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学生社会认知研究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杨健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或障碍,是个人的社会认知和环境要求、生理发展不平欃所致。是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情境和社会关系时,不恰当的社会预期和自我预期与社会认知发展滞后的矛盾冲突所致。所以,从“社会认知”视角出发描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或障碍,试图发现大学生在心理方面“何以如此”的机制,帮助大学生自我完善。本书在上述背景下展开学术研究,旨在为广大高等院校大学生提供一定教学参考,也可供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人员使用。
作者简介
杨健梅,女,1978出生于四川南充,2005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学历,现任山东体育学院副教授,从事本科、研究生教学及科研工作,讲授运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训练等课程,具有扎实全面的科学理论基础。2017年获取人社部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在美国佐治亚大学做访问学者。目前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及会议论文近二十篇,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三项,独立承担院级课题三项。2010年到2017年期间担任山东体育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能灵活运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为何我成为现在的我
第二节 “人之为人——成为人”的秘密
第一章 自我意识及相关概念
第一节 自我溯源
第二节 自我意识
第三节 自我概念
第四节 和自我有关的其他概念
第二章 认知非理性思维或信念
第一节 理性和非理性思维概述
第二节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第三节 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
第三章 认知情绪
第一节 情绪概述
第二节 情绪技能
第三节 读懂情绪的语言
第四章 认知人格
第一节 人格概述
第二节 心理学家们眼中的人格
第三节 人格障碍
第五章 认知他人
第一节 再述社会认知
第二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第六章 认知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第二节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第三节 爱情
参考文献
序言
大学是人生特殊的发展
时期,大学生在自我认同、
人际关系、学业挫折应对等
诸多方面都不可避免会遭遇
各式各样的危机事件,成功
应对和化解这些危机事件是
大学生个体不断成长和走向
成熟的关键。
一个成熟的大学生,应
该能够正确认知自己、调节
情绪、控制行为;能够辩证
认知他人,妥善处理人际关
系;能正确看待成败,避免
自我挫败式的归因;能成功
扮演大学生社会角色……也
就是说,一个成熟的大学生
应当是能顺利社会化、适应
良好的个体。
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
会和文化环境中,个体通过
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适
应该社会和文化的人格,掌
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
,从自由人转变为社会人的
过程。社会化的要求包括树
立正确的三观,具备扎实的
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和遵
循社会规范,培养和塑造社
会角色等。与其他群体相比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心智
发展较为成熟,但是心理上
还处于“断乳期”。这一时期
的个体自我意识不断加强,
抽象思维能力迅速提高,想
象力丰富,充满激情,兴趣
广泛持久,情绪从不稳定趋
向稳定,人生观、世界观和
价值观从不成熟趋向成熟。
因此,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
会化的关键时期。大学阶段
个体社会化所需的外在“社
会教化”条件是得天独厚的
,但如何将社会、学校和家
庭等教化内容内化为个体的
主观要求,除了其他条件以
外,大学生自身的社会认知
能力是关键因素。
社会认知是指人对社会
性客体,比如自我、他人、
社会群体、人际关系、社会
事件等的认知,以及这种认
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关系
的理解与推断。社会认知考
察人们对社会,特别是对他
人的认识、了解,形成印象
以及概念化的过程,即人们
如何看待他人(涉及他人的
内部心理状态)以及如何看
待与他人有关的自我
(Shantz,1975;13usek
,1978)。所以,社会认
知包括对自我的认知、对他
人的认知以及其相互关系的
认知。大学生社会认知是指
大学生如何根据环境所传达
的社会性信息形成对自我、
他人、群体、社会事件等进
行分析和推断的复杂过程。
大学生作为社会认知主
体,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
个人的思维活动对有关环境
线索进行信息加工,对各种
社会性信息分类、归纳与推
理,以便有效应对环境。但
是,由于大学生认知能力发
展不成熟,生活在象牙塔中
的莘莘学子生活并不轻松。
他们会被看似简单的问题束
缚思维而不能自拔,甚至越
陷越深;在认知自我时,他
们要么过度放大自己的强项
盲目自尊,要么过度聚焦自
己的弱项妄自菲薄,深陷自
卑的泥潭;在认知他人时,
他们往往会根据个人看重品
行、学业或能力的标准来评
价同学,带有主观性和偏激
性……不合理的社会认知或
认知偏差不利于大学生社会
化,可能使他们出现心理危
机或人格障碍,导致适应不
良,影响他们的健康和幸福
。健康心理学研究指出,不
合理认知及认知偏差导致的
负性情绪对个体的健康有着
重要影响,比如,使免疫系
统受抑制,自主神经系统受
损,产生高血压、心脏病、
胃肠紊乱等疾病。
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和
心理障碍检出率增高,高校
普遍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的开展。不过,目前心理
健康教育多被动围绕大学生
已经出现的问题和障碍开展
,如抑郁、社交恐惧、学业
焦虑、人际关系问题等外显
的情绪和行为障碍。笔者认
为,大学生存在的很多心理
问题和障碍,是个人的社会
认知和环境要求、生理发展
不平衡所致;是大学生在面
对更复杂的社会情境和社会
关系时,不恰当的社会预期
和自我预期与社会认知发展
滞后的矛盾冲突所致。所以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必
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拓展
,由表及里、由因到果,深
人大学生的认知世界,引导
他们的认知不断清晰、理性
、优化乃至蜕变。
为更好实现上述目标,
深入探究并剖析非理性认知
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原因也尤
为重要。如现实生活中,有
的大学生明知有重要的研究
报告要完成,行动上却做另
一些不在安排中的、更有吸
引力的事情,让重要的任务
一再延误,直到最后一刻才
勉强完成、草草敷衍。任务
失败后则痛心疾首,决定引
以为戒,但下次遇到有挑战
性的、难以应付的事情时,
又重蹈覆辙,陷入新一轮的
内疚和悔恨中。研究表明,
有50%的大学生报告他们在
学业任务中至少一半时间会
拖延,35%的大学生报告偶
尔会拖延(Rothblum,
1984)。拖延行为仅仅是
一个习惯问题吗?研究者认
为,个体通过拖延行为进行
“自我设限”是为了在他人面
前维护自我的价值,借此保
护自尊(Scott,2022)。
试想一下,由于拖延行为的
存在,在分析失败原因时,
人们就可以把原因归咎于时
间仓促等外部因素而非能力
匮乏,因此,个体无意识的
拖延行为达到保护自我价值
感的目的。
精神分析理论指出,焦
虑、恐惧、强迫、社会退缩
等情绪行为问题是意识和无
意识冲突的体现。如果无意
识中的不良思想、情感以及
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欲望和
冲动进入意识,将造成意识
层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