。越是在经济体制大 致自由的社会,也就是卡尔 ·波普尔(Karl Popper)所 说的“开放社会”下,其艺术 与科学发展越呈现出欣欣向 荣之态,这一点绝非偶然。 一门好的科学,当然更准确 的说法是,一门好的社会科 学,必须经由优秀、开放、 诚实、自主自愿、自由自在 的人类灵魂来孕育,如若不 然,就容易出问题(读者可 以看到,我将在本书中通篇 使用“自由”一词。这里所说 的“自由”,并非指自1920年 经济大萧条以来所成型的美 国式“自由”,而是指自由的 原始含义,是更广义的一种 自由,即由非奴隶制下的自 由人所构建的一个自由社会 ,一个不再以“妻为夫奴、 仆为主奴、臣为君奴、官僚 至上”为信条的自由社会) 。 上述结论最早可追溯至 我在1994年出版的《经济 学中的知识与劝导》 (Knowledge and Persuasion in Economics, McCloskey, 1994)一书。 我算不上是才思敏捷的学者 ,所以在上本书出版整整25 年后,我才又出版了《自由 主义何以奏效:真实的自由 主义价值观如何为大众构建 更为自由、平等及繁荣的世 界》(Why Liberalism Works: How True Liberal Vales Produce a Freer, MoreEqual, Prosperous World for All),直至此时 ,我才得以稍稍将这一观点 的影响渗透到政治学领域。 我在本书中特别提出:符合 “自由人”发展需求的经济学 应是顺应伦理、尊重科学的 ,而“新制度主义(Neo- Instituionalism)”,同过去 几十年来存在于经济学领域 的各种实证主义、反伦理、 新行为主义、操作取向及非 自由运动如出一辙,它们都 无法为这样一门科学的发展 提供适切的条件。 …… 在经济学的理论分支中 ,非合作博弈论,可以用来 很好地解释库普曼斯方法中 所提到的负债超出资产的现 象。一方面,正如弗农·史 密斯(Vernon Smith)长久 以来所强调的那样:实验经 济学一再证明,“非合作”的 假设在人类社会是说不通的 。除非退回到大猩猩,甚至 黑猩猩时期,否则人类绝不 可能各自为营。亚当·斯密 指出:事实上,商业和劳动 力分工中的隐性合作“显然 并未产生如此广泛的效用” 。他认为,公平的合作来源 于人类特有的“以货易货、 物物交换的倾向”。这一倾 向是“理性思维(亚当·斯密 并未将之解释为马克斯·乌 先生的行为)与语言能力( 被行为主义所忽视的言语行 为)发展的必然结果”。倘 若一个经济学家在使用非合 作博弈论的过程中忽视了“ 合作”,无论他忽视的是在 家庭生活或“好的撒玛利亚 人”中的那种显性合作,还 是在社会生活或是言语行为 中的隐性合作,都如同一个 物理学家非要提出万有引力 的“立方”反比定律一般荒谬 。尽管数以千计的实验及观 察结果都指明了正确的指数 应该是“平方”反比,但他依 然选择固执己见。 另一方面,从技术上讲 ,如果有限非合作博弈有解 的话,那无限非合作博弈就 有无穷解了。意第绪语 (Yiddish)中所言甚是: 有些理论啊!在经验上一无 是处,在理论上也站不住脚 ! 未来的经济学者应该反 其道而行之,抓住一切可用 的科学逻辑及科学证据,无 论它们出自何种来源(实验 、 导语 著名经济学家,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农·史密斯推荐! 深谈人文经济学对经济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继《糟糕的经济学》后又一力作! 书中使用了大量数据且引经据典,详细且透彻解析了经济学的前世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