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随着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中国影响力日益增强,我国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对外界的了解与认识也就越来越迫切。在这个背景下,“区域国别研究”作为一个新兴学术领域在国内迅速成长。区域国别研究是大国的需要,只有大国才有进行区域国别研究的强烈要求。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的对外交流活动不断增加,对区域国别研究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国家对区域国别研究的思路日益清晰、重视程度逐步提高。聊城大学2022年9月成立了区域国别研究院,此《区域国别学文摘》即该研究院2022年立项的重点项目。这个文摘收录了2022年以来的区域国别学方面刊发的论文,是推进区域国别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 作者简介 赵少峰,1982年生,山东省莘县人。2005~2011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2013年6月入山东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现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师,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督教新教传播、中外文化交流与中国史学发展、太平洋岛国历史文化与对外关系。先后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山东大学博士后基全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在《现代国际关系》《史学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第一部分 区域国别学研究理论 以学科建设为纲推进我国区域国别研究 超越以西方话语霸权和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区域研究 “一带一路”视域下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大国学科体系建构 新时代中国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的理论意义与学术治理 构建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学科新体系 区域国别学发凡 区域国别学研究的他山经验与自我实践 国别区域全球知识的重构与中国崛起的世界知识保障 评中国学术界对区域国别研究和区域国别学的认知 第二部分 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法国《公众与行政机关关系法典》的制度创新及其对我国行政法典编撰的启示 后脱欧时代“全球英国”外交战略及其前景 欧盟互联互通政策的“泛安全化”及中欧合作 在场与不在场:莫迪亚诺作品中的犹太书写 德国鼓励生育的家庭政策措施 第三部分 北美、拉美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白人种族主义偏见与北美印第安人形象建构 美国对战后远东政策的反思及其影响——以中国问题为中心 美国劳工史的跨国转向及其路径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中的民族/国家思想之演进 大变局下巴西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 拉美政治生态演变的新趋势、动因及影响 拉美国家现代化道路中的农村人口迁移问题 ——以墨西哥为例 第四部分 中东、非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阿富汗变局后的中亚安全:大国博弈与地区合作 琐罗亚斯德教宗教哲学思想及其影响 转型时期奥斯曼土耳其和英帝国在中东的角力及其遗产 从部落社会演进看阿拉伯早期国家生成 法老的文化使者? ——古埃及方尖碑漂洋过海记 非洲去西方化转型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探索 第五部分 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核计划、冷战与苏联原子科学家 ——以哈里顿为中心的考察 日本右翼势力的思想结构及其百年流变 莫迪政府“太空战略”新态势及其影响 “边缘”何以走向“中心”以东盟为例 克服知行矛盾:中国-东盟合作与地区秩序优化 第六部分 大洋洲与小岛屿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区域与国别视阈下的大洋洲研究 “印太战略”对太平洋岛国地区秩序的影响 斐济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民族因素与治理 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太平洋岛国研究 J.W.戴维森与太平洋岛屿史研究 第七部分 北极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北极治理的国际制度竞争与权威构建 美国北极战略演进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