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际磁石综合征(为什么你总被伤害自己的人吸引)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美)罗斯·罗森堡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对于童年时没有从父母处得到无条件的爱的人,自恋型的人对他们的吸引力就像磁力一样,这种力量似乎是无法挣脱的。作者将这种磁力称为“人际磁石综合征”,它具有一种原始的力量,能把依赖共生者和自恋者吸引到一起。作者在本书中阐释了依赖共生和病态自恋,以及两者之间病态的“关系之舞”。由原书家庭、个人经历带来的病态依赖共生,都可能影响到个体与父母、恋人甚至周围朋友的人际关系。在本书中,作者讲述了病态依赖共生以及病态自恋的形成,带领读者进行内心的探究,从而发现自身的依赖共生问题,通过解决依赖共生问题,获得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作者简介
姜帆,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主要译著有《静观自我关怀》《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硅谷超级家长课》等。
目录
赞誉
献词
推荐序
序言
第1章 传递病态的接力棒
第2章 令人兴奋又可怕的探戈
第3章 依赖共生者、自恋者,以及他们相反的爱情
第4章 为什么我们的“化学”和“数学”总是不及格
第5章 关系相容性理论与异性相吸
第6章 我们都是行走的“磁石”吗
第7章 新生的“依赖共生”
第8章 依赖共生的起源
第9章 病态自恋的起源
第10章 病态自恋:自恋型、边缘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第11章 “煤气灯”式操纵与自恋虐待综合征
第12章 依赖共生治愈与自爱康复简介
第13章 你的生活从现在开始
致谢
参考文献
序言
我们生活中的规律往往
看似神秘莫测、漫无目的,
甚至有时还显得前后矛盾,
几乎完全不可察觉。但只要
用心观察、假以时日,我们
就能发现其中有着令人惊叹
的逻辑。我为本书作序的原
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早在1990年,我出版了
我的第一本书《铁人的家庭
出游:成为意识觉醒的男人
》(Iron Man Family
Outing:Poems about
Transition into a More
Conscious Manhood)。我
对这本书寄予厚望,但我所
托非人。在一家对这本书兴
味索然又毫无原则的出版商
手上,该书的出版遭遇了一
系列挫折。在短短的6个月
里,我就看清了事实真相:
我手握1500本实体书,却
没有人对这些书有丝毫的兴
趣。
伤心又气馁的我把这些
书收进了壁橱,放在当初没
有拆封的纸箱里。我不再写
书,因为我相信世上没有人
对我想要分享的东西感兴趣
,我写出来的东西在这世上
也没有一席之地。
17年后的一天早上,我
醒来的时候却有了一个想法
:如果我把那些书送给可能
用得上的人,不是挺好的吗
?可是,能送给谁呢?我决
定上网搜索为男性身心健康
服务的人,比如处理童年虐
待、忽视、创伤的人,或者
任何其他可能对我写的这类
书感兴趣的人。我一心想把
自己的书送到那些可能好好
利用它们的人手上,这也是
我写书的初衷。为此,就算
免费送出每一本书,我也在
所不惜。
根据我的搜索结果,我
列出了一份姓名和地址清单
,给清单上的每个人都写了
一封简短的信来介绍我的书
,并且提供了一份样章来供
他们使用。起初,我寄出的
信都是手写的,装在信封里
。在6个月后,我才改用了
电子邮件。当时我既没有自
己的网站,也没有在公共场
所露过面。我只是个无名小
卒,想要把一本17年来都没
人听说过的书送出去。
罗斯·罗森堡就是我的一
位收件人。我不记得自己从
他的信息里看出了什么,让
我觉得“这个人可能对我的
书感兴趣”,但无论原因为
何,我是对的。他很感兴趣
,给我回了信,于是我给他
寄了一本书。我们就是这样
相遇的。
罗斯原本在伊利诺伊州
布法罗格罗夫市的一家诊所
担任咨询师,但在我认识他
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就成
了蜚声国际的专家,专攻自
恋、依赖共生、创伤与性成
瘾等领域。他还是一位畅销
书作家。他建立了自己的咨
询中心,也创办了一家从事
培训、研讨会及专业认证的
公司。他还有一个非常受欢
迎的YouTube视频频道。简
而言之,自从我在2008年1
月写信与他相识,并免费赠
送他一本书之后,他在很短
的时间里就成了一个具有全
球影响力的思想领袖。
之所以要分享这个故事
,是因为我想说:在我们生
活的世界里,满是伤痕累累
的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甚
至都不知道自己已经受伤,
以何种方式受伤,也不知道
这些创伤会如何影响自己的
思想、视角、行为以及自己
的生活。这些人心中也携带
着治愈的种子,他们不仅能
治愈自己的创伤,也能为治
愈他人的创伤贡献力量。罗
斯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我也
是。
罗斯经常告诉我,阅读
我的书,帮助他走上了写作
之路,帮助他写下了这本书
。当然,对于给他写信的我
来说,这是最意想不到的结
果,但这个结果却印证了我
一开始提到的生活规律,这
些规律的运作看似无心插柳
,而且神秘莫测。
近20年来,我一直认为
自己写的这本书毫无价值,
但我错了。只是当时还不到
价值显现的时候。当时机成
熟的时候,我很幸运地遇到
了另一个人,他正站在人生
的十字路口,正待谱写人生
的新篇章。疗愈自己的创伤
,可能会让你做出善举,而
你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这
样的善举又会带来哪些益处
。有时,这种益处会以某种
事物或某个人的形式出现,
但你绝对意想不到。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
罗斯和他的著作都是无与伦
比的。请尽情地阅读这本书
,尽你所能地汲取其中的养
分,并充分地将其付诸实践
、治愈自己,然后由己及人
、放眼世界吧。造福世界的
无数种可能性都藏在你的心
中,等待着你去发现。
里克·贝尔登(Rick
Belden)
诗人、作家、艺术家、
男性教练
于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
导语
如果你在每段亲密关系中遇到的都是同一类恋人,每次都被ta们伤害,那么本书可能就是为你准备的。了解自己和伴侣的相处模式,回溯家庭中父母的相处模式,可能会让你找到问题根源,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情感伤害,获得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书评(媒体评论)
在关系破裂时,人们会
重蹈覆辙,再选择一个近乎
完全相同的伴侣。在本书中
,作者把浪漫吸引力的黑暗
面放在聚光灯下分析,并为
那些存在自恋或依赖共生问
题的伴侣提供了一条通往理
解与健康关系的光明之路。
——哈维尔·亨德里克斯
(Harville Hendrix)博士、
海伦·拉凯莉·亨特(Helen
LaKelly Hunt)博士,著有
《得到你想要的爱》
(Getting the Love You
Want)、《接受爱》
(Receiving Love)
本书不仅重新定义了依
赖共生,还用一种对读者有
意义和有用的方式解释了这
种问题。每章结尾都有发人
深省的问题,帮助读者反思
自我、童年和当下的生活。
作者没有指责自恋者,也没
有把依赖共生的人描绘成受
害者。相反,他描述了两者
间的复杂关系,解释了两者
需要彼此才能感到完整。
——乔尼丝·韦布
(Jonice Webb)博士,执
业心理学家,著有畅销书《
走出童年情感忽视》
(Running on Empty No
More)、《被忽视的孩子
》(Running on Empty)
为什么我放不下这段让
我遍体鳞伤的关系?许多人
会在本书中为这个百思不得
其解的问题找到渴求已久的
答案。更重要的是,作者让
我们看到了如何从这些旧日
伤痛中疗愈。这样我们就能
建立更健康的关系,让付出
与索取更加平衡。对于被困
在有害关系中的人来说,这
本书是必读的。
——英格堡·博施
(Ingeborg Bosch),心理
治疗师、咨询师、过去现实
整合(PRI)疗法创始人
精彩页
第1章
传递病态的接力棒
尽管我们很想,但我们无法回避生活中的某些不容置疑的现实:我们必须纳税,我们都会变老,我们很可能会长胖,我们会永远和童年经历紧密相连。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对的,我们的确是过去的产物。与近期的事件和环境相比,我们会更多地受到成长经历的影响。虽然基因在决定我们成年自我的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们在童年时受到的照料与我们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和恋爱关系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我们是接纳自身独特的经历,还是试图掩盖、遗忘甚至否认过去,都无法否认过去经历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你可能拥有一个没有严重创伤、虐待、需求剥夺或忽视的童年。你是幸运的,你的父母会犯错,但他们对你的爱和关怀是无条件的。尽管你有些不足,但你通过做真实的自己,向父母证明了所有的婴儿都是完美的,生命的馈赠是神圣的。你那健康但不完美的父母会有一种内在的动机,促进你的个人成长、情绪成长——不是因为他们必须这么做,而是因为他们相信值得为你这样做。
要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抚育,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做真实的自己。有了这样的抚育和保护,你就会继承你家代代相传的模式,长成一个情绪健康的孩子,并在未来成为情绪健康的成年人。如果你选择生儿育女,你也会养育出情绪健康的后代,延续这种积极教养的循环。不幸的是,这不是我的经历。 成为“模范孩子”
心理不健康的父母所养育的孩子,也会参与到类似的代际模式中去,但这种模式是代代相传的痼疾。如果你的父母一方是病态自恋者,你在出生时就会背负其特定期望。如果你能弄清这些期望是什么,并满足这些期望,那你就会促使这个自恋的父亲或母亲给予你抚育和爱。如果你能很好地满足父母的自恋幻想,你就会得到他们有条件的爱和关注并因此感激涕零。
通过把自己塑造成他们的“模范孩子”,你可能找到了一种少受些伤的办法,但这将会让你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尽管你的“良好表现”可能会让你免受自恋父母那更黑暗、更可怕的一面的伤害,但这种行为会剥夺你的情感自由、安全感和幸福。你永远不会有轻松愉快的美好童年。你满足于自我牺牲、不被看见,而这最终会在你成年后滋生依赖共生的问题。这种问题会进而使你不得不与那些你选择接近的人一起重演童年的创伤。
然而,如果你不能成为父母的“模范孩子”,你就会勾起他们的羞耻感、愤怒和不安全感。反过来,这些感觉会像惩罚一样投射到你的身上。作为一个“坏孩子”,你不能或不被允许去改善父母对自己的感觉(减轻他们有害的羞耻感),因此你可能会遭受需求剥夺、忽视、虐待的惩罚。噩梦一般的童年让你需要在心中找到一块巨石,好让你将痛苦的记忆永远埋藏在巨石之下。你孤独、需求匮乏、受虐待的童年会为一种永久性的精神健康障碍埋下祸根。这种障碍会迫使你自私地伤害他人,或者让你的同理心、悔恨之心都变得很有限,或者取决于某些条件。就像父母让你这个本来很美好的孩子在情感上变得面目全非一样,你也会本能地用同样有害的模式对待那些爱你的人。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6: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