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西周和春秋战国是中华文明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本书采取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不但对西周成周城和东周王城的地理位置、形制规模、结构布局、兴废年代以及东周王陵的分区和沿革进行深入探索,取得全新的研究成果,而且还对周穆王西征、禹铸九鼎、嫦娥奔月、圭表测景、王子乔升仙、王子朝奔楚和苏秦事迹等重要问题进行现代释。特别是对构成中华民族“文化根脉”性质的周公礼乐制度、《河图》、《洛书》、《周易》哲学、《老子》哲学和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进行提炼解读,从而把周代历史文化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 本书适合考古学、历史学、哲学、天文学、民俗学和古都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者、爱好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蔡运章,男,1942年3月生,河南省洛阳市人。历任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洛阳苏秦研究会会长、洛阳河洛文化研究会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系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中国钱币学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原副会长)顾问等职。主要著作有《甲骨金文与古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中国钱币大辞典·先秦编》(总纂,中华书局,1995年)、《洛阳钱币发现与研究》(合著,中华书局,1998年)、《洛阳北窑西周墓》(合著,文物出版社,1999年)、《甲骨金文与古史新探》(增订本)(科学出版社,2012年);并在《文物》《考古》《考古学报》等刊物发表《空首布初探》《远古刻画符号与中国文字的起源》《商周筮数易卦释例》《(周易)哲学的基本精神》《西周成周城的结构布局及其相关问题》等学术论文200余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周公营洛邑与西周成周城 一、西周成周城的营建及其重要地位 二、西周成周城的形制规模与结构布局 三、西周成周郭城的重要设施及其布局 四、西周成周城具体位置和规模范围 五、“淮夷侵洛”与西周成周城的衰落 第二章 平王东迁与东周王城 一、东周王城与西周成周城的纠结 二、东周王城的形制规模和城门 三、东周王城宫城的位置及其演变 四、东周王城的结构布局 五、东周王城的营建与使用年代 六、谷水入洛与王城的关系 七、结语 第三章 东周王陵与三大陵区 一、东周都城与周王陵区 二、东周成周城与成周陵区 三、周山王陵的性质和年代 四、周山王陵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价值 第四章 周公制礼作乐与政治文明 一、引言 二、周公“制礼作乐”的事迹 三、周公礼乐制度的政治基础 四、周公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 五、周公礼乐制度的核心思想 六、周公礼乐制度的重要特征 七、周公礼乐制度的深远影响 第五章 周穆王西征与草原“丝绸之路” 一、周穆王“西征”的历史故事 二、周穆王“西征”应为信史 三、穆王西征与草原“玉石之路” 四、穆王“西征”与草原“丝绸之路” 五、结语 第六章 《河图》《洛书》与哲学图典 一、《河图》《洛书》传说与文物遗迹考察 二、《河图》《洛书》是华夏文明的两部杰作 三、《河图》《洛书》的构图原理与思想内涵 四、《河图》《洛书》的思想渊源 五、结语 第七章 《周易》哲学的当代价值 一、引言 二、宇宙生成的“大极”学说 三、“阴阳和合”的辩证法则 四、“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 五、“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六、“保合太和”“天下和平”的崇高境界 七、结语 第八章 禹铸九鼎与三代王权 一、黄帝“铸鼎”与铜鼎起源 二、禹“画九州”与“铸鼎象物” 三、“王朝”更替与“九鼎”迁徙 四、“九鼎”形制与考古发现 五、结语 第九章 老子与道家哲学 一、《老子》哲学的基本精神 二、《老子》哲学的思想渊源 三、《老子》的创作地点及其最早版本 四、《老子》哲学的历史地位 第十章 孔子问礼与儒家思想 一、孔子入周“问礼”的故事 二、孔子编定“六经”与创立儒家学派 三、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 四、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第十一章 秦简《归妹》卦辞与嫦娥奔月神话 一、引言 二、秦简《归妹》卦残辞的缀合、补订 三、秦简《归妹》卦辞的释读 四、神话“嫦娥奔月”产生的思想基础 五、“嫦娥奔月”的真正原因 六、嫦娥奔月与“玉兔捣药”神话 七、嫦娥奔月与“吴刚伐桂”神话 八、结语 第十二章 土圭测景与二十四节气 一、从“阴阳历”到“二十四节气” 二、“土圭测景”与二十四节气 三、从“太庙”测影到“阳城”测影 四、“二十四节气”与罗马《儒略历》 附:洛阳电视台“土圭测景”观测实验报告 第十三章 王子乔升仙与王姓始祖 一、王子乔事迹述略 二、王子乔升仙的传说 三、王子乔升仙的文物遗迹 四、齐侯宝盂与王子乔母后 五、王子乔升仙的深远影响 六、王子乔与王姓始祖 第十四章 王子朝奔楚与中原文化南迁 一、“王子朝奔楚”事件的原委始末 二、“王子朝奔楚”事件的历史争讼 三、“王子朝奔楚”与晋、楚争霸 四、“王子朝奔楚”地域的考古发现 五、“王子朝奔楚”事件的重大影响 六、结语 附:王子朝奔楚纪念碑 第十五章 苏秦与战国纵横家 一、世居东周师事鬼谷 二、初游受挫发奋读书 三、北投燕昭功存危燕 四、合纵伐秦三覆宋国 五、分化齐赵五国伐齐 六、丰功伟业彪炳史册 附录 周代洛阳大事记 一、西周大事记 二、春秋大事记 三、战国大事记 主要参考书目 一、典籍 二、考古学专刊、发掘报告与简报 三、研究专著 四、研究论文 后记 序言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 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文化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指出 :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 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 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 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 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 敬的中国形象”。这说明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 实现经济复兴、科技复兴和 军事复兴,最根本的还要实 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伟大 复兴。 那么,中华民族的“文化 根脉”及其蕴藏的思想观念 、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是什 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形成的 ?它们都休现在哪些文化经 典和民族信仰里?这些文化 经典和民族信仰的“当代价 值、世界意义”是什么?这 些都是中华民族实现“文化 自信”和文化“繁荣兴盛”过 程中,必须澄清的重要问题 。 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可 从距今约1万年的浙江浦江 上山文化遗址折射出的第一 缕文明曙光算起。到距今 5300年的良渚文化时期, 我国已进入地域文明阶段。 夏商时期是中华文明形成的 重要阶段。西周特别是春秋 战国时期,则是中华文明走 向成熟的黄金时代。西周成 周城和东周王城既是周代的 两座重要都城,也是中华文 明走向成熟的文化圣地。 一、西周成周城及其历 史地位 周族本是居住在今陕西 境内的西方小国。公元前 1046年,武王兴兵伐纣, 灭掉商纣,建立西周王朝。 为了巩固周王朝在东方的统 治,武王决定建都洛邑。 西周初年的何尊铭文( 《集成》06014)说: 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 禀武王礼福自天。……唯武 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 ,曰:“余其宅兹中国,自 兹义民。”……唯王五祀 这则铭文的大意是说, 周成王开始迁都成周时,还 是用武王的典礼,从天室开 始举行福祭。武王战胜了大 国商,就向上天祈告说:“ 我要居住在国家的中央地区 ,从这里来治理民众。”这 是成王即位第五年发生的事 。 西周初年营建成周城, 是西周王朝的重大事件。《 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克 商后“营周居于维邑而后去” 。武王死后,成王继承武王 的遗志,命周公、召公继续 营建洛邑。《尚书,召造》 载:“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越若来三月,惟丙午肚。越 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 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 越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殷 攻位于洛讷。越五日甲寅, 位成。若翼日乙卯,周公朝 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 ”《左传·昭公三十三年》也 说:“昔成王合诸侯,城成 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 ”就在成王即位的第五年, 洛邑建成,定名成周。于是 ,成王“迁宅于成周”“定鼎 于郏哪”。从此,西周王朝 就有了两座都城,西方的丰 镐(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为西都,东方的成周为东 都。 西周时期的东都成周城 ,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这里建有象征国都的“成 周太庙”,安放有象征王权 的“九弱”,设有西周王朝的 最高官署“卿事寮”。西周诸 王经常居住“在成周”,朝会 群臣、处理政务。这里位于 “天下之中,四方人贡道里 均”,是四方朝纳贡赋的中 心。这里驻有“成周八师”, 周公征东夷、昭王征荆楚、 穆王征淮夷、厉王伐南淮夷 等重大军事活动,都是以成 周为大本背。《韩诗外传》 卷二说:“当成周之时,阴 阳调,寒暑平,群生遂,万 物宁。”这里以“成周”来喻 示西周王朝的太平盛世。因 此,杨宽先生指出:“东都 成周大规模的营建,是西周 初年政治上的一件大事。同 时分设东西两个都城以加强 对东西两部的统治,是我国 古代政治史上的创举……实 际上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 成周的重要性超过了宗周。 ”い西周之世的东西两都, 并存井重,邦畿千里,紧密 相连,成为全国政治、经济 、军事和文化的中心。 西周初年,周公营建东 都成周城是周代历史上的重 大事件。但是这座都城的具 体位置、形制规模、结构布 局和使用年代等问题,学术 界长期认识不清。本书第一 章利用文献资料、甲骨金文 和考古发现相结合的科学方 法,指出该城位于今洛阳市 渊河两岸的部山与洛河之间 ,官城每边长三里,面积为 “方千七百二十”平方丈。郭 城为东西长“九里”,南北宽 “八里”,总面积为“方七十 二里”。结构布局为“坐西朝 东”,“宫城”位于“郭城”的 西南隅。郭城的西北部是贵 族藕地和铸铜作坊,东北部 是“殷民”居住区和商业区, 东南部是贵族百姓居住区, 宗庙和社坛位于东西大道的 左右两侧。全城按“里坊”的 规划来安置城内居民。因周 厉王时期的“淮夷侵洛”事件 ,导致西周成周城急剧衰落 。但是,西周晚期成周城的 都城地位,并未改变。直到 春秋初年,该城才被废弃。 这些问题的澄清对研究西周 历史和我国古代都城发展史 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东周王朝及其历史 沿革 西周末年,我国西北地 区的犬戎兴起,不断向周王 朝发动进攻。周幽王因嬖爱 褒奴,戏谑诸侯,引起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