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厌女(增订本)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日)上野千鹤子
出版社 上海光启书局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女性主义者就是意识到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翻开《厌女》的五个阶段:
好奇。人人都在说厌女,到底什么是厌女?
认同。“厌女,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请翻到第2页)
反思。深入理解厌女的机制,借以反思自身的亲密关系。原来,“女人的厌女症从母亲处学来”。(请翻到第124页)
自觉。对厌女症越来越敏锐。“我不是一般女人嘛”也是一种有伪装的厌女。(请翻到第202页)
虽然愤怒,但也更爱自己,更爱女性与女性的联结。借用上野老师的话:“生长于这个厌女症的社会,不被厌女症浸染的女人,恐怕不存在。女性主义者就是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作者简介
上野千鹤子,1948年出生于日本富山县,日本著名社会学家,日本女性学/性别研究的代表人物,立命馆大学研究生院尖端综合学术研究科特聘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非营利性组织“女性行动网络”(Women's Action Network)理事长。著有多部作品,代表作品有《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厌女》,以及《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等。继女性问题后上野女士开始潜心研究老龄化及人的晚年问题。
目录
2023年中文版作者序
2015年中文版作者序
第一章 喜欢女人的男人的厌女症
第二章 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恐同·厌女症
第三章 性的双重标准和对女性的分离支配——以“圣女”“娼妓”为名的他者化
第四章 “无人气男”的厌女症
第五章 儿童性侵犯者的厌女症
第六章 皇室的厌女症
第七章 春宫画的厌女症
第八章 近代的厌女症
第九章 母亲与女儿的厌女症
第十章 “父亲的女儿”的厌女症
第十一章 女校文化与厌女症
第十二章 “东电女职员”的厌女症(之一)
第十三章 “东电女职员”的厌女症(之二)
第十四章 女人的厌女症/厌女症的女人
第十五章 权力的色情化
第十六章 厌女症能够超越吗
增订一 诸君,勿污晚节!——性骚扰问题,实质何在?
增订二 “别扭女子”的厌女症
参考文献
2010年日版作者后记
2018年日版作者后记
译后记 上野千鹤子是谁?何谓“厌女症”?
序言
上野千鹤子
2015年问世的中文版《
厌女》,此次能以增订本的
形式得到再版,甚感欣喜。
从初版到再版的这八年
期间,我们目睹了一些变化

首先,在全球范围内,
兴起了以#MeToo为代表的
“女性主义重新启
动”(Feminism Reboot)的
波澜,日本和中国皆不例外
。在这之前,女性主义在日
本一直处于逆境之中。尤其
在本世纪最初十年的初期,
对女性主义运动发起的反攻
风暴可谓猛烈。我甚至被保
守派称为“女性主义的甲级
战犯”,还受到过威胁——
要我停止“仇恨男人”。可近
年来,风向明显转变,逆风
变为顺风。在日本,伊藤诗
织站出来公开实名举控性暴
力,她虽然受到了激烈的攻
击,但同时也得到了广泛的
同情和支持。在韩国,年轻
而充满活力的女性主义者已
经登场,她们在社交媒体上
的激烈论争中毫不畏缩,显
示出强大的力量。2017年
,我访问中国时,在上海看
到有女性身穿印有“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
我们都应该成为女性主义者
)标语的T恤衫。曾几何时
,女性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
不得不前置一句“I am not a
feminist, but...”(我不是女
性主义者,但……)作为开
场白,但现在,她们已经毫
不犹豫地自称是女性主义者
了,不再遮掩。
在这个现象的背后,我
感到有一种代际的更替转换
。在中国,我的书如《从零
开始的女性主义》以及理论
书《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等
相继被翻译出版。前一本书
的合著作者是漫画家田房永
子,她曾说她对女性主义一
无所知。书名也表明了这一
点。事实上,如果去问日本
的年轻一代“你是怎么知道
女性主义的”,得到的回答
中,有人说是通过在联合国
发表演讲的著名演员“艾玛·
沃特森”,还有人说是因为
《82年生的金智英》等为代
表的“韩国文学”。对于年轻
人,女性主义似乎是“来自
外部”的。每当看到这种回
答,我就不由得想说“日本
也有过女性主义的呀……”
,按捺不住向她们传达我们
的历史的冲动。
2010年,本书初版问世
时,我在书名中回避了使用
“女性主义”“社会性别”等词
语,这是因为考虑到书名中
如含有这些词会让读者敬而
远之。后来,以日语中的陌
生词“厌女”(misogyny)为
标题的这本书,在不知女性
主义为何物的年轻人中也获
得了广泛的读者,她们的反
应是“很新鲜”“还有这种想
法啊”“正好可以解释自己的
经验”“很痛快”,等等。这
样的反应虽然让人高兴,但
我也为我们在日本积累起来
的研究成果没能在社会上广
为传播而失落丧气。在日本
,这本书出版以后,厌女、
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恐同
这三个概念,在关注性别问
题的读者中得到广泛传播。
我最近听说,在年轻人中间
,“同性社会性欲
望”(homosocial)一词,
被简缩为“homoso”的三音
节新词,比如有这种对话,
“告诉你吧,我们公司就是
homoso啊”。听到这种新词
的流通,作为让这个词普及
开来的书籍作者,我在心中
暗暗偷笑。
这本书的中文版出版以
后,中国读者的反应也非常
相似。在出版社寄给我的读
者反馈中,有如下一段话:
“本书带给中国社会的影
响,首先就是‘厌女症’这个
概念的导入。这个概念的强
大有力和便于使用,使‘厌
女症’现象变得可视了。‘厌
女症’的现象本来如‘房间里
的大象’,因为太巨大、太
理所当然,以至于人们反而
看不见它,或者假装没看见
。可是,从上野老师的书里
学到了‘厌女症’的概念以后
,‘房间里的大象’变得可见
了,人们也开始谈论这个问
题。
“那么,人们是怎么使用‘
厌女症’概念的呢?应用范
围非常广。不仅用来解读社
会现象或公共事件,也用来
审视恋人、夫妻等关系,人
们对于亲密关系中的厌女症
变得更加敏感,更能反思。

看来,中国读者也体味
到了这个概念工具三件套的
锐利。反过来说,伊芙·塞
吉维克从对19世纪英国文学
的研究中得出的这个概念,
在21世纪的今天还能使用,
这证明了父权制的影响依然
根深蒂固。拙著《父权制与
资本主义》,是一本旨在揭
示为何我们生存的社会可称
为“父权制资本主义”社会的
理论书,希望本书读者能同
时参阅。
我们可以观察到的上述
代际更替转换之所以会发生
,一个背景是东亚社会共通
的少子化现象吧。在东亚地
区,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最多两个。在中国,虽然
独生子女政策被废除,但我
们依然看不到孩子增加的迹
象。养育孩子的高昂成本,
成为压迫家长的沉重负担。
孩子数量的减少,并不意味
着育儿变得轻松;相反,正
因为孩子数量少,所以育儿
成为一项绝不允许失败的压
力很大的工程。在这样的少
子化社会里,女儿也像儿子
一样被期待、被关注、被珍
爱,成为投资的对象。被精
心地养大的女儿们走上社会
后,发现眼前是一个性别歧
视的社会,不禁愕然震惊…
…这就是“女性主义重新启
动”的背景吧。自然地形成
了男女平等意识的年轻女性
,压根儿没感觉到过男人生
来就比女人优越这回事儿,
她们没有任何理由要忍耐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34:08