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什么是躁郁症?躁郁症,即双相情感障碍,但这个词听起来太深奥,你可能无法理解自己到底患了什么病,叫躁郁症反而好理解多了。躁郁症并非是一种突发性疾病,患了躁郁症以后,人会先躁狂,然后抑郁,躁狂和抑郁反复交替出现。 作者在31岁时被诊断为躁郁症,即双相情感障碍,本书记录了作者这15年里与躁郁症共处的点点滴滴。另外,为了帮助其他躁郁症患者,作者开通了“生命热线”,免费提供咨询服务。 作为一个躁郁症患者,作者是如何在因情绪的激烈起伏而感到痛苦中找到轻松生活的技巧的呢?躁郁症患者的身份带给了他什么样的困扰与帮助?他是如何面对自我否定的情绪的?如何做才能利用躁郁能量让自己变得更强呢?他又为躁郁症患者们做了些什么?对于这些问题,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了解答。 作者简介 坂口恭平,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建筑学科。是建筑师、作家、画家、舞蹈家、歌唱家。他被诊断为躁郁症后,在积极面对生活的同时为躁郁症患者开通了“生命热线”,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帮助了20000多名患者,收获了很多好评。著作有《住东京的0日元住宅,用0日元生活》(河出文库)、《隅田川的爱迪生》(幻冬舍文库)、《东京一坪遗产》(春秋社)、《从零开始的都市狩猎采集生活》(太田出版)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躁郁症是一种体质 第二章 躁郁人必备的答话技巧 第三章 察觉到对方不善就请立即离开 第四章 吐槽毫无意义的努力的技巧 第五章 “我要开始编故事了” 第六章 问自己“想干什么” 第七章 抑郁的奥义一:抑郁为何让你毫无好奇心 第八章 抑郁的奥义二:舒爽源自心肺 第九章 抑郁的奥义三:把自我否定关进引号 第十章 降低自杀率的方法 第十一章 不因他人一言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第十二章 保留孤独,坚持广泛多样的交往 第十三章 变成“躁郁超人”的秘诀 第十四章 躁郁人的工作经历 第十五章 写给与众不同的你 序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 都被躁郁症所困扰。我是这 么形容自己的:清醒冷静的 状态下,我是师北宸;非清 醒冷静的状态下,我的体内 有两个小人——一个是孙悟 空,另一个是贾宝玉。再之 后我又有变化:非清醒冷静 的状态下,我体内的两个小 人分别是樱木花道和贾宝玉 。 躁狂的时候我是大闹天 宫时的孙悟空,想破坏一切 ,想打碎一切;当我变成樱 木花道时,我的大脑“下线” ,变得中二、呆滞、冲动、 迟钝。抑郁的时候我往往是 多愁善感的贾宝玉,我为女 人哭、为朋友哭、为家人哭 、为事业哭。一件特别小的 事,别人只会难过一瞬间, 而我会难过1小时,甚至5小 时。 为了探索和了解自己, 我研究了很多领域的知识。 MBTI、九型人格、占星、 命理、DISC……后来我看了 《高敏感是一种天赋》,发 现书里的大部分描述都与自 己的状态类似。后来我又看 到了《拥抱躁郁》这本书, 看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有 一点感动。我发现作者在书 中所描述的症状,80%以上 都与我相符。 我曾经咨询过心理医生 和心理学专家,他们中有人 说我这不是病,因为达不到 医学上的确诊标准。后来我 和一位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 、同时也是十多年的好朋友 聊起我的一些症状时,她敏 锐地说:“你这是不是得了 双相(情感障碍)?” 那一刻我被温暖到了。 是啊,我一直怀疑自己患有 双相情感障碍(即躁郁症) 。我查了很多资料,发现我 的症状非常符合双相情感障 碍。但我又不敢确信。听到 朋友说出来的那一刻,我感 到非常温暖,终于有人理解 了我。 可是,为什么又有专家 说这不是“病”呢? 直到翻开《拥抱躁郁》 的第一章,我懂了,第一章 的开头是这么写的:与其说 躁郁症是一种病,不如说它 是一种体质。这句话太打动 我了。 我也一直觉得躁郁症是 一种体质。就像有些人特别 怕冷,有些人对花粉过敏, 有些人对动物毛过敏,这些 都是体质,可能一辈子都很 难治好。但了解了自己的体 质后,人们就可以通过不接 触“过敏源”来让自己好过一 点。比如我有鼻炎,2008 年到2020年我都在北京生 活。有很长一段时间北京的 雾霾严重,而且我还养了猫 ,每到冬天和春天,我就打 喷嚏打个不停。我吃了无数 种药都没有治好鼻炎,直到 后来我搬离北京到了深圳, 鼻炎一下子就好了。深圳的 空气好,我也没再养猫。过 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才意识到 :我以前明明有鼻炎,怎么 突然就好了? 直到有一天,我们团队 去厦门团建。我推门走进一 家猫咖,就在推开门的那一 瞬间,我立刻打了一个喷嚏 ,而且我敏锐地意识到,我 打喷嚏是因为接触到了猫毛 以及猫在上蹿下跳时空气中 飞扬的粉尘。我看着阳光下 的粉尘,又接连打了两个喷 嚏。 碰到了过敏源,我的鼻 炎又犯了。我的鼻炎可能一 辈子都治不好,但只要不碰 到过敏源,我就感受不到我 有鼻炎。 当我在朋友圈发布跟躁 郁症相关的内容时,有不少 人回复说他们也有这样的症 状。有些人是确诊了,而有 些人只是自己发现有这样的 症状。有一句话叫“看到即 消融”,你不确认自己是谁 时,你特别担心害怕,就好 像你蒙着眼睛骑在了某种动 物身上,如果你完全没看过 、没感受过这种动物,你便 不知道你骑着的是马、大象 、骆驼,或者干脆只是一辆 摩托车。当你足够了解自己 骑的动物是什么以及有何习 性之后,你才可以开始学习 如何熟悉它、适应它、驾驭 它。 有一本书叫《象与骑象 人》,这本书里写道: 人的心理是由独立运作 的部分联合组成的,有时候 ,它们意见相左,各行其是 。 …… 我常常觉得自己像变色 龙,因为我好像能理解好多 人,甚至能理解所有人。我 看电影时,看到立场相左的 两个人不得不反目为仇时, 我总会伤心难过得不行。每 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情感 上是好朋友、好兄弟,可是 人各有志不得不各走各路甚 至因此反目为仇,我为他们 的情谊而感伤。 很多人在碰到生活、事 业选择上的问题时,都会来 请教我。一开始我特别为难 ,后来我的做法非常简单: 永远站在对方的立场,从最 有利于对方利益的角度出发 ,给予对方支持。 躁郁人的特点是常常没 有自我,他感受到的全都是 别人。从好的角度来看,躁 郁人可以完全共情、理解别 人。他们可以做艺术创作、 营销以及服务类工作。 很多客户信任我,他们 甚至会把过去二三十年都不 愿意跟别人讲的秘密一股脑 儿都和我讲。躁郁很多时候 对我来讲是一种诅咒,同时 它又是老天赐予我的礼物。 王小波有一本书叫《爱你就 像爱生命》,如果让我对躁 郁的经历说一句话,那就像 王小波的书名一样:爱你就 像爱生命。 最后,我想用《拥抱躁 郁》中的一句话当作这篇序 的结尾: 如果你明白了躁郁症症 状只是体质导致的,那么你 便可以毫不动摇、心平气和 地应对它了。 希望每个躁郁人都能将 躁郁转化为自己的宝贵财富 。 大理数学游民中心筹办 人、创始人,个人品牌教练 导语 这是一本写给所有躁郁症患者的生活指南,作为一名躁郁症患者,如何在强烈的情绪起伏中获得轻松生活的技巧?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了解答。 上一秒还是情绪高涨、精力充沛,下一秒已然情绪低落、丧失兴致。躁狂与抑郁状态经常反复、交替、不规律地出现。请跟随作者一起探索并习得一些技能,发挥躁郁能量,过上健康的生活。 书评(媒体评论) 我看到了《拥抱躁郁》 这本书,看到这本书的那一 刻,我有一点感动。书里 80%以上的描述与我一模一 样。希望每个躁郁人都能将 躁郁转化为自己的宝贵财富 。 ——师北宸 大理数字游 民中心筹办人、创始人,个 人品牌教练,资深企业品牌 营销咨询师,畅销书作者 精彩页 “与其说躁郁症是一种病,不如说它是一种体质。”神田桥医生如是说。 仅仅读这么一行字,说实话我也没有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我的身体瞬间感到舒爽了,舒爽得让我会心一笑。大概是因为神田桥医生说得太有道理了,我深有同感。 躁郁症并不是一种病,这一点我能感觉得到。但是不管你读哪本书,问哪个医生,这些书和医生都会告诉你躁郁症是病,而且治不好。躁郁症的病因是未知的,患者的大脑的哪个部分出了什么问题也是未知的,药物为什么有效也是未知的。明明有一连串的未知,为什么他们就敢断言躁郁症一生都无法治愈?我真的生气了。 不,我不可以生气。躁郁症患者发现不公平的时候容易立即大发雷霆,躁狂发作时患者本人根本察觉不到自己在生气,完全沉溺在自以为是的纠偏扶正的幻想中,坚信自己为了正义责无旁贷,自己应该为正义而呐喊。但这么想是完全错的,这只是你的自以为是而已。然而更严重的问题是你已经感知不到自己正在自以为是了。 正因为你认定自己是纠偏扶正的超级英雄,于是你好像穿越时空,直接闯到了写这些文字的人面前大声怒吼道:“统统都是未知,你凭什么敢断言躁郁症治不好?既然你承认你这么说有些过分,那是否应该立即矫正,重新出版?”就像这样,你瞬间做出了毫不理智的冲动行为。你只要一有冲动,就会马上开始行动,所以当你的心中冒出一个念头的同时,电话往往也随之拨通了。摆出一副“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就是纠偏扶正的超级英雄”的豪气,这时的你完全丧失了行为控制能力。 既然是纠偏扶正,那你就必须带着怒气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做出行动才行。纠偏扶正本来是一件好的事情,但是我——一个躁郁症患者的直觉告诉我,有必要控制自己的这种情绪。 说得直白一些,比如纠偏扶正这种事,对我来说并不是好的行为,而仅仅是躁狂即将到来的信号。当然,对于他人,即对那些冷静而且理性的人来说这可能是很正确的行为,我们应该颂扬。然而,对躁郁症患者来说,大家千万要注意,这仅仅是一个躁狂即将到来的征兆。 一般不会有人觉得纠偏扶正是一件坏事,但对于躁郁症患者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呢?因为躁郁症患者不会为他人而行动。 躁郁症患者在任何时候做出的任何行为都不是为了他人,恰恰相反,他们只会为自己而行动。说得再直接一点,他们只考虑自己。我这样说你可能觉得有点过分,不过你先不要生气,因为我也是躁郁症患者。在本书中,我将把我的所有行为都当作躁郁症的特征来描述。为什么我要这么做?因为所有有关躁郁症的书里,从来都没有描写过这些细微的行为特征,反而通篇赘述躁郁症症状的具体表现。 但是,对我们躁郁人(我更喜欢称自己为“躁郁人”)来说,有些症状,比如“挥金如土,疯狂消费”“倒头就睡死过去”等,完全是由自身行为造成的。因此,完整记录和整理躁郁人的行动原理和行为特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就是这个完美样本的不二之选,所以我将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详细记录和解说。 回到正题,我以及我的所有行为,乍一看像是在为他人行动,其实不然,无一例外都是在为我自己。 怎么理解躁郁人只为自己而行动呢?很简单,他们只是想获得周围的人,不,应该是想获得更多、更广的人群的赞赏。比如“纠偏扶正,敢于行动,你太棒了”这样的语句就是他们想获得的赞赏。他们只为被赞赏而活。一句“你太棒了”,即使这很明显是恭维和客套话,他们也感觉不到。就这样,不偏不差、囫囵吞枣、盲信不疑。他们不会去质疑自己是否陷入了盲信,而只会坚信自己很厉害,被赞誉是理所当然的。为什么他们这么以自我为中心呢?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真的很厉害。这种情况对于正常人来说可能难以理解,但事实上躁郁人的脑回路就是这样的。 你是否觉得我猜了个正着,或者觉得我用了什么魔法把你的内心看穿了?难道我有超能力?你是否已经开始胡思乱想了?请把心放到肚子里去吧。我没有什么超能力,只是这些都是我做出的行为,我将其描述得更细致、更深刻罢了。我描述或预测的不是他人的行为,完全是我自己的。当然,也许还有你的。 总而言之,做出这些行为绝对不是因为我太有个性,而是“与其说躁郁症是一种病,不如说它是一种体质”的精髓所在。 P1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