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书法鉴赏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作者
出版社 河南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为艺术类普及读物,全书分为上下编,共七个章节。上编从书法艺术的本体构成,书法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进行探讨,下编主要从书体进行讲解,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独立成章,系统赏鉴,通过对历代书法经典作品进行梳理赏评,引导读者对书法艺术的风格类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书法艺术欣赏的过程中逐步确立经典的、高尚的审美境界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树立个人的书法审美观并由此进一步指导自己的书法实践。
作者简介
赵振乾,河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书画协会理事,全国艺术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主任,河南省教育界书画家协会执行主席,开封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1988年获“河南省第二届中原书法大赛”一等奖;1989年获“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二等奖;作品入选全国第四、第五、第六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三、第六、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全国首届篆刻艺术作品展,全国首届刻字艺术作品展等全国各类精品展、名家展。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中国书法》《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著作、教材、作品集十一部。
目录
上编
第一章 书法艺术的本体构成
概述
第一节 用笔
第二节 识势
第三节 裹束
小结
第二章 书法批评及其与其他文艺门类之关系
概述
第一节 书如其人——创作主体的自觉
第二节 形象喻知——书法批评的传统模式
第三节 交相辉映——书法和其他姊妹艺术
小结
下编
第一章 形势合一,迹近天然——篆书欣赏
概述
第一节 契刻的改造——甲骨文
第二节 模范的传达——金文
第三节 率真的流露——简帛篆书
第四节 应用的美化——秦汉小篆及其他应用字体
第五节 古法的传承——唐代篆书
第六节 金石之学的复兴一清代篆书
第二章 笔势解放,突破象形——隶书欣赏
概述
第一节 抽象化的滥觞——古隶
第二节 走向规范——西汉简牍隶书
第三节 秩序化的彰显——成熟的八分书
第四节 个性化的时代——清代的隶书
小结
第三章 自由挥洒,书写性情一草书欣赏
概述
第一节 正、草之源——简牍隶草
第二节 古雅的典型——章 草
第三节 妍质同观——今草
第四节 个性的张扬——大草(狂草)
小结
第四章 题勒方昌,真乃居先——楷书欣赏
概述
第一节 真情草意,字之真态——魏晋楷书
第二节 工于誊录,一字万同——北魏写经体
第三节 广大、精微,并得其美——魏碑、造像与墓志楷书
第四节 法度精严,渐开风气——隋唐楷书
第五节 渊源有自,诸体同辉——唐代墓志提要
小结
第五章 趋变适时,行书为要——行书欣赏
概述
第一节 风流蕴藉,万世之师——晋王羲之《兰亭序》及尺牍
第二节 离形得似,骨力居先——唐李世民《温泉铭》(附李邕行书)
第三节 端庄流丽,馆阁先声——唐陆柬之《文赋》
第四节 沉郁顿挫,元气淋漓——唐颜真卿《祭侄稿》
第五节 我书意造,不践古人——北宋苏、黄、米行书
第六节 平和典雅,晋唐合流——元赵孟烦行书
第七节 秀润流媚,意志挥洒——董其昌行书
第八节 碑体行书,别开生面——金农、赵之谦、康有为
小结
后记
序言
古代曾有“操千曲而后
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的说法,强调
了博览多识对于艺术鉴赏
的重要性。《书法鉴赏》
的编著,其目的就是通过
对我国古代灿烂辉煌的书
法经典进行梳理,再加上
简介和赏评,引导青年学
子对书法艺术的风格类型
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在欣赏书法艺术的过程中
逐步培养高雅的审美境界
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从而树立个人的书法审美
观并由此而进一步指导自
己的书法实践。通过这种
知行合一的认知实践,对
我国古老的书法传统文化
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进而产生创造的动力,
在实践中创造新的艺术风
范以接续正逐步面临隔断
的书法文脉。对于青年学
生来说,正确的审美观的
确立为其今后的艺术实践
指明了方向,为继承、发
扬书法传统文化奠定了扎
实的基础,因此《书法鉴
赏》所担负的文化使命是
具有历史意义的。
本书的整体架构分为“
鉴”和“赏”两个部分,“鉴”
是“赏”的理论基础,“赏”
是“鉴”的实践平台。“鉴”
偏于理论阐释,旨在通过
对书法本体内涵及其外延
的介绍,使学生准确认识
书法的内在规定,从而获
取书法欣赏的理论知识。
书法之“法”一方面指方法
、途径,另一方面指具有
限定、规范意义的法则和
要求,是一种具有共性意
义的规定,是必须遵守的
,否则便超出了书法的范
畴,丧失了书法艺术的文
化属性。当代社会,艺术
审美趋于多元,各种意识
、思潮充斥其中,很大程
度上干扰并混淆了视听,
以致“书法是什么,根本
要求有哪些”等基本问题
,非但一般大众不甚了了
,许多专业之人士也言之
不详。标准的缺乏或者模
糊使书法欣赏和评论也因
之充满了浮躁的时代气息
。而当代的书法创作在审
美标准欠缺的整体环境下
,更加缺乏“专业壁垒”,
几乎成了人人可以接触学
习的大众艺术,加上很多
专业书法家在创新意识的
鼓动下,忽略了书法本身
的要求和规范,往往使书
法创作与传统书法审美评
判标准拉开了相当的距离
,更加上对西方美术意识
的无限度移入和借鉴,导
致书法创作愈来愈缺乏内
涵而流于形式,因此,形
式至上的书法观成了当代
盛行的有代表性的艺术主
张。艺术欣赏流于表面化
和形式化往往是缺少传统
文化滋养或是对于传统文
化的理解不够深入所致。
然而,回顾近四十年书法
复兴的发展历程,总的趋
向是好的,代有所进是显
而易见的,种种的不足也
是前进历程中必不可少的
组成部分,因此致力优秀
文化传播,推动文化进步
,不断地重温经典,和经
典对话,“赏”的过程和意
义便显得非常重要。其重
要性通过“鉴”与“赏”的结
合得以实现。
具体讲,“鉴”的部分
首先是对书法的本体阐述
和书法内在要素的介绍,
这是对我国古代尤其是唐
代书法理论的继承和阐发
,有助于准确认识和把握
书法的本质属性;其次是
从现代艺术理论角度阐述
书法艺术和文学、美术、
音乐、舞蹈甚至武术等相
关门类的“异”与“同”。通
过比较,在明确各科艺术
之间的相通性之同时,更
加注重各个艺术品种自身
特点。在相互借鉴的同时
,尊重各艺术门类自身的
发展规律,保持其赖以存
在的本质属性,这是艺术
欣赏所必须秉持的正确态
度。
“赏”的部分是书法风
格史的梳理。大体上按照
篆、隶、草、真(楷书)
、行的文字学意义上的书
体衍变顺序进行。之所以
将行书附在最后,是因为
行书是本体特征最为模糊
的一种书体,甚至有“行
书不是一种书体,任何书
体写得不严谨,便于施用
之方便都可以称为行书”
的说法。各个部分以代表
性和经典性为原则,力求
紧扣作品,引导读者逐步
熟悉和掌握书法欣赏的方
法和途径,对传统书法经
典深入领会,通过养眼而
培养眼力,从而在当代多
元审美的大环境下不至于
丧失审美立场和标准。
严格地说,书法鉴赏
是一个审美认知的过程,
需要在欣赏过程中培养领
悟力,平常所谓的悟性,
是先天感知能力和后天审
美经验的结合。古人曾说
过“诗无达诂”,同样,对
于一件书法作品,再优美
的赏析也不可能直击本质
,赏评之努力旨在传授学
生一个艺术欣赏的方式方
法,对文字的阅读只是艺
术欣赏的基始,有了这个
准备阶段,学生就能够在
实践的过程中加深领悟,
逐步深入并结合个人性情
和气质特点,确立自己的
审美思维和审美习惯,至
此书法鉴赏的意义便得到
贯彻和落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