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白云死在远行的路上/情感共同体80后作家大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汀 |
出版社 | 山东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80后作家、诗人和评论家以其个性鲜明的文学特征和对现实历史的思考、追问,逐渐成长为当代文学写作的中坚力量,对其作品的关注和研究已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本书为刘汀小说集,收录了刘汀的中短篇小说。 作者简介 刘汀,1981生于内蒙古赤峰市,青年作家,《人民文学》杂志编辑,现居北京。出版有长篇小说《布克村信札》《青春简史》,散文集《别人的生活》《老家》。文学作品多发表于《人民文学》《十月》《钟山》《山花》《青年文学》《诗刊》等杂志。曾获新小说家大赛新锐奖、第39届香港文学奖小说组亚军、第二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非虚构提名奖等。 目录 总序 80后:一个情感共同体 白云死在远行的路上 早饭吃什么 草青青,麦黄黄 人人都爱尹雪梅 换灵记 小镇简史 纠缠与交错 大师 夜宴 后记 对于我,文学意味着什么 序言 80后:一个情感共同体 孟繁华张清华 “情感共同体”,是新近 兴起的历史学流派——情感 史研究的概念。这个历史 学研究流派被称为史学研 究的新方向,它在考量客 观事实的同时,还关注到 人的道德、行为、信仰与 情感等因素。美国学者苏 珊·麦特和彼得·斯特恩斯指 出,对情感的研究改变了 历史书写的话语——不再专 注于理性角色的构造,而 情感研究已有的成果已经 让史家看到,不但情感塑 造了历史,而且情感本身 也有历史。当然,研究历 史与情感的关系和研究文 学与情感的关系,是完全 不同的两回事。借助历史 研究的“情感共同体”概念, 意在说明,这个共同体是 一个真实的存在,而并非 空穴来风。 将80后作家群体看作一 个“情感共同体”,当然也只 是一个比喻,一如我们此 前将70后看作“身份共同体” 一样。任何比喻都是有欠 缺的,但可以将比喻对象 更形象地呈现出来。另一 方面,即便是80后本身, 他们也从不同的方面将作 家看作一个“共同体”。80后 有代表性的批评家杨庆祥 ,写了《80后,怎么办》 一书,引起很大反响,特 别是在80后群体中,反响 更强烈。张悦然说:“十年 前80后主要是一种反叛形 象,主要写的是叛逆青春 ,那时候的80后肯定不需 要《80后,怎么办》这本 书。但是到了现在,变化 非常大。我的问题在于, 这代人是不是变得太快了 一点,好像青春结束得太 早了一点,一下子就进人 了一种很委顿的中年的状 态里面。正是在这样快速 的消失当中,我们这一代 人需要停下来审视自己。” 由此可见,杨庆祥的困惑 切中了一代人的思想脉络 。他书中提出的问题,比 如“失败的实感”“历史虚无 主义”“抵抗的假面”“沉默的‘ 复数’”“从小资产阶级梦中 惊醒”“我们这一代没有真正 的青春”“我依然属于弱势群 体”“能够受到一些公平的待 遇就可以了”等,因有极大 的“共情性”,而受到了同代 人的关注。这是80后内部 对“情感共同体”认同的一个 佐证。但无论如何,杨庆 祥还比较客观。他终究还 认为“我们是比50后、60后 和70后更幸福的一代人”。 这当然是另外一个话题。 在现代社会里,每个人 都是当然的单个主体,但 每一代人也必定有某种共 性,虽然这共性也是被建 构和解释出来的。80后的 共性是什么?也许很难说 清楚,杨庆祥的阐释或许 也不能说服所有人。要想 为他们找一个最大的“公约 数”,确乎很难。但是,从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代 人有着相似的文化与社会 境遇,却是事实。这种境 遇在我们看来,或许就是 一种历史的“错位感”与“迟 到感”。他们成长的阶段, 刚好是中国社会迅猛变革 与走向市场化的年代,他 们的童年与青春时代,经 历了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剧 烈转换;而等到他们长成 的时候,中国的社会已历 经世纪之交,进人了一个 阶层逐渐固化、机遇相对 减少的时期。相对优越的 成长环境、比较早地受到 关注,与成年后的某种失 落之间的落差,带给了这 一代人特有的困惑与迷茫 。 从这个意义上,与其说 他们是一个“情感共同体”, 不如说是“经验共同体”,只 是这样说不够清晰和强烈 而已。要想说得有效,而 不只是“求正确”的话,那么 “情感共同体”是一个必要和 不得已的强调。但是须知 ,在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 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巨大 的差异,人的个性差异在 文学表达中,尤其有决定 性的作用,更何况,人所 表达的情感,也未必是他 内心感受到的真情实感。 所以,从根本上说,即便 是同代人,他们的创作也 未必在同一个声音频道里 。因此,恰是这些相同和 差异,一起构成了这代人 的整体特征。我们必须承 认,现在我们讨论的80后 作家,与刚刚出道时的80 后作家已经非常不同。对 那时的80后作家,社会和 文学界都有不一样的看法 ,比如有的人认为,他们 过早地被市场裹挟和被书 商包装了,他们没有经历 上几代作家所经历的那些 制度性的历练,所以在他 们之中也就“看不到跟经典 写作接轨的作者”。同时还 有一种看法,就是他们除 了书写个人成长经验之外 ,很难进行真正的“创作”, 对社会问题和社会公共事 务还不具备处理的能力。 然而时过境迁,经过十 多年的锤炼和努力,以及 社会不同方面的合力培育 ,现在的80后已经蔚为大 观,且早已实现了“纯文学” 意义上的承前启后,逐渐 成熟并走向了文学创作和 批评的一线。为了培养文 学批评队伍,中国现代文 学馆已先后邀请了十余届 客座研究员,这些人中的 相当一部分是80后,十余 届中已有数十人,其规模 已足以令人生畏。更有第 三届客座研究员,还将他 们自己命名为“十二铜人”, 显然隐含了自我认同的情 感关系。鲁迅文学院多次 举办“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 ,参加者也多为80后。更 有专门以培养“文学新锐”为 己任的文学刊物或栏目, 比如专门举荐文学新锐的 《西湖》杂志,以及《人 民文学》的“新浪潮”,《十 月》的“小说新干线”,《北 京文学》的“新人自荐”,《 作家》的“处女作”,《天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