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力群是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延安学派”最具诗人气质的版画家,也是对中国现代版画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家。他青年时代即以艺术致力于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他又积极探索符合大众审美的民族版画风格。其在“为人民而艺术”的经历及艺术追求和探索中,积累且形成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和艺术思想,影响了一代中国版画的发展。“延安学派”是力群在《鲁艺六年》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主要是指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的教员和学生组成的木刻版画群体。 本成果主要汇集了我国著名艺术家、美术理论家及社会各界对“延安学派”的木刻诗人——力群先生在版画、艺术理论、文学与诗歌等方面的评论及学术研究。为研究力群艺术及中国新兴版画、“延安学派”艺术研究、新中国美术史研究等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些研究信息和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郑英锋,1959年生,苏州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研究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油画学会会员、山西省油画学会学术委员。1984年本科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200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悉尼大学访问学者。 目录 序 第一编 专题研究文献 延安学派的木刻诗人——力群版画艺术研究 力群的艺术道路与创作 力群的文化心理结构及艺术追求 力群的生活道路及文学创作 力群的创作道路 《力群美术文学评论集》序 成功者的秘诀——力群著《我的艺术生涯》读后 《力群小说集》序 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论力群版画的艺术风格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实践者——谈著名版画家力群的艺术道路 百年力群的意义与启示 坚定的信念执着的人生——力群先生文艺思想散评 弘扬民族精神坚守审美底线——力群艺术美学思想再探 鲁迅与力群 “力群美术馆”中的版画是怎么创作的 第二编 评论文献 第一日 王琦评力群延安时期木刻 发扬革命传统反映时代精神——《力群版画展览》观后 艺术的种子——版画家力群在伊犁 木版上的抒情诗 情的感染美的享受——略谈力群的版画艺术 写在力群版画展览会场上 记画家力群同志 一幅木刻引起的回忆 心灵的探险——漫谈力群版画艺术 《我的乐园》序 版画家力群 发扬新兴木刻的战斗性——为力群同志木刻创作五十年而作 时代的抒情诗——读《力群版画选集》 力群散文选《马兰花》序 苏联《世界美术通史》评论力群的版画艺术 一位老艺术家的成功之路——《力群传》读后 早霞晚霞皆灿烂——祝贺力群同志创作生活六十年 妙笔丹青任挥洒清风豪气尽如人——浅谈力群的中国画艺术 艺术家·哨兵——谈力群同志在美术理论上的业绩 不老的力群 版画元老力群和他的宁夏学生 中国新兴木刻——延安学派 力群八十还年轻 认真的治学态度 青春与他同在——访力群 论力群木刻作品 一个后学的祝福 画家、学者、园丁——力群同志印象 老师与乡村 他永远是那么年轻——“人民艺术家”力群印象 耄耋童心艺事长青——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元老力群 版画辅导班的回顾——写在力群先生从艺六十年之际 曾经沧海——读力群《我的艺术生涯》 永不迷失方向的艺术家力群 蔡若虹评论木刻《饮》 灿烂多彩的诗情——读《力群诗选》随想 耄耋画家恋故里——乡贤力群漫记 质朴的文风鲜亮的人格 大家风范——我所见到的力老 力群先生二三事 著名版画家力群访谈记 恩师难得师恩难忘——写在力群百年华诞时 力群先生的价值与意义 时代的声音大众的艺术——力群先生艺术之我见 生于山谷擎大纛青史垂名老寿星——记著名版画家力群 第三编 口述美术史文献 《讲话》和我的艺术生涯——人民艺术家力群访谈录 将现实主义进行到底——力群访谈 力群先生访谈 力群访谈 力群家属访谈 《力群版画展览》座谈会纪要 “薪火相传”木刻版画研讨会纪要 第四编 记述、怀念文献 记父亲——版画家力群 怀念最亲爱的父亲——力群 无尽的怀念——悼力群同志 悼念力群同志 风范长存感恩不尽——痛悼力群恩师 始终如一的版画关怀 巨星陨落光辉永存——痛悼力群先生 力群在中国美协的十年 忆艺术教育家力群 从普罗战士到人民艺术家——怀念力群 坚持“学到老”的精神——读力群先生晚年作品 力群的延安情结 回忆力群先生 痛别力群尊长 世纪神笔百年青松——缅怀著名画家力群先生 我与力群先生 美术界深切悼念力群先生 我们最可敬的姥爷 附录一:力群年表 附录二:力群传略 附录三:鲁迅先生对力群木刻的指导与鼓励 附录四:力群艺术研究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易英 力群是中国新兴版画运 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新兴 版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 一位革命现实主义版画家, 也是中国版画家中创作生涯 最长、涉猎面较广的艺术家 。同时,我们从本课题的研 究成果中可以看到,力群不 仅是一个版画大家,而且在 文学和美术理论方面都有着 独到的见解和不凡的成绩, 并在中国画、年画和民间艺 术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和研究。他对中国现当代版 画乃至中国美术的发展都产 生了较大影响。 版画是一种概括性强、 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成功的版画作品凝结了作 者真挚的情感、反映了时代 精神的内涵,也是作者生活 情感和时代精神的体验与表 达。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 新兴版画是在社会变革的新 文化运动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力群用真诚的情感实现了 作品的人本核心,以朴实的 劳动人民形象满腔热情地书 写下一笔笔社会生活、环境 、风情的历史画卷,将力群 放在历史与政治巨变的语境 中来研究是必要的,其艺术 经历是中国近现代版画发展 历程的一个缩影。 艺术是具有时代性的, 我们无法忽视时代性这一特 质在艺术发展史中的鲜明作 用,它受到每一个历史时代 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 家的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和 观念的综合影响。20世纪 30年代,中国内忧外患的外 部环境造成追求时代进步、 思想进步和企盼国家统一的 热血青年心理上的苦闷,他 们不满的情绪日益爆发,急 切需要寻找一种进步的方式 进行宣泄。当时,鲁迅感到 中国传统文化有其“弊端”, 认识到现代美术成长异常艰 辛的局面和中国美术迫切需 要一个“新思想”来改变这样 的现状。与此同时,国外的 现实主义版画蓬勃发展,而 现实主义版画的精神内涵和 时代特质,正是中国的新兴 木刻运动需要的艺术表现方 式,为中国的文艺和美术提 供了新的“表现方式”。同时 ,具备了提供马克思主义文 艺理论思想条件的现实主义 版画,更是为当时的左翼文 艺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素材 ,在鲁迅和瞿秋白等人积极 翻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 作的条件下,现实主义版画 的引入就成了迫切的选择。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更加鼓 舞了有志青年,文学艺术开 始在内容与形式上走向具有 无产阶级属性的革命之路。 在鲁迅的提倡下,中国掀起 了木刻运动,对西方艺术的 介绍与引进成为打破封建传 统的启蒙与解放,这时版画 的创作方法主要是对被鲁迅 介绍到中国的德国表现主义 木刻的套用。力群不仅因赋 有时代气息的《采叶》等作 品得到鲁迅的指导与鼓励, 代表作《鲁迅遗像》更是在 鲁迅溘然逝世的塌前所绘。 1936年,苏联版画在中国 的展览对力群的版画创作给 予了启发,苏联社会主义现 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使艺术 要为民众所接受的“普罗艺 术”的文艺观念成为更加贴 合中国革命需要的风向标志 ,木刻版画以更加通俗化和 主题明确被普及并被民众理 解和接受,力群的创作所描 绘的主题与刻画的对象由此 确立,创作了一批有着密切 关注社会现实、体现人文历 史的思考的作品和正确地切 入社会核心思想的、体现时 代精神的作品。在技术上, 从《毛泽东同志像》《朱总 司令像》《饮》等作品中可 以看出,其工细、谨慎的刀 法是从苏联版画中汲取到的 经验。左翼文化运动积极深 入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开展政治活动,在革命巨 澜中出版文学与思潮刊物, 木刻版画成为有效的宣传教 育手段。木刻版画除了在宣 传教育上起到重要作用,也 成为反映民族危机与劳苦大 众生活的窗口。“新”不只是 区别于传统版画,更是一种 思想上的进取与革命。新兴 木刻具备了中国革命美术需 要的一切条件,于是革命与 美术深深地结合在了一起。 正因为如此,中国版画运动 前进的步伐遭到了无情的破 坏和压制,但是新兴木刻运 动并没有因此而瓦解,力群 受鲁迅影响,成为革命青年 的响应者之一,在左翼文化 运动中,由于创办木铃木刻 研究会曾被捕入狱,出狱后 鲁迅也曾就此事给予他关注 和关怀,更加坚定了他“为 人生而艺术”的信心。 严格来说,这一阶段力 群的现实主义还不是健全的 现实主义。从整体上看,新 兴木刻在这一段特殊的初期 发展中,前进的步伐还是十 分缓慢的,版画的思想内涵 和技巧仍需要摸索,但这时 的版画语言的时代性表象已 经开始展露端倪,这条路的 延续和发展依旧在稳步向前 。抗日战争爆发后,新兴木 刻运动并没有在北方地区沉 寂,而是转移到陕甘宁、晋 察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 最具特色的是陕甘宁边区, 与国统区的木刻艺术十分不 同的是,解放区的木刻环境 和艺术发展都是有其独具的 艺术风格,有着别具特色的 时代性。 抗日战争爆发后,木刻 版画因其宣传和鼓舞的作用 更受到重视,在材料特性上 ,版画是吻合时代需求的艺 术形式,利于宣传,表现形 象明确且快捷多印。如同众 多怀有革命理想的青年知识 分子一样,力群怀着革命信 仰在此浪潮中奔赴延安,深 入劳动人民生活,亲历战争 的残酷,自觉地选择艺术为 革命战斗服务的道路。力群 在此期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