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多米尼克·洛佩斯(Dominic Lopes)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杰出大学学者、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图像的认知和审美价值研究、艺术理论及其价值研究、艺术存在论和新兴艺术种类研究,成绩斐然。曾任美国美学学会(ASA)主席、加拿大哲学协会(CPA)主席,现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FRSC),并担任英美多个重要哲学美学期刊的编委。受洛佩斯教授邀请,我在2014年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做访问学者,对洛佩斯教授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和严谨的研究方法感触颇深。 本书是洛佩斯教授“美学三部曲”的首部,凝结了他对“二战”以来西方美学理论和艺术史发展的深入思考,他在书中指出,对艺术理论的发展来说更有意义的事情不是继续回答“艺术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而是把探寻的目标从“艺术”转向“艺术种类”,这也成了本书的标题。 在问题转向的探索中,本书几乎涉及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英美美学和艺术理论中的大部分流派和问题,比较繁杂,下面简单说一下作者的主要观点和逻辑。 作者简介 多米尼克·M.洛佩斯,现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美国哲学学会理事会主席,曾任加拿大哲学学会会长、美国美学学会会长。主要著作包括:《理解图像》(1996)《视觉与感性:评价图像》(2005)《计算机艺术哲学》(2009)《超越艺术》(2014)《四种摄影艺术》(2016)《边缘处的美学:哲学与人文科学在此相遇》(2018)《为美而在:审美动力与价值》(2018)。 目录 导论 第一部分 第1章 超越艺术诸理论 第2章 艺术开始之后 第3章 把责任传递到艺术身上 第4章 文化中的艺术 第5章 艺术价值的神话 第二部分 第6章 超越修修补补 第7章 欣赏性种类和媒介 第8章 欣赏性实践 第9章 宙美欣赏 第10章 为艺术费尽周折 后记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序言 《超越艺术》是我的美 学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二部 是《为美而在:审美动力与 价值》(Being for Beauty : Aesthetic Agency and Value,2018),这一系列 将于2022年或2023年完成 ,以《审美非正义:一种世 界主义理论》(Aesthetic Injustice: A Cosmopolitan Theory)作结。这三本书旨 在削弱人们对作为焦点的艺 术的关注,将注意力转向更 宽广的审美文化,从而校正 美学学科的进程。在许多方 面,这一进程的校正都重申 了二十世纪之前产生的这一 学科所需要优先考虑的事情 。此外,鉴于这门曾经的欧 洲哲学及其派生的文化在二 十世纪迷失了方向,我的三 部曲同样支持包括中国美学 在内的非欧洲的美学方法( 参见Lopes2019)。 自从P.0.克利斯特勒 (P.O.Kristeller1951-1952 )、M.H.艾布拉姆斯 (M.H.Abrams 1989)和拉 里·夏纳(Larry Shiner 2001)的历史研究成果出 现以来,欧洲美学怎样偏离 了轨道的故事就众所周知了 。一个长达数世纪之久的计 划,将一些古老的人类行为 ,即一些艺术种类,归在一 起,并将它们与自然科学和 应用科学形成对比,这一计 划在十八世纪中叶达于完成 。诗、音乐、建筑、雕塑和 绘画等艺术种类被视为一个 统一体,与其他事物分离开 来。将它们统一在一起并与 其他事物相分离的东西是艺 术品的审美价值。尽管如此 ,大量非艺术的事物很明显 也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 比如,自然之美、人体、数 学定理和科学假说,还有制 图和工艺设计的产品。所以 ,艺术中的审美价值只能是 以某种方式具有特殊性。占 主导地位的传统将艺术品理 解为引发了无利害性的注视 ,这种注视与对生活的关切 是隔绝的。 大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前后,这种主导性的传统开 始被视为站不住脚了。如果 将艺术统一起来的东西是其 审美价值,如果审美价值将 艺术与我们的道德和政治承 诺相分离,这种情况对艺术 来说就太糟了。在这个节点 上存在三个可能的动向:第 一个选项是保留审美性的艺 术理论和无利害性的审美价 值观念,但是放弃(整体性 的)艺术(概念)。第二个 选项是保存(整体性的)艺 术(概念),同时保留审美 性的艺术理论,去除无利害 性的审美价值观念。这两个 选项都没有获选。相反,( 整体性的)艺术(概念)被 保存下来,审美性的艺术理 论被去除了,并留下了审美 价值是无利害性的这样一个 假定。然而选择这个选项的 代价后来证明是高昂的。如 果艺术不是审美性的,那它 是什么?这个问题造成了巨 量的哲学文献。到了公元 2000年,“艺术是什么”这个 问题成了分析美学的核心问 题。 《超越艺术》的目的并 不是为了重新讲述这段历史 ,而是与那些对这段历史感 到吃惊的哲学家——尤其是 尼古拉斯·沃尔特斯托夫 (Nicholas Wolterstorff 2015)——一道,提出了一 个新的研究议题,对这段历 史做出了回应。为达此目的 ,本书论证了这样一个观点 ,即,我们不需要一种艺术 理论,一种回答“艺术是什 么”问题的理论。这种方法 不是反理论性的,或反本质 主义的。相反,本书论证了 一种艺术理论,即“传递责 任的艺术理论”。按照这种 传递责任的理论,一件事物 是一件艺术品,因为它属于 艺术种类之一。像这样的一 种理论并不能非常提供有益 信息,因为它给我们留下了 艺术种类问题。《超越艺术 》欣然接受这样的结果:无 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都能在对单独艺术种类的具 体性的思考中获得,而在总 体上思考艺术则让我们寸步 难行。 当我们思考一种艺术种 类的具体性的时候,无需注 意什么东西将它们统一起来 并与非艺术分离开来,我们 一定会将它们视为与其他欣 赏性实践——比如,自然欣 赏性实践、身体装饰、对数 学和科学的欣赏、制图与工 艺设计等——并列在一起的 “欣赏性实践”。所有这些实 践都是以审美价值为导向的 ,当然除此之外还显现出其 他价值。 所以,我们最好重新思 考审美价值是无利害性的这 样一个假定。三部曲的第二 部《为美而在》提出了一个 全新的审美价值理论,解释 了我们在艺术和非艺术中发 现的审美价值。根据这个被 称为“网络理论”的理论,审 美价值是无利害性的对立面 ;审美价值是审美者以所有 方式做出回应的理由。 一方面,我们致力于审 美价值,另一方面,我们致 力于道德和政治价值,网络 理论让我们看到了两者之间 的连续性。《审美非正义》 探索了审美与政治之间的关 系,“政治”在这里的意思是 宽泛的,不是指左派对右派 、自由主义对社群主义或资 本主义对社会主义,而是指 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公正安排 。这本书提出了一种审美正 义的“世界主义”理论,描述 了大规模的政治安排,在这 种安排中,不同的审美文化 能够以一种公平合理的方式 彼此接触和相互作用,最终 我们可以克服对审美的幻灭 感,这种感觉是我们在一个 世纪之前开始感受到的,原 因是我们接受了一幅错误的 艺术图景和作为自治的审美 观念。 哲学(存在和发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