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理想田园(百年地权演化与乡村建设)
分类
作者 姚树荣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从地权演化视角,瞄准土地这个利益焦点,探究政府、资本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及其制度成因,揭示乡村建设的内在规律,提出一种“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思路。通过本书的研究,期望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乡村建设理论,为新型地权制度建构与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设计提供决策支持,防范乡村建设异化为“拆村运动”,防范乡村沦为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工具。
作者简介
姚树荣,男,河北涉县人,1972年7月生,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山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现任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党支部书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制度与产业经济、土地制度与新型城镇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一 本书背景与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基于城乡关系的乡村建设研究
(二)基于主体关系的乡村建设研究
(三)基于地权演化的乡村建设研究
(四)简要评论
三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 核心概念
(一)地权
(二)乡村建设
二 理论基础
(一)产权经济理论
(二)城乡关系理论
(三)共享发展理论
第三章 地权演化与乡村建设的互动:理论分析
一 乡村建设的演化理论
(一)制度演化理论述评
(二)乡村建设的演化模型
二 乡村建设的本质
三 乡村建设对乡村地权演化的影响
(一)逻辑起点:土地功能的二重性及其矛盾
(二)要素相对价格、技术进步与乡村地权的演化
(三)城乡关系与乡村地权的演化
第四章 地权演化与乡村建设的互动:历史分析
第五章 地权演化与乡村建设的互动:现实分析
第六章 土地发展权配置对乡村建设绩效的影响分析
第七章 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第八章 新型地权制度与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设计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2007年6月,成都和重
庆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
配套改革试验区。我因改
革工作需要从四川大学调
入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工作
,先后担任研究室、综合
规划处、政策法规处处长
,其间还借调到中共四川
省委办公厅综合室、中共
成都市委改革办工作,但
在长达7年多的时间里主
要从事的是土地制度改革
与统筹城乡发展相关工作
。成都围绕统筹城乡发展
,率先在耕地保护补偿机
制、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
革、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
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建设用地指标交易、集体
土地征收等方面进行了一
系列改革探索,为全国提
供了经验和示范。
成都的改革探索是上
下互动、同行互鉴、理论
与实践碰撞交融的产物。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之
后,为支持灾后重建和城
乡统筹发展,国土资源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和成都
市人民政府围绕土地制度
改革签订了一个“三方合
作协议”,三方互派人员
挂职交流,每年确定改革
目标和任务,年底进行评
估,再确定下年度改革目
标和任务,在确保风险可
控的基础上滚动推进改革
,我作为改革试验区的代
表有幸经常参与部里的政
策研讨,将成都的改革实
践反映给部里,将部里的
指导意见融入成都的改革
政策,上下信息流通非常
顺畅,这是推进改革工作
的一种有效机制;在此期
间,全国国土资源系统保
持着频繁的交流,通过现
场研讨会、学习考察等方
式,进行先进经验的同行
互鉴;同时,我们还与学
术界保持了广泛的研究合
作,我除了陪同调研、协
调联系、参与讨论之外,
更重要的工作是把研究成
果吸收到改革政策中,实
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在
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感
悟了“知易行难”的道理。
做成一件事,要符合中央
精神和法律政策,要满足
上级领导要求,要解决基
层实际问题,要平衡专家
学者等各界意见,要把握
改革的节奏、力度和时机
……真的很难!这让我养
成了一种思维习惯:对于
地方的改革创新,不以批
评为能事,不轻易说“不
行”,而是理性思考“怎样
才行”。
2015年3月,我返回四
川大学任教,从而能够更
超脱地系统思考土地制度
改革与城乡融合发展问题
。是年,经过全国人大授
权,中央在北京大兴等33
个县(区、市)部署开展
集体土地征收制度、集体
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
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俗称
“三块地”改革),我有幸
参与部属事业单位中国国
土勘测规划院组织的“三
块地”改革调查研究工作
、土地政策实证监测评估
工作,并受四川泸县邀请
负责了四川泸县的宅基地
制度改革调查研究工作。
2019年8月,我受邀参加
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组织的《土地管理法》修
正案通过前论证评估会,
之后又受邀参加了自然资
源部、司法部对修改《土
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专家
意见征求及四川省自然资
源厅对四川省21个地市州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编制
审核论证等工作。在吸收
改革试点成熟经验的基础
上,经法律修改程序,新
《土地管理法》和《土地
管理法实施条例》相继颁
布实施,标志着中国的保
障性地权制度改革迈出了
实质性步伐。从2007年
起算,我紧密参与和跟踪
土地制度改革已有15载,
见证了土地制度改革的艰
辛、曲折、复杂和各种争
论,感慨万千……向改革
事业致敬,向改革者致敬

从乡土社会走出来的
中国,土地与“三农”问题
相互交织,土地改革至少
要着眼于解决好“三农”问
题。这一时期,在中央政
策的引导下,全国掀起美
丽乡村建设的热潮,有地
方政府主导实施的,也有
社会资本主导实施的,还
有农民自主实施的,呈现
出复杂多样的面相。由此
引发了舆论的分化,虽然
主流的声音以赞誉为主,
但批评之声不绝于耳,“
三农”学者多强调农民主
体,批评政府主导与资本
下乡的学者众多,有关集
体土地市场流转与增减挂
钩政策的争论长期僵持不
下。学者们的批评不无道
理,但在直面问题的基础
上更重要的是如何健康有
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化
解乡村发展不充分、城乡
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最终
经由乡村现代化而实现中
国全面现代化与共同富裕
。经济学的常识及长期“
跑乡下”的经历让我坚信
,乡村虽然相较于城市有
诸多特殊性,但有一点是
相同的,即经济增长离不
开要素投入。观察真实世
界里的乡村,绝大多数都
面临着资本与人才等要素
不足的困境,因此,要实
现乡村经济增长,促进城
乡要素双向流动是必要条
件。这样来看,振兴乡村
与反对资本下乡在逻辑上
就是相悖的。我们不仅要
看到资本的逐利性与剥削
性,而且要看到资本对经
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还要
看到资本下乡背后的人才
、技术和信息要素下乡。
已养成的“怎样才行”的思
维,将我引导到怎样解决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政府
、资本和农民等多主体利
益冲突之困境以及政府或
资本单边治理引发的利益
失衡等问题。在苦思冥想
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论
述提供了指引,我对解决
美丽乡村建设多主体冲突
之困的思考深入到“共建
共治共享机制”。
……
付梓之际,我想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3:5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