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收入不平等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作者 | (英)理查德·威尔金森//凯特·皮克特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社交焦虑日渐加重、不断怀疑人生选择、被迫卷入竞争旋涡、备受心理折磨……这些统统都与收入不平等有关!国际畅销书作者、知名公共卫生专家理查德·威尔金森与凯特·皮克特在作品《收入不平等》中对收入不平等进行了详实的研究。本书不仅展示了收入不平等和阶级差异造成的社会问题,有力地表明贫富差距越大,人们的生活压力就越大,面临的健康问题就越多,而且更着重探讨了收入不平等对每个人心灵的负面影响。两位作者利用丰富的数据和实证,在分析、详尽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促平等、建设美好社会的切实方案,由此完成了一部关于社会公平的开拓性著作,为我们重新认识世界及自我提供了重要解方。 作者简介 理查德·威尔金森(Richard Wilkinson),在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影响方面的研究领域成果卓著;曾在伦敦经济学院研究经济史,后修流行病学,现为诺丁汉大学医学院退休教授、伦敦大学学院荣誉教授及约克大学客座教授。 目录 序言 关于数据和图表的说明 第1章 这不是一本自助书 第一部分 思想中的不平等 第2章 自我怀疑 第3章 妄自尊大的幻觉 第4章 错误的解决办法 第二部分 人类天性的神话、精英管理与阶级社会 第5章 人的处境 第6章 精英管理制度的误区 第7章 阶级行为 第三部分 前方的路 第8章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第9章 一个更好的世界 附录 参考文献 序言 到目前为止的故事…… 《公平之怒》出版于 2009年,书中表明,在贫 富收入差距更大的社会中, 人们更容易受到各种健康和 社会问题的折磨。1]《公平 之怒》中展示的证据有力地 表明,不平等会造成重大的 心理影响,很多这方面的心 理问题都是由激增的社会压 力导致的。在这本新书《收 入不平等》中,我们将会进 一步探究这些心理问题和社 会压力:不平等的概念是如 何进入我们头脑的,它如何 提高人们的焦虑水平,人们 会对此做出何种反应,不同 程度的精神疾病和情绪障碍 又会造成何种后果——总而 言之,要探究一个更加不平 等的社会将如何改变我们的 思维和情绪感知力,又将如 何改变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 系。我们介绍的情况部分基 于我们自己的调查,但主要 基于世界各地的学者所进行 的大量研究。本书收集的证 据不仅阐明了更加不平等的 社会会更加失调无序的原因 ,也帮助梳理出一些能够让 社会产生良性互动,并改善 每个人的健康、幸福水平的 措施。 可以说,前作《公平之 怒》是本书的起点,我们先 对它进行一些简短总结,以 便对其不熟悉的读者能了解 它的内容。首先,书中表明 ,在收入差距更大的社会中 ,人们的健康状况往往更糟 :预期寿命更短,婴儿死亡 率、精神疾病患病率、非法 滥用药物率和肥胖症患病率 更高。更严重的不平等也损 害了社会关系:在更加不平 等的社会中,会有更多暴力 事件(用凶杀率衡量)和更 高的监禁率;人们彼此之间 的信任度降低,社群关系也 更加薄弱。不平等还损害了 儿童的生活机会:在更加不 平等的社会里,儿童幸福度 、教育成就更低,青少年生 育率更高,社会流动性更弱 。 无论是观察各个富裕国 家的收入差距,还是逐一分 析美国50个州的数据,我们 都能看出,在收入不平等和 社会问题之间存在着同样明 显的相关性。在这两种情况 下,收入差距越大,越可能 产生更糟糕的结果。 这个结论相当清晰,并 且逻辑一以贯之。以美国为 例:与其他富裕国家相比, 美国的贫富收入差距最大, 凶杀率、监禁人数占比、精 神疾病患病率、青少年生育 率都是最高的,预期寿命、 儿童福祉、识数率和识字率 却都很低。在我们研究期间 ,英国和葡萄牙是紧随美国 之后的两大收入不平等的富 裕国家,它们在上述各方面 的数据也很糟糕。相比之下 ,北欧国家和日本等相对而 言更平等的国家则表现良好 。图1是对我们针对富裕国 家进行的研究结果的简要概 括。 这些模式不仅仅存在于 我们自己的研究结论中,在 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的大量 研究成果中都有所体现。20 世纪70年代,一份同行评议 期刊发表了第一份表明在收 入差距更大的国家中,暴力 行为更加常见、居民健康水 平也更低的论文。此后,相 关的研究报告不断增加,目 前已有300多篇论文,专门 对世界不同地区健康指数、 凶杀率和收入不平等之间的 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研究涵 盖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有些针对某个特定时间点 的情况,有些则是观察一段 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很多研 究都考虑到了人均收入和/ 或贫困程度方面的差异,以 及公共服务开支水平等其他 因素。绝大多数研究结果表 明,在更加不平等的社会中 ,事态通常都会更糟糕。现 有的证据足以表明,收入不 平等和健康与社会问题之间 必然存在一种因果关系,由 此反映出更大的收入不平等 会对社会及人们的健康和幸 福造成破坏。 …… 关于数据和图表的说明 本书中的大部分图表均 根据收入不平等和不同的健 康、社会问题的关联而绘制 。有些图表展示了在不同国 家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有 些则展示了美国各个州当中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上一本书里,为了让 数据清晰一致,我们一直使 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贫富差 距,也选择相同的国家进行 比较。而在这本书中,除了 我们自己最新的分析结果, 我们还会介绍世界其他研究 人员得出的图表和数据。每 个研究团队都使用了官方的 资料,并选取了最适合的方 式来衡量收入不平等,以解 答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他 们会考虑在分析材料中纳入 哪些国家或者美国的哪些州 、该截取哪些年份进行研究 、如何衡量自己感兴趣的结 果、如何分析数据和绘制图 表。在我们所采用的同行评 议期刊或官方报告中,研究 人员都严谨并详细描述了他 们使用的研究方法,这些均 已纳入本书最后的参考文献 部分,其中许多都可以在网 上免费阅读。当数据可公开 获取或由其他研究人员友情 提供给我们时,我们都尽可 能地重新绘制了图表,使其 更容易阅读、理解。我们在 书中呈现的图表几乎都来自 经同行评议后发表于期刊的 学术论文,十分可靠,我们 自己做出的新分析也都经过 了同行的评议。 读者会注意到,尽管这 些研究中涉及的国家、数据 的年份,以及采用的衡量标 准都存在差异,但在这些差 异背后仍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结果惊人地一致。 导语 剖析收入不平等给每一个人造成的心理影响。本书指出,贫富差距悬殊不仅让穷人生活艰难,而且也让富人深受其害:社交焦虑日渐加重、不断怀疑人生选择、被迫卷入竞争旋涡、备受心理折磨……从身心健康到暴力犯罪,从教育成就到预期寿命,几乎所有事情、所有人都受到贫富差距的心理负面影响。 一部关于社会公平的开拓性著作。两位作者通过丰富的研究实证和图表数据,详尽阐明了收入差距越大的社会越失调无序的前因后果,并且梳理出促平等、爱生活的切实方案,为我们重新认识世界及摆脱困境提供了重要解方。 书评(媒体评论) 国际畅销书作者、知名 公共卫生专家理查德·威尔 金森与凯特·皮克特在最新 作品《收入不平等》中对收 入不平等进行了详实的研究 ,本书不仅展示了收入不平 等和阶级差异造成的社会问 题,有力地表明贫富差距越 大,人们的生活压力就越大 ,面临的健康问题越多,而 且更着重探讨了收入不平等 对每个人心灵的负面影响。 两位作者利用丰富的数 据和实证,在全面分析、详 尽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促 进平等、建设美好社会的切 实方案,由此完成了一部关 于社会公平的开拓性著作, 为我们重新认识世界及自我 提供了重要解方。 任何关心自己生活质量 的人都应该对这一深刻发现 感到震惊:随着社会变得越 来越不平等,人们变得越来 越不健康、不幸福、不安全 和不善良。这不仅适用于那 些被社会忽视的穷人;它影 响每个人。 ——罗伯特·萨波尔斯基 ,著名神经科学家、国际畅 销书作者 精彩页 很多心态平衡、行动自在的人几乎没有意识到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甚至可能会愤愤不平地否认这点,宣称自己的言行不受他人的影响。但这种想法只是一种错觉。如果真的失败或者颜面尽失,却突然发现旁人的脸上写满冷漠和蔑视,而不是自己所习惯的亲切和恭敬时,当事人就会震惊、恐惧,觉得自己被众人离弃、孤立无助。那时,我们会意识到自己无意间已经生活在别人的看法中,就像每天走在坚实的地面上,却没有想到它是如何支撑我们的。 ——查尔斯·库利,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1902年,第207页 在奥普拉·温弗瑞的《奥普拉杂志》上,她的“时尚指导”玛莎·贝克写了一篇文章,探讨了自己对所谓“派对焦虑”的几点感受:当暴露在他人面前时,“真正的敌人是羞耻、恐惧和他人冷酷的臆断”。贝克还说,“有数百万像我一样患有派对障碍的人……都是惧怕派对闲谈的社恐人士”,“我们一想到自己可能会说出什么蠢话,或者暴露自己是个傻瓜,一想到自己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社交大师,就会被吓得浑身僵硬”。贝克觉得自己“需要一个装满了神兵利器的武器库,例如智慧、修长的大腿、人脉、财富等,这样才能在一场派对上存活下来。从挑选衣服,到在现场寒暄,每一步都是在恐惧的驱使下,针对可能出现的批评意见进行的防御行动”。 我们把羞怯、自我怀疑和与他人相处时的不自在完全看作自身的性格弱点,仿佛这些都是我们情绪系统中天生就有的缺陷,我们只能尽最大可能去克服。因为我们都倾向于在他人面前隐藏这些感受,所以就无法看到别人身上同样的不安全感。不过,我们接下来会看到,这种不安全感非常普遍,只有少数极为自信的人例外。事实上,在20世纪初就与弗洛伊德的圈子分道扬镳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把这一切看作个体心理的基本要素,他由此提出“自卑情结”这个概念,并坚持认为,“只要是人就会感到自卑”。阿德勒当时就预见了现在的研究数据反映出的结果,他认为人们面对这些感觉时会有两种不同的应对方式——一种会表现得很羞怯、自信心不足,有的时候还会产生社交恐惧;另一种则通过表现得狂妄自大、自恋又势利来遮掩自己的不安全感。他把自恃高人一等的态度解读成一种防御心理,主要是为了遮掩内心深处的自卑感。阿德勒认为,潜藏的自卑感越强,自我防御就会表现得越明显。“我们推测,每个表现得高人一等的人其实都是在格外努力地遮掩心中低人一等的自卑感。”“自卑感越强,想要征服他人的冲动就越强,情绪起伏也会尤为激烈。”当然,正是因为这些“努力遮掩”的举动十分有效,我们才会低估这种不安全感的影响范围,把它当成自己独有的感受。 事实上,这些心理困境,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不同类型的遮掩行为在某些社会环境中更为常见,阿德勒无法从其病患的心理状态推断出这点,但我们可以分析现代统计学数据来进行推论。这就意味着,我们或许能够辨识出究竟是哪些有力的外界因素让人们的心理状态变得更糟或者更好。 流行病学家接受过培训,能够研究疾病的分布以及决定性因素。比如,他们会研究空气污染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加重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的病情。以同样的方法研究羞怯、社交焦虑、自信心不足等状况出现的频率,假设这些状态的产生——或至少是加重—一也受某个原因的影响,比如特定的心理或者社会氛围,这样我们或许就能确认这些原因。尽管我们都知道,要想减轻生理疾病的负担,就必须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和致癌物质,但人们还不太习惯对抗有害的情绪氛围或者心理环境。然而,如果社会焦虑增长会严重损害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幸福,那么,政治领袖和社会大众都不该掉以轻心,一如我们对待呼吸的空气一样。 人类是一种社会动物,对人际关系保持敏感、避免做出冒犯他人的行为,这些都是必须掌握的社交技能。对周围的人保持敏感既正常又有用,但是,在当下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太过敏感,使它变成了一种强大的反作用力。人们常常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以至于到后来,即便是面对微小的批评也要摆出一副防御姿态;还有一些人社交时万分紧张,最后只好与所有人割断联系。我们也可以发现,有些人对代表社会地位的各种身份标志充满渴望,但背后隐藏着的正是不安全感。人们普遍缺乏自信,并怀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其影响甚广,已经严重限制了许多富裕国家的人们的幸福水平和生活质量。接下来我们的建议并非是让大家变得厚脸皮一些,而是要辨别对社会造成重大损害的那些要素,并学会应对。 P12-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